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飞飞 《学理论》2023,(3):33-35
公共性作为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基本属性,是衡量社会历史发展与人类前途命运的必要维度。建构平等、公正及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及公共性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理论本质内蕴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植根于人类实践的公共性特质,积极维护公共安全,追求公共利益的合理化最大化,并努力寻求公共价值的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这一追求充分释放和彰显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公共性维度以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天下谋大同的公共情怀。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4)
关于公共性概念,马克思并没有使用过,但关于公共活动、公共利益等与公共性问题相关的概念可以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看到。从这些概念和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公共性问题的丰富思想,还可以看出马克思所揭示的代表公共利益的共同体将经历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即由"虚幻的共同体"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的社会公共性思想在当代仍然体现出巨大的价值,提出了大力发展经济以建立高度发展的物质生产条件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当代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巨变。社会工程作为"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高度契合,社会工程蕴含的世界历史性、人的主体性、科学技术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根基相通、价值相融、方法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项人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复杂和系统的社会工程,开阔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新视野,激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运用社会工程思维和理念加以优化发展,以设计思维谋划顶层设计,以价值思维把握发展方向,以创新思维增添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走向自觉的"类存在"的表现与确证,因而它必须以人类的自由自觉性为前提。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人类的自由自觉性,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的基本纽带和灵魂。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人类价值共同体。"人的类存在"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逻辑。人类走向自觉"类存在"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人类走向自觉"类存在",因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核心内容或实现路径是共商、共治、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经济基础、社会关系、价值取向及实践目标四个层面构想了建设"真正共同体"的逻辑路径,内在地包含消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虚幻性"、推动社会向好向善的治理理念及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继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相关理念,但并不限于此,其内在地包含了"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彰显了国际"共性"价值,是多元"共同体"的聚合体,也是"五位一体"布局理念于国际层面的践行,其丰富内涵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其深远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天下观""天下大同"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真正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渊源。虽然"天下大同"与"真正共同体"的理论思想与价值寻求有其时代性与社会文化的差异,但又呈现对人类社会发展之理想状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的追求,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上会通并耦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智慧,也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持,我们要在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和推进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在实践逻辑上,以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治理问题及多民族国家发展问题等社会现实问题为根本导向。在结构逻辑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良好国际环境,中华民族共同体则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强后盾,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结构。在价值逻辑上,始终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切点,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原则,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统筹推进国际社会的新型主体关系,关涉到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利益和主体价值等维度。马克思的"实践主体"内蕴着实现人类社会共生发展的理论旨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的主体关系思维。"劳动的实践化"推动实践主体地位的平等化,提倡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理念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的生产关系理论指明主体利益的生成动力,要求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逻辑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利益关系;实践的人类解放性凝聚主体价值的共通性,为国际社会多元化发展确定实现和谐世界之共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7)
以人与自然这一绿色关系为切入点,便会发现人类社会存在非此即彼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政治共同体便成了人类共同体与自然共同体的分离。有机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发展共同体基础上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坚持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有机整体主义,旨在建构一个生态的世界秩序:即一个由万物相互联系的由共同体组成的共同体,一个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的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共荣共生,形成为了共同福祉的整个宇宙意义上的共同体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共同体存在和治理的底线理由。每一个人的生命存续和繁荣,既是人类构成共同体的历史动力,也是共同体治理的原初理由。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中一切生命主体构成了生命共同体,在索取和创造的平衡中维持人类与自然界共在的条件。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个体又与他人的生命构成了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社会关系中互为健康发展的条件,但是在过去一切基于私人占有和私人利益的共同体形态中,生命的价值并不能在共同体治理过程中得到完整的呈现。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类提供了重构生命共同体及其治理道路的方案。始终面向人与自然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已经在当代中国之治的实践中向人类展示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生命有机统一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它顺应了国际与国内形势发展的要求,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理念。它是新时代处理国际关系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智慧。在中国外交实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构建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都有着重大意义。一、从时间维度看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13.
共同体是人类生命活动展开的必然形式,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近代以前的人类社会是共同体本位社会,共同体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凌驾于个人之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了现代个人的产生,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造成了个人与共同体关系危机的产生、现代共同体日益陷入分裂困境,成为人类普遍面临的时代问题。马克思对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实践生存论把握、从生产方式切入对共同体的历史性理解以及作为人类未来理想共同体形式的"自由人联合体"愿景的提出,构成了矫治现代共同体分裂困境的经典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则是当代中国以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为遵从,而提出的应对危机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综合研判之后提出的实践理路。在历史谱系上,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以科技和创新为突破点,蕴含了以改革开放深化、社会主要矛盾演变、发展观不断完善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范式的实践向度与理论发展所构成的历史逻辑,是我国深化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实然之举。在理论体系上,新发展格局契合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构述,其理论的强大内生力和辩证统一的整体性思维,为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实践智慧。在价值遵循上,新发展格局从整体化、国际化视野出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用中国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并在理论与实践不断完善的动态结构中破解世界发展的难题,在未来社会变与不变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重要的单篇政治文献,又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价值。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成果,所蕴含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基础。其所提出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论儒家"普遍和谐"观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历史的演进,而且还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过程。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背后隐藏的是基本价值的危机,即道德法则与生态法则的失衡。为了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以“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为核心的儒家“普遍和谐”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孟娴  魏崇辉 《求知》2022,(2):21-23
<正>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又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国际关系、人类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继承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国与国之间赓续和平发展的核心原则和目标要求,倡导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秉承相互尊重、对话协商的价值理念和坚定立场。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6)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历史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从原始共同体到虚假共同体再到真正共同体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标志性结果。在此过程中,人对自身发展的认知也由浅入深,逐渐从追求片面的自由、公正等意识形态幻象进入到对真正政治价值认同的追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就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公共性的完美融合。中国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构建中发挥引领作用,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凝聚共识,构建全球新秩序,为世界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9,(11)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追寻自身实现共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如何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国际实践路径,在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中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世界性的价值观也在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共建共享的内涵中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方方面面。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国际实践路径,更好地发挥共享发展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更好发展的国际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马克思人学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人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人性基础、动力基础、价值基础、历史基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性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本质展开的内在应有之义;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动力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需要在世界图景中的呈现;马克思人的利益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的利益生成和发展规律,体现人类的共同利益;马克思人的历史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表征人的发展的现实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人为的"与"为人的"辩证统一,是"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的辩证统一,是世界人民共同建设与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