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我是喝茶人,自觉得白开水味淡,矿泉水凉胃,咖啡苦涩,其他饮料多数不是太甜就是含有防腐剂或色素,非不得已基本不用。我认为茶是最健康的饮料,一日不可无茶。我喜欢喝乌龙茶,如果没有乌龙茶,绿茶、花茶、红茶也凑合着喝。大杯茶或工夫茶,浓浓的茶或淡淡的荼,全可接受,这大概是条件和习惯所使然。  相似文献   

2.
泰国人喝冰茶,在气候炎热的泰国,人们喝茶时总要在热气腾腾的一杯热茶中加入一些冰块。喝茶时只盛半林,很容易散热.喝后使人倍感清凉,还能生津解暑。埃及人喝甜茶。他们招待客人,常端上~杯热茶,里面放人许多白糖,同时送来~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印度人喝奶茶。他们喝茶时要在茶中加入牛奶、姜和小豆宏,彻出的茶味与众不同。印度人喝茶的方式十分奇特,把茶斟在盘子里,伸出舌头去舔饮,可谓独具一格了。俄罗斯人喝红茶。他们先在茶壶里泡L浓浓的一壶茶,要喝时,倒少许在茶杯里,然后冲上开水,浓淡随自己…  相似文献   

3.
大师的茶道     
《世纪行》2015,(11)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国人的骄傲。一杯好茶,清幽质朴中,有花的香气,诗的情愫。细细品味,感怀浮生得失,洞悉沧海桑田,心灵回归宁静,此为茶道之境。鲁迅先生生于茶乡绍兴,喝茶是他的爱好。他对品茶有自己独到见解,并且善于借喝茶来剖析社会和人生的弊病。他的文章和日记中记述了不少饮茶之事、喝茶之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要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先生在  相似文献   

4.
冰尘 《中国减灾》2011,(3X):51-51
<正>随着人口老年化日益加剧,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逐渐上升。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7月12日报道,科学家最新发现,"喝茶+喝咖啡+吃核桃+常锻炼+晒太阳"是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完美组合。夏威夷国际老年痴呆症大会上宣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喝1杯茶或  相似文献   

5.
茶的故事     
黄媛 《今日上海》2010,(4):21-23
北京的朋友说,北京人喝茶认字号,买茶叶通常到固定的一家茶庄,所以老字号茶庄以北京居多,如张一元、吴裕泰等等。上海的老字号茶庄就少多了。朋友曾问:是不是上海人爱喝咖啡,所以老字号茶庄在上海不够旺?  相似文献   

6.
咖啡飘香     
邬特来到普洱之前并不喝茶,他跟当地农民学会了喝这种中国传统饮料,并经常说“普洱茶和咖啡是好兄弟”。知道他的故事后,就不会奇怪连习近平主席都会谈到他。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晚报》(Le Soir)发表文章《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提到一位“在中国西南边陲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的比利时年轻人”,他就是邬特·德斯麦特(Wouter De Smet)。  相似文献   

7.
有个茶痴,极讲究喝茶,干脆去山高水洌的地方隐居,他常常浩叹世人不懂品茶.如此,二十年过去了. 有一天,大雪,他瀹水泡茶,茶香满室,门外有个樵夫叩门,说:“先生啊!可不可以给我一杯茶喝?” 茶痴大喜,没想到饮茶半世,此日竟碰上闻香而来的知音,立即奉上素瓯香茗,来人连尽三杯,大呼“好极好极”,几乎到了感激涕零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大红袍"被当地人称作"乞丐茶",品味之后才发现,它其实是"乞丐的外表、皇帝的内身、菩萨的心肠"。南怀瑾先生在他的书中说,喝茶喝到中国的大红袍,算是喝到了顶尖。喝了武夷山的岩茶,其他的茶都不再想喝,好像没有了味道。  相似文献   

9.
妙语     
《时事报告》2010,(1):5-5
一场宴会,高朋满座。宴会结束前最后一刻,来了位穷亲戚,他只赶上喝了一杯咖啡。最后众人说实行AA制,所有费用大家平均分摊。这对穷亲戚来说,显然太不公平。  相似文献   

10.
萨莉的微笑     
萨莉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萨莉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一把……”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的好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他有点  相似文献   

11.
(Situation:OnedayJohnandhisfrend,LiMing,visitateahouse)约翰:来中国这么长时间,我还是第一次进茶馆儿。李明:是吗?其实我也很少到茶馆喝茶。约翰:现在这种茶馆儿多吗?李明:不多,比饭馆儿少多了。约翰:那是为什么?是中国人不喜欢喝茶了吗?李明:当然不是。原因很多,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今天你想喝什么茶?约翰:随便,什么菜都行。(几分钟后,服务员端来茶。)约翰:(喝一口)这种茶真好喝。李明:说说看,这是什么茶?约翰:我只知道你们北方人喜欢喝花茶。这肯定不是花茶。李明:确实不是花茶,这是绿茶,是茶叶中…  相似文献   

