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狡猾的谷歌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Googl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这个听的人也一脸的崇拜。我们一致认为,如果说微软改变了我们思维的话,谷歌其实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所以,我们两个都比较崇拜谷歌。  相似文献   

2.
程玮 《当代党员》2009,(7):65-65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Coogl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也一脸的崇拜。  相似文献   

3.
程玮 《求贤》2009,(4):49-49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goolg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这个昕的人也十分感慨。  相似文献   

4.
他下班回家时,儿子也放学回家了.儿子让他买布郎吃,他说什么布郎,儿子说一种水果,美国进口的.他说哪有这样东西,儿子说有,我同学都吃了.他说既然有这种东西,说不定人家会送我们,你看看人家送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这种布郎,儿子没去看,儿子说没有,里面只有荔枝、龙眼、芒果,没有布郎.他说没有怎么办呢?你吃荔枝吧,那是水果之王.儿子说我不吃荔枝,我要吃布郎.他跟儿子说话时,一个人笑着走了进来,来人喊他一声钟局长,一脸卑谦.他不是很熟,便说你是?来人说我是××呀,上午来找过你.说着.把一个包放在他跟前.他好象想起来了,便说你是××呀,又  相似文献   

5.
铭记     
王婷 《学习导报》2012,(10):29-29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6.
铭记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7.
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至今,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大鳄,无疑是这场创世纪神话中的大赢家,它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太多改变,围绕它的赞美与质疑此起彼伏,其中不乏深刻理性的思考。美国大众传播学者希瓦·维迪亚那桑在《谷歌化的反思》一书中,以揭露者、批判者的姿态深入探究了谷歌的运营模式及商业野心,指出谷歌在为我们提供各种贴心服务的同时,绑架了整个世界,对我们  相似文献   

8.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  相似文献   

9.
春节前夕,儿子参加电力系统业余演出队,每天一进家就喊腰酸腿疼。我们抚摸着他胳膊上、膝盖上的伤痕,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女儿远在千里之外,跟前就这么一个儿子,别看他人高马大,又新婚燕尔,我们还像孩童时代那样呵护着他。每逢此时,老伴总是给儿子开开“小灶”,我在边上不失时机地上上“政治课”。说着说着,儿媳妇笑嘻嘻地进家啦。她是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心     
迷恋音乐,却又惧怕与别人谈论音乐,有时听到别人一个乐章一个乐章地谈,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侃,说得头头是道,而我面对自己所喜欢的乐曲,却从不妄加评判,真怕用词不当或说得不恰,而亵渎了这至真至美的旋律。听着音乐,想起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被挤断。眼看着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  相似文献   

11.
采访孟亦醒那天,正赶上他的儿子去监狱探视.宝贵的探视时间里,父子二人却几乎一直保持着沉默.做父亲的,身穿囚服,一脸赧色;当儿子的,大包小裹,疲惫落寞.似乎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儿子清了清嗓子,终于先开口:"……家里都挺好的."父亲迅速感激地回答:"你多费心了."想了想,又犹豫着加了句:"好好照顾你妈妈."话音未落,眼圈儿先红了,而儿子却生硬地把脸扭向窗外,再没说什么.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谎言     
有这么一部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在一对父子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一个善良、乐观的犹太青年,被抓进了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里。他很爱3岁的儿子,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恐惧的阴影,他小心翼翼地哄骗儿子说:“太好了,孩子,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真刀真枪的游戏。”儿子兴奋地问:“什么游戏啊?”父亲回答:“谁的生命承受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上曾流行过许多崇拜,比如图腾崇拜、神仙崇拜、英雄崇拜、金钱崇拜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兴起一种新的崇拜——GDP崇拜,动辄拿GDP说事,以GDP说明发展,以GDP证明国力,以GDP反映政绩,以GDP提拔干部,GDP上去了,似乎什么都好办了。  相似文献   

14.
母亲又要外出演出了,儿子乐乐将母亲的脸亲了又亲,徐爱华望着可爱的儿子,泪水在冲刷着儿子刚刚亲吻过的脸……儿子举起小手,向渐渐离去的妈妈在不停地挥动着、挥动着、挥动着…… 像这样的离别场景,在徐爱华的家里一年不知要有多少次,徐爱华自己也说不清。 儿子乐乐闻惯了汽油味;母亲跑遍了天山南北的工矿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3,(6):59-59
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在4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出:农民有了土地,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我在农村作调查,常熟农村一位农民承包了200多亩耕地,稻麦两熟,一年净收入20多万元。他儿子在城里打工,一年净收入5万多元。我问他儿子,种地比打工挣钱多,为什么不回来种地?他儿子白了我一眼,说:地又不是我家的,说没就没了,那时我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占广进 《党课》2012,(24):60-61
你有脸,我有脸,他有脸,造物主为我们每个人都配备了一张脸。但脸与脸不同,千人千面,千面无相肖。即便是孪生兄弟或姐妹,也有些微差别处。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4):78-78
某人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如下:“__烟,__奖,__查,__取,__空,__签。”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只好求助朋友。朋友看了看后,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吧?小心啊。”他一脸疑惑:“为啥?”朋友说:“很明显,这封信是说你欠抽。”  相似文献   

18.
我儿子在7岁时戴着一枚戒指回家,他妈妈笑他了不起,戴上金戒指了。他不好意思地说,是假的,是零食袋里夹带的。妈妈说.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他说.你戴假的别人也认为是真的,我戴真的别人也认为是假的。他说得我们都笑了起来,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有潜台词,小孩不具备而妈妈具备购买金戒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副局长郝孝退休,和儿子一起居住。他很长时间不言不语,如病在身。这天,他突然走到儿子的书房,诚恳地说道:“我看家里的抽水马桶是不是该修了?”儿子说:“可不是吗,漏水很长时间了。”郝孝拿出笔记本说:“一是浮漂的提拉铜环坏了;二是出水不急是水锈造成;三是  相似文献   

20.
有妈真好     
男人也会多愁善感,我是说在母亲节前后这几天。一向表情全无、每晚加班的丈夫,今天吃过晚饭后就躺下了,眼瞅着天花板,讲了一个“五一”假日的故事。丈夫说,他领着孩子逛公园时,碰到了娘俩儿。老人头发全白,有70多岁,陪着老人的儿子,是位中年男人,看上去有40来岁。儿子让老人摆着各种姿势,一会儿撩撩她的白发,一会儿整整她的衣服,相机频闪。儿子买了一支冰糕,老人吃了一半不吃了,顺手递给了儿子,接下来应是儿子找垃圾筒扔冰糕,可是,没发生这一幕,儿子把娘剩下的一半吃了。他为什么要吃呢?丈夫问我。像琢磨一篇文章的主题,对生活小事不屑一顾的丈夫这回较了真,也不去加班,躺在床上自言自语:也许那个人想起了小时候,他的老妈嘴对着嘴喂他;或许他是无意识,因为那是他娘。然后呢?我问。然后,儿子拿起一方纸巾,给娘擦了擦嘴,也没有扔掉,而是又擦了擦自己的嘴。这个细节,又让丈夫颠来倒去地说个不停。任丈夫鬼叨念地说吧!我不答腔,也不敢理他,因为婆婆早就去世了,千般情,万般爱,让他到哪里找他的亲娘诉说?男子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