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无限防卫权立法化的价值及其缺陷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无限防卫权的刑事立法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弊大于利,建议在修订我国现行《刑法》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并借鉴国外立法例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贿赂犯罪中,行贿人与受贿人双方都构成犯罪,都有各自的利益,加之贿赂事实隐秘易隐瞒,双方易结成同盟,增加了司法处理的难度。对行贿采用非罪化的处理,可以有效瓦解其稳定的同盟关系,重点打击受贿行为。我国应改善有关立法,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信守义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调查取证权。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中律师调查取证权的扩大与限制。提出在立法上给律师调查取证权正名 ,保障律师调查取证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制度蕴含起诉便宜主义、程序请求、检察机关公诉权的补救机制等属性,长期活跃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但该项制度在运行中常常因立法规范缺失、权利保障缺乏、规避无罪判决等方面而屡遭诟病,由此产生了对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合理性的质疑。文章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不同维度,探析检察机关适用撤回起诉的合理性,最终回归检察机关实践运用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完善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各国刑事立法也都有相关的规定。本文对我国和日本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表述、正当防卫成立要件以及特别防卫权等问题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应将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明确表述为“不违法”;在对两国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分析后,指出各自的优劣;关于特别防卫权,笔者认为我国的相关立法规定较日本国的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6.
曹健 《工会论坛》2010,16(5):89-90
优先购买权制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已经被世界各国所普遍得认同和遵循,我国目前对于优先购买权制度的立法尚未系统化,只是在《民法通则》、《物权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若干民事单行法中进行了零星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具体操作。本文主要对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的性质、行使的期限、条件以及行使过程中的权利冲突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侦查阶段律师应否享有调查取证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在侦查阶段赋予律师一定的调查取证权对于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律师更好地履行职责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律师的调查取证权未得到有效的实现,需要在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释明权是西方民事诉讼立法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这一制度,但这一概念却在审判实践甚至法院的文件中频频出现.这一动向昭示着我国司法实践对释明权制度的客观需求,以及构建该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辞职权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是劳动关系的弱者,是劳动法立法保护的重点。我国《劳动法》对于劳动者辞职权的规定符合了现代劳动法保护劳工的立法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期使社会人力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的立法意图。但是由于我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过于笼统宽泛,不便于操作。难免会导致立法的冲突与司法实践上的困难。本文就劳动者辞职权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完善我国对劳动者辞职权的立法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法治系统中 ,罪刑法定原则是对司法擅断的控制 ,是必要的 ;自由裁量权则是对立法专断的抗衡 ,其存在具有必然性 ;二者关系平衡则刑罚权的行使可以达到最大的公正 ,实现刑法的目的 ,关系失衡 ,要么立法专断 ,要么司法擅断 ,都难以实现刑罚权真正的价值蕴涵。  相似文献   

11.
《合同法》对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确立,在我国尚属首次。由于《合同法》规定得过于笼统,导致司法实践尤其是民事执行实践中出现很多不同意见和相差甚远的处理结果,损害了司法的统一性和权成性。虽然,2002年最高院在给上海高院的《批复》中对一些争议的问题给予了统一解释,但仍存在不足和尚待完善之处。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实践中遇到的涉及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执行案件类型入手,以各类案件的处理为切入点,着重论述建设工程承包人能否在执行程序中直接申请主张优先受偿权,并在得出肯定结论的基础上,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两大法系,立法对商誉权的保护都比较充分。而我国对商誉权的法律保护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之中且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重新建构商誉权法律保护体系,建立适合我国的商誉权立法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司法》中股东权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权保护 ;国有独资公司的股东保护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权保护。有关股东权保护的司法救济措施包括 :加快立法 ,加大执法机关对股东权保护的力度 ;加强有关股东权利保护的教育和监督  相似文献   

14.
行政终局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律规定对某些具体行政行为拥有最终裁决权,它实质上表明行政机关享有一定的不受司法审查的权力,这一权力的存在在理论上难以得到有力支持,在实践上也不利于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立法经验,赋予司法机关司法最终裁判权。  相似文献   

15.
刑事司法视野下的被遗忘权与私法领域的被遗忘权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隐私或信息权利的保护并非刑事司法领域被遗忘权构建的理论基础。刑事制裁的边界与隐恕的伦理要求催生了刑事司法程序中被追诉人对被遗忘权的渴望。刑事领域被遗忘权的构造应当是阶层化的,犯罪记录不被法庭使用、犯罪记录封存或者消灭、删除与犯罪相关的信息是刑事被遗忘权在不同层面的展开。基于国内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我国刑事领域被遗忘权应当从过失犯罪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轻罪案件领域展开,以回应被遗忘权在刑罚与伦理层面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向社会化、行政化转移的一项刑罚管理举措,各省级司法行政部门对社区矫正都有各自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程序,但是在司法权和行政权的运行中,顶层立法设计与基层执法实践中却出现了权力断层。因此,应在正确理解社区矫正立法目的的基础上,重构社区矫正实施层面的法益框架,明确社区矫正的性质、执行主体和监管主体,探索建立专业性强、具备良好衔接性的社区矫正体系,为我国社区矫正提供理论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国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存在的四方面弊端.在比较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立法和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应赋予辩方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权,对于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应规定明确的标准和次数限制,实行强制鉴定制度,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和执业资格考核制度,健全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贞操权作为公民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型的人格权已为不少法治发达国家的立法或判例所保护。而我国的《民法通则》对此却无明文规定 ,立法这一疏漏需要司法实践和学理研究加以弥补。本文借对一案例的评析 ,试图对贞操权的概念、性质、侵害贞操权的构成要件及在现行法下如何给予民事救济作一些学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规制失范是当前我国征地权滥用的核心问题,突出表现在规范的模糊性与司法审查权无保障。法国、美国土地征收的公用目的性司法规制实践值得借鉴。目前中国土地征收立法仍无改观情形下,较为可行的方法是中国法院在被动受案之下积极发挥司法能动性,介入土地征收公益审查,以实现征地秩序的合法、效用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当目的是股东行使查阅权的主观要件,关系股东查阅权的实现.如何界定正当目的和合理分配正当目的之举证责任为各国立法所重视,我国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和司法经验,完善正当目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