12.
正静谧的午后,当你漫步在洒满阳光的小道,是否会被浓浓的咖啡飘香所吸引,是否会闻香识人,慢慢地靠近那正在煮咖啡的人,看看他的脸上泛出的笑容,然后点一杯咖啡,沉浸在咖啡弥漫的小世界里,仿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笔者就是因为这样,认识了一位咖啡店的老板,老板人很和善,穿着一件咖啡色的简单polo衫,他好像是客人,一点老板的架子也没有。很有意思的是,这家咖啡店的名字叫做cat coffee,中文翻译成猫样人生咖啡,照老板的话说是喝咖啡就是一种像猫一样慵懒的生活状态。这  相似文献   

13.
尽管当今世界的广告充斥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各种速溶咖啡等等最入时的各种各样饮料,但具有独特性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拥有悠久的历史,成为一种影响最广的“文化”,真可谓“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欧美有的人津津有味品着红茶,并用茶配制成各种饮料,也乐意用绿茶消肥强骨,茶在世界风行着。当中国瓷茶器具在世界最大的索斯比拍卖行的价码开到几十万美元的时候,你会为茶的魅力感到惊讶;如果你喝茶的时候是大杯大碗的喝,并没有品味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当东瀛的日本人得饮茶之俗后,把饮茶“修炼”成“茶道”,于是许多人明白饮茶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茶,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它具有多层次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总理生命垂危之际, 有一天突然要人给他泡一杯瓜片茶。工作人员轻声地问总理又想什么了?总理断断续续地说:"我在想叶挺,他当军长时给了我一筒瓜片茶……"说着说着,泪眼模糊进入沉思中。  相似文献   

15.
静谧的午后,当你漫步在洒满阳光的小道。是否会被浓浓的咖啡飘香所吸引。是否会闻香识人,慢慢地靠近那正在煮咖啡的人。看看他的脸上泛出的笑容。然后点一杯咖啡。沉浸在咖啡弥漫的小世界里,仿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笔者就是因为这样。认识了一位咖啡店的老板。老板人很和善。穿着一件咖啡色的简单polo衫,他好像是客人,一点老板的架子也没有。很有意思的是,这家咖啡店的名字叫做cat coffee,中文翻译成猫样人生咖啡,照老板的话说是喝咖啡就是一种像猫一样慵懒的生活状态。这一切都让笔者忍不住想深入了解,好奇心的驱使下笔者和老板开始了畅谈。原来他创业的背后也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品茶     
有朋自远方来,清茶一杯;为友远别饯行,一杯清茶。长此以往,茶实际上成为我的等身挚友。据说真正品茶的人,没有一个是大腹便便的。但那些想减肥想得发狂的人,却无一人喜爱喝茶(特制的减肥茶除外,那已经不是茶了)。我和我的朋友们,一个个都被茶水洗的干爽清瘦,自然骨子里茶瘾一旦  相似文献   

17.
茶事     
吴志实 《人民公安》2006,(10):54-55
我喝茶是从喝花茶开始的,后来改喝绿茶。绿茶的好处是本色天成,清香是自然的,有田野的气息。不似花茶,人为的痕迹重,茉莉花、玉兰花固然芬芳,可一入茶,原味便都让花的香气夺去了。我想,北方人喜喝花茶和地理环境乃至长途贩运影响茶质有关。因为茶叶娇气,最怕污秽之气,容易变味,用花的香气来冲淡是最好的办法。据说,南方的茶运到北方,起先是不加熏制的,只是杀青、揉制,到了目的地才将花朵掺入其中。不知这说法准不准确。喝绿茶之外,我也偶喝红茶和乌龙茶。记得有一年去福建,泉州的朋友请我喝功夫茶。他把喝茶的器具带到了宾馆,这让我老大一惊…  相似文献   

18.
当工人的,想不起来喝茶,偶尔,喝上一杯茶也是一口气下去.只为解渴。茶是苦的,留在口腔里的余味,有一点儿淡淡的涩。后来,调入文化单位,渐渐与茶接近,不知不觉还有了那么一点儿茶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待被称做文人,待被更年轻的业余作者称为老师时,茶瘾已深!茶瘾,犹如烟瘾,一旦成为癖好,便就一日不可或缺了。这时候,喝茶似乎也上了档次,不仅对茶质、水质的要来愈发精细,而且对喝茶的环境、气氛、心态也有了讲究。这时候,喝茶已不再是喝,而是咂、是噙、是漱、是品。茶在口腔里停留、缓缓流转,茶味,便一丝一缕从苦涩…  相似文献   

19.
沙子 《小康》2018,(13)
正仔细喝茶,可以衍生出来很多人生哲学,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至今依然深得民众的喜爱,但是,既会喝茶又会品茶的年轻人,到底在哪里啊?最近朋友推荐我喝一款茶,据说是网红茶,排队两小时才买到,喝下第一口,我就"呵呵"了——不就是茶和果汁、芝士、奶的混搭么?比较贴合现代人较强的自主意识的是,你可以自由选择各种搭配方式,既能冷喝,还能加热。  相似文献   

20.
细品咖啡     
茶也好,咖啡也罢,怎么去喝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习惯。不过,怎么就有人为"饮(去 声)",有人为"品"呢? 记得年少的时候,风雅的舅父对我喝 茶的方式颇不以为然,说:"你这样喝,与 饮牛有什么区别?"当然作外甥的,对于在 窗前一坐半晌,细品香茗的中年男人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