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大多知道西双版纳盛产天然橡胶,知道西双版纳最美的地方是橄榄坝,可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西双版纳最早的胶园就在橄榄坝。在橄榄坝平坝中部,一个叫曼松卡的地方,竖立着一块“版纳胶源”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2.
侯勇 《支部生活》2011,(10):32-32
云南城投集团旗下的西双版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是省委确定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公司党支部紧密结合省级重点工程——西双版纳避寒山庄项目实际,以西双版纳州旅游“二次创业”和桥头堡建设战略为契机,立足项目特色,创新学习理念,着力打造西双版纳第一个国际五星级酒店品牌,有效推动项目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报社,对西双版纳傣文网站的运行情况进行视察。在了解了傣文网站开发运行情况后,李长春强调:新闻出版总署要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西双版纳东风农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南端,与缅甸接壤,是一个以生产天然橡胶为主,农、工、商、运、建多种经营,具有光荣历史和辉煌业绩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武警云南景洪港边防检查站党委探索创新警地联创联建工作。他们围绕中心工作任务,结合水港口岸工作实际,与西双版纳海事局、西双版纳检验检疫局广泛开展联创联建活动,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创建活动中,警地双方签订了"联创联建协议书",同步制订创建目标,明  相似文献   

6.
殷欣 《支部生活》2009,(6):50-50
在西双版纳景洪市,欧保明曾是个风云人物。 欧保明1962年生于景洪市一个偏僻的乡镇,先后担任过乡镇副乡长、乡长、书记、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计划规划部部长、市土地局局长。2003年6月任市政协副主席、兼任市财政局局长,2008年1月30日当选为市政协主席。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的宗教文化具有类型多样、氛围浓郁、教教合一等特征。这些特征来历久远,并且至今仍对西双版纳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传统道德和民风民俗的继承与发展,各民族群众中各种个体的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的生成发挥着这样那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力推进西双版纳州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西双版纳的重要环节,对全州政治、经济、生态、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西双版纳山区综合开发取得的成效,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全力推进西双版纳州山区综合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10,(11):22-22
“办好西双版纳的事情,关键在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我们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扣活动主题,突出实践特色,着力实现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潴西双版纳、维护边疆安宁、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新旧政治形态的比较研究,在找出其区别的基础上,提出西双版纳傣族新型政治形态所具有的四大特征: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平等关系的建立和较长时期的过渡性,并从政权的性质、现代政治的标志、多民族政治体系以及该体系的社会发育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建设西双版纳"开放云南的主阵地",要紧紧抓住昆曼大通道全线贯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发(GMS)合作深入开展等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西双版纳连接中国西南与东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立足当地,依托西南,拓展东盟,面向世界,坚持把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和通道经济。  相似文献   

12.
匡幸福 《支部生活》2008,(11):23-23
西双版纳有着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是地球北回归线上惟一一块绿洲。为保护好这块绿洲,西双版纳森林公安的干警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至今已在林业战线上摸爬滚打了37个春秋的州森林公安局党支部书记、局长陶双寿,由于长期从事保护亚洲象的工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管象”。  相似文献   

13.
王锦慧 《党建》2012,(10):54-55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在悠扬的葫芦丝召唤下,我们来到彩云之南,来到向往已久的西双版纳。浓密幽深的原始森林,水波浩渺的澜沧江水,炊烟袅袅的傣家村寨,古老动人的民间传说……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浓郁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更以无比斑斓的民族文化令人陶醉和惊羡不已!  相似文献   

14.
大树倾倒     
曾众 《廉政瞭望》2010,(14):29-29
今年4月中旬,傣家泼水节前夕,带着神往的期待,我来到了位于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市效外的野象谷。  相似文献   

15.
今天,只要登上云南航空公司的任何一架班机,你都可以在《乘机须知》上看到野象谷那憨态可爱的野象。它们生活在西双版纳勐养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预计有250—300头,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西双版纳是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尚存的地方,因而也是中国唯一的野象保护区。1988年,五头野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这是建国以来野象在人居住区的首次露面。随后几年,中外专家对野象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研究。结果发现,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出现野象的频率比任何地方高,又紧靠213国道,实在是难得的观象宝地,野象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尤其是欠发达的西双版纳州,民族教育是“科教兴州”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各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振兴西双版纳经济,必先振兴教育。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西双版纳民族教育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榕树上哟……”这首优美动听的老歌,曾令多少人对西双版纳魂牵梦萦。如今,随着坐落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橄榄坝)的国家4A级风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的横空出世,奇景又真实地再现在人们的眼前。特别是2001年该园推出“学一首傣家歌,跳一曲傣家舞,吃一顿傣家饭,住一宿傣家楼,观一次傣家景,干一回傣家活,泼一身幸福水,做一天傣家人”的“傣家乐”民俗旅游专项服务,更是倍受游客青睐,迅速火爆,成为西双版纳民俗旅游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成为推动边疆地区民族致富和景区村寨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奇招”。  相似文献   

18.
张少义  黄武 《党建》2012,(11):60-61
"吊脚阁楼三两层,木瓜深掩飘歌声。"初秋时节,在西双版纳傣族园参观考察的河北省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袁风遥,面对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陶醉的传统文化,不禁诗兴大发。"异彩纷呈舞弄霞,傣风三俏美若花……"一首首神采飞扬的诗作伴随一路的欢歌倾泻而出。这只是《党建》杂志社2012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一个缩影。金秋九月,相继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湖南张家界召开的工作会议,迎来了全国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国资委、国有企业、铁道系统及非公经济组织的260多名代表。  相似文献   

19.
范文武 《党建》2012,(11):40-40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她位于神奇的西双版纳,她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文化示范地。这就是云南旅游精品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她由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听、曼嘎五个傣族自然村寨组成,共有339户、1627名村民。1999年10月开始营运以来,傣族园坚持创新运作模式,将民族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自觉走文化促进旅游、旅游带动文化的发展路子,引导带动当地实现和谐发展。树立和谐共赢的文化经营理念,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  相似文献   

20.
杨梅 《支部生活》2008,(7):41-41
西双版纳的小勐仑之所以闻名天下,常年累月,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去游览,是因为那里有个据说是在全世界都排得上号的热带植物研究机构——小勐仑热带植物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