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8,(12):57-57
据述声在10月20日的《北京日报》上介绍: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许多德国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读卡尔·马克思撰写于19世纪的《资本论》,同时也促使很多西方人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的弊端。在金融危机中,《资本论》这本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巨著骤然热销。致力于学术著作出版的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说,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  相似文献   

2.
实施《资本论》教学,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分析《资本论》,把《资本论》原著还原成哲学课,其教学效果就会凸显出来;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资本论》,用政治经济学原理破解《资本论》原著,用《资本论》原著深化政治经济学原理,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资本论》,用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示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去透析《资本论》所阐述的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及其应用《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曾明确指出:《资本论》是他“把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39页)《资本论》的方法不仅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不同时间段从"建议《资本论》第一卷通俗阐释"、"以书评为主要方式进行宣传"、"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撰写《资本论》的‘通俗读物'"四个方面为推动《资本论》大众化做出重大贡献。归纳总结恩格斯对《资本论》大众化的伟大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介方法是《资本论》理论大厦得以建立的重要方法。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从抽象到具体的不断上升过程,都是通过中介来完成的,从而使《资本论》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田居俭 《党的文献》2012,(1):126-127
2011年6月13日,《文汇报·文汇学人》专版发表了陆晓光的考证文章《王国维读(资本论)年份辨》,指出甲骨金石学家王国维读《资本论》,在时间上“不仅比1928年开始翻译《资本论》的郭大力、王亚南早了至少20年,也不仅比陈寅恪‘二十年代初’读《资本论》早了十多年,即便与李大钊读《资本论》的时间相比照也是早了约十年”,“可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接触《资本论》的学者”。这个结论,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的确立,对《资本论》的研究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它使《资本论》具有高度的唯物史观性质。《资本论》的经济学研究高度渗透着唯物史观的本质。从根本上讲,《资本论》具有唯物史观的定位、原则与高度,进而呈现出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立场与方法原则。  相似文献   

8.
纪国伟  王淑芳 《湘潮》2006,(11):4-6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资本论》便是其中之一。毛泽东一生读过多种版本的《资本论》,并且对书中许多章节、段落作了批注和圈画。圈画过的《资本论》及相关书籍毛泽东收藏的《资本论》中文全译本,最早的版本是读书生活出版社印行,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在这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资本论》的研究长期以来只是做为政治经济学著作而被重视的。从50年代开始,学术界才从哲学的角度对它重视起来,当时的研究侧重于《资本论》中的辩证法。“文革”以后,有的侧重于逻辑学、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力面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资本论》的研究重点转到了《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资本论》中异化理论以及1844年《手稿》和《资本论》的关系。把《资本论》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总体上的把握,而且注重它与现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的正义悖论问题是关涉当前马克思正义观探讨合法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资本论》本身并不存在所谓的正义悖论,正义悖论问题的产生是由政治理性主义及其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维方式导致的,《资本论》正义悖论的实质阐释性悖论。超越《资本论》的阐释性悖论必须超越政治理性主义的二元化思维方式,还原《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性辩证法这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是在辩证法的总体性张力中完成对资本逻辑的科学揭示与价值批判,《资本论》的事实正义批判与价值正义批判内在一致。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创生了政治哲学的经验主义传统的当代形态,而且为建构当代正义观可能理论形态引入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1.
石建水 《求实》2016,(1):21-27
《资本论》根源并从属于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文献群为代表的唯物史观建构的早期理论历程。《资本论》是唯物史观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研究中的应用,通过这一具体应用,不但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而且强有力地验证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质,因而,《资本论》也是唯物史观建构历程的重要理论环节。在此意义上,《资本论》就是一部浓缩版的唯物史观,因而不存在所谓早期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断裂、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克思与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一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着深刻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马克思几乎把毕生都贡献给了这部科学巨著的研究和写作。《资本论》发表已经130年,在传入中国的百年风云变化中,《资本论》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至目前,我国已先后出版《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十种版本。近年来,笔者致力于收集这些全译本,现据这些实物分别介绍如下:一、我国出版的《资本论》第一部中文全译本该书为浅灰色布面精装三卷本,书本规格150m m×220m m。封面经书脊至封底腰部横向有宽约30m m的套红色带,色带内横排书名《资本论》,色带之上横排“卡尔·马克斯著”…  相似文献   

13.
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90年7月11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年会以“《资本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主题,就《资本论》的现实意义,《资本论》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资本论》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与会者一致认为,《资本论》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她不是教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的政府和人们措手不及。惊恐之余,纷纷从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中探寻究竟,出现了一个世界性的“《资本论》热”。通过研读《资本论》,人们发现,尽管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本质没有逃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预测。《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又一次为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所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永远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丰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指出交换依据的实质是劳动时间,由此确定利润来自剥削。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价格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资本论》分析“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当中,隐含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资本论》是对《共产党宣言》消灭剥削这一主张的具体论证,揭示了资本剥削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生存危机。《资本论》只研究资本主义如何自我灭亡,并非研究资本运行。从恩格斯“《资本论》第三册增补”看出,投资-利润是资本运行最简单的表达式。如果非剥削的利润有可能存在,资本运行就需要我们从一个新的起点上来研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坚持消灭剥削的同时,当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应当是和谐,而不是对立。  相似文献   

16.
马卫刚 《理论学刊》2002,31(5):80-83
《资本论》范畴分析方法论的系统性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生动体现。《资本论》经济范畴体系内部发展的逻辑必然趋势 ,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的理论表现 ,但是这种历史必然趋势不是作为教条置于《资本论》的结束部分 ,而是作为《资本论》前后一贯的推理过程内部的逻辑必然性表现出来的。研究这些方法论中的系统性原则能够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系统科学思想及其基本特征。一、《资本论》经济范畴体系的整体性原则马克思指出 :“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 ,它们却有一个长处 ,即它们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在《晋阳学刊》1994年第1期上,刊载了《纪念侯外庐教授诞辰90周年暨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综述》一文。该文写道:“1925年,侯先生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先驱李大钊。两年后,他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并开始翻译《资本论》。回国后于1932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资本论》中译本。”单就中译本《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的出版来说,其实最早的不是侯外庐,而是陈启修;侯  相似文献   

18.
北京燕山出版牡出版的《〈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若干问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金志广、马仲良等同。志撰写的50余万字的专著。该著作出版以来,受到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的好评,认为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研究《资本论》的一项重要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和理论价值。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着重从经济学方面研究《资本论》,虽然也出版过研究《资本论》中的辩证法问题和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资本论》于1867年问世。在这本举世闻名的著作中,提及到世界各国680多人。王茂荫是唯一进入《资本论》的中国人。王茂荫为什么进入《资本论》,又是怎样进入《资本论》的呢?这还要从王茂荫在咸丰年间任户部右侍郎说起。王茂荫,字椿年,号子怀,安徽歙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曾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是清朝货币理论家、经济学家,后被吴晗誉为"清代货币改革家"。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运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遭受剥削的非人生活及其压迫的根源,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从发生到灭亡的规律。正是由于《资本论》的历史价值重大,因而围绕《资本论》产生了众多的解读方法,本文对《资本论》的解读方法做出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