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在六十多年的农村反贫困进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从建国初期的救济式扶贫、广义扶贫到建立正式扶贫制度、推行区域瞄准的开发式扶贫,以至扶贫瞄准对象的村级转移和参与式扶贫以及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在瞄准减贫目标、减贫策略、减贫理念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构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实践的重要内容,也为全球减贫理论、减贫实践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经历了不同的实践阶段,从宏观背景、贫困特征、扶贫理念、主要措施、减贫成效等方面,系统梳理中国治贫的阶段性特征和本土性经验意义重大。总体上,从广义的、救济式扶贫到建立制度、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发式扶贫和攻坚式扶贫,再到保障与发展并重的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实践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理念,逐渐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开发格局,构建起包含保障型、支持型、开发型的综合性扶贫政策体系。中国将扶贫开发纳入到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中,制定目标明确的扶贫开发规划,利用制度优势高效整合扶贫资源并加大投入力度,及时改进和完善扶贫举措,确保减贫目标的实现。中国扶贫实践的诸多经验做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农工党云南省委会、民革云南省委、九三学社云南省委联合摄制的5集电视纪录片《百年讲武——云南陆军讲武堂建校百年纪念》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全方位地展现了被誉为“将帅摇篮”、“革命熔炉”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展现了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的朱德、叶剑英等新中国开国元勋的风采,为我们讲述了唐生智、周保中、龙云、卢汉等将帅的故事,披露了一些国际军政名人在讲武堂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大余县在县域治理过程中,注重将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创新探索出的绿色减贫模式,为全国其他地方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县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成功典型。大余县在110年钨矿面临资源面临枯竭情况下,主动树立"绿色崛起"发展新理念,开拓绿色发展和绿色产业的新路,成功实现了产业转  相似文献   

5.
2021年5月18日,"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在云南怒江召开,会议主题为"推进全球贫困治理促进现代化发展".来自1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联合国等4个国际组织官员以及减贫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探讨中国减贫经验对全球贫困治理的启示,以互尊互鉴精神推动减贫和发展领域合作,共商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之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出来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其中,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精准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中国为全球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的扶贫实践经验证明,减贫要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扶贫开发政策策略创新需要在新的减贫实践中进行优化设计。该文结合广西天等县农民创业的减贫实践,从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开发模式创新、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的农民创业环境优化、农民创业与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体系建构等方面探索建构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双向良性互动创业扶贫模式,以期为新时期的国家贫困治理体系优化和扶贫模式创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脱贫目标,加速了全世界减贫的进程,为世界贫困问题做出巨大贡献。中国近年来快速脱贫与"精准扶贫"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精确到人、精确到时间、精确到目标、精确到政策,对"扶贫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作出周密部署,在2020年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使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对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这个成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册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攻坚的效果尤为显著,交出了一份让世界惊叹的"中国答卷"。但是,由于历史、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按照现有标准,我国仍有5575万贫困人口尚需脱贫,"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难的任务在农村,尤其是在特困地区。中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需要集全党全社会的智慧,在扶贫思路、机制、体制、政策和措施上做出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贫困问题的新特征和反贫困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我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可持续性以及知行合一,推动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七个坚持"是中国减贫实践中最为根本性的内容,对其进行研究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价值、学术和实践意义,是政治性、学理性、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其中东西扶贫协作、对口支援政策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特色减贫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中央要求下的地方政府间的对口行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的扶贫模式一直在摸索中前行。一路走来,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重要转变。而在云南实施的世行贷款扶贫项目,因为世界银行的到来,使得一种全新的扶贫理念——参与式扶贫在深山峡谷中生根。参与式扶贫,在"造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它不仅将"参与"引入其中,而且变"他人造血"为"自己造血",让"懒得造"变成"乐于造"。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3)
正中国的减贫实践作为亚洲国家的一个典型代表,为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功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累计脱贫人口接近欧洲总人口数,对于亚洲乃至全球减贫事业作出的贡献最大。这一数字来自近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减贫报告2020》发布会。为了梳理亚洲减贫的形势和进展,总结亚洲减贫过程中的成就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的这一番话,道出了扶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论坛上,习近平还向世界宣誓——"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当前,中国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世界银行在帮助中国农村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探索也引起世行关注。其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杜大伟认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该处农村发展部主任苏沙蕊认为,人们对中国经验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6.
面对贫困这一始终困扰人类的顽疾,不仅需要各个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团结协作。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已顺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的"2015年全球绝对贫困人口要比1990年减少一半"的目标,全球减贫效果可谓突出。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消除自身绝对贫困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也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市武隆区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和大娄山结合部,全境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资源禀赋优越,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七块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自1994年以来,武隆历届党委政府始终遵循“扶贫强基推动旅游发展、旅游扶贫助力绿色减贫、全域旅游赋能绿色发展”的逻辑思路,不断探索开辟全域旅游赋能绿色减贫与绿色发展实践路径,强力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持续转化,为促进贫困山区减贫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一、全域旅游赋能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成效(一)扶贫强基推动旅游发展1994年,武隆以芙蓉洞景区成功开发为标志,正式拉开了武隆旅游持续发展的时代大幕。但受交通信息闭塞、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经济发展空虚等客观因素影响,县级财力十分薄弱,旅游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条件总体滞后,旅游业态与旅游产品单一,发展速度较为缓慢。1994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正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为凝聚行业共识,盘点年度成就,2018年1月20日,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慈善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对30多家参与"善行罗霄山"脱贫攻坚联合行动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的慈善组织、爱心企业进行了通报表扬,同时呼吁各类慈善力量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发挥专长优势,为精准扶贫注入持续活力,整合自身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经验,打造示范模式,为全球减贫贡献中国智慧。各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积极响应:深入扶贫一线,为群众做实事、解难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还存在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在2020年前实现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必须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制定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摘帽"标准,建立脱贫攻坚督查制度,加强金融扶贫制度安排,促进社会合力扶贫,以确保"两个确保"的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20.
杨抒燕 《创造》2017,(11):34-35
<正>沪滇对口帮扶、粤滇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企业集团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强大的合力凝聚在云岭大地——随着拍卖槌"一锤定音","中国核桃之乡"云南漾濞彝族自治县22棵百年核桃树两年的果实采摘权拍卖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圆满成交。这一汇聚沪滇两地政府、企业、机构及个人爱心力量的义拍活动,为漾濞当地的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贡献了一种全新模式。云南,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要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