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二大就已经提出。党的十三大、十四大都进行了阐述。十五大强调要继续推进,并且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原则作了明确论述。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十分重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首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其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正如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的那样:“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是对存在弊端的原有体制的革命,目的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增强生机与活力。在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其同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并做到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3.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综合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建立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4.
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在改革发展中也有轻重缓急之分 ,但从来都不是单一推进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就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实际上明确地提出了政治体制革命的要求。但是 ,我们过去对政治体制改革讨论较少 ,对政治体制创新研究不多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同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的程度相距甚远 ,政治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从政治体制发展的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定不移进行政治体制转换 ,完成政治体制的创新。(一)进一步健全党…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一宣示引起了党内外、国内外强烈的反响.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在现阶段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构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维,它构成着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和理论的内核。具体体现在:在对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辩证把握中统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人与制度的互动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辩证把握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根本原则与制度变革;改革党的领导体制与加强党的领导的辩证以及制度自信与学习借鉴的辩证。学习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思维对于指导当今处于攻坚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努力探索干部制度改革的特点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干部制度改革也在实践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试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要方面有:一、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作为组织路线核心内容的干部队伍建设,一定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一定要立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这是组织路线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方向。20年来,干部制度改革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十分注重民主,体现为执政理念民主、制度建设民主、执政实践民主。民主革命时期,我党积极探索民主执政,建立了代表人民利益的民主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探索和发展民主选举,制定保障人民权益的制度和政策。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切实维护了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持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将民主与法治相结合,确定依法治国方略。新时代,党通过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进民主执政形象深入人心;推进民主集中制理论和制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政治上层建筑;按照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引导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按照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的需要健全民主与法治。  相似文献   

10.
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曾十分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尤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能滞后。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指出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引入竟争激励机制 ,完善公务员制度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因此 ,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 ,是引入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机制。现行干部人事制度的缺陷尽管表现形式不同 ,但根本问题是缺乏优胜劣汰、能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实现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有必要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逻辑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干部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革命性集团到现代官僚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和原有政治体制的相对稳定使得中国的干部体制呈现了一种新旧体制共存的双重特征,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僚制度。向现代官僚制的进一步转型有赖于市场经济的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出现了转机,从国内需求、国际收支、通胀指标、劳动就业等方面看,经济在好转.但需求不足、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合理还是存在的突出问题.政策推动、拉动需求增长、改革调整、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都是经济发展好的原因.要把握政策方向,需把发展作为主题,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体制创新、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作为动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根源与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面镜子,又是驱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产生与演进,是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学的恢复、社会变革、知识群体的兴起以及知识生产、传播体系的变化,是刺激当代中国政治思潮产生的直接根源.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演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价值重估运动和权威体系改造运动:对改革开放时代的早期回应;(2)国家一社会关系重构运动:对市场化的回应;(3)改革政府运动:对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回应;(4)民族主义与民族复兴运动:后冷战时代对全球化的政治回应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当代中国政治思潮具有不同的关怀和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15.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复杂而艰巨的战略性任务。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革命胆略在政治体制问题上突破禁区,更新观念,阐明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根本目标及改革的原则和方法等。这是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杰出理论贡献,它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建设涉及到经济、行政、政治的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而从当前我国社会的矛盾问题看,后者更具有根本性。为此而进行的创新和改革就应当是一个微观创新和宏观改革相结合的方案,是一个行政改革与政治改革并举的方案,是一个党的领导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兼顾的方案。只有这种意义上的创新和改革,才能保证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得以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从GATT到WTO,这一多边贸易体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入世,研究GATT/WTO业已形成的规则背后所蕴涵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以及这些规则不断发展的动力及其来源,对我国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央与地方关系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地方分权 ;扭曲的市场和价格体系造成的市场割据 ;不公平竞争强化了“诸侯经济”。对此 ,中央政府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应对措施 ,如实行分税制 ,推行全方位发展战略等。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积极的经济行为 ,关键是如何强化这种正面影响 ,削弱负面影响。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有人把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称为"政治入世".改革的趋势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拉动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需要新的突破,我国即将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在人权制度的建设方面,我国已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与国际人权公约相对照,我国人权法律制度的诸多方面还有待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法律,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同时又符合本国的国情。我国的《公务员法》,在总结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有益成果,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充分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特点和要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