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监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改造文化,在改造罪犯活动中起着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系统分析了监区文化应当具备的特质,客观地指出了当前监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阐明了监区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监区文化是指监狱、看守所等羁押改造场所在对在押人员的管理过程中 ,通过非强制的手段 ,创造含有文化因素的精神环境和氛围 ,丰富在押人员精神生活 ,配合管教工作开展的总称。实践证明 ,监区文化建设对看守监管工作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是看守所贯彻“严格、依法、科学、文明”管理方针的有效措施之一。看守所监区文化有着自己的特征 ,与看守所“柔性”管理的要求相适应 ,看守所监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3.
随着监狱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监狱特别是对罪犯进行直接管理的监区需要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探索和实践中推动对罪犯文化改造高质量的提升。本文从目前监区文化改造现实情况出发,以罪犯从内心信仰和尊崇宪法和法律为文化改造目标,找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原因,思考设定监区文化改造内容、方法、体系,促使罪犯在服刑期间安心改造、积极改造,在刑满释放后不再犯罪、成为守法的现代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4.
杨槐柳 《人民公安》2007,(24):10-13
武汉市第二看守所第四监区,是一块神秘之地。 这里关押的,是一些特殊的犯罪嫌疑人。 他们,患有令人谈之色变的病症:艾滋病。 从2003年设立临时羁押点,到现在设立固定监区。4年来,武汉市公安局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第四监区的民警,也以超人的奉献精神,为我们一次次书写感动。  相似文献   

5.
穿过三道警察把守的铁门,在绿树成荫的深处,有一个令人关注的地带,这就是湖南女子监狱特色监区。从外表看。这里风平浪静,鸟语花香,可就在这静悄悄的神秘监区关押着200余名危顽服刑人员,工作在这里的警官们经历着一场场正义与邪恶.改造与反改造搏斗的洗礼,这个监区成为了湖南省教育改造危顽服刑人员的现实样板。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女子监区的投入使用。使得女性在押人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女民警的细心、认真和人性化管理,更让不少在押人员感动,在押人员心理情绪逐步稳定,有效地保证了监区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上海机关动态》2006,(12):13-13
提篮桥监狱一监区党支部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了“我是共产党员,争作四个表率”党员践行先进性活动。监区党员立足本职,身体力行,积极奉献岗位,充分凸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8.
女监区改为男监区以后,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监狱干警们用真情、用爱心营造了和谐的改造氛围,搭起了通往服刑人员心灵深处的桥梁,逐步走进了服刑人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思想工作》2006,(10):28-29
一、犯罪档案富景华,男,满族,1963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原籍辽宁省彰武县,原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监狱二监区二分监区区长,二级警督警衔,主任科员,家住乌兰监狱一监区家属区。富景华利用担任分监区长的职务之便,盗卖分监区稻谷涉嫌贪污罪,本院于2002年11月30日立案侦查,同年12月3  相似文献   

10.
5月8日南阳监狱第二监区特殊接见室里欢歌笑语,大红喜字跃然贴在墙上,在监区领导的主持下,服刑人员姚某与其爱人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是该监区自去年以来,第三次为劳改犯人在狱内举行婚礼。 近年来,该监区在对罪犯教育改造过程中,坚持把依法治监与以德治监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用诚心、热心、耐心、细心教育感化罪犯,化腐朽为神奇,似和煦的春风,使枯木发芽老校绽绿。 破镜重圆续姻缘 服刑人员方某,现年31岁,在家期间,不务正业,好逸恶劳,其温柔善良的妻子对其进行苦劝,被看作是和自己过不去,经常对妻子拳脚…  相似文献   

11.
监狱警察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警察文化是指监狱这一特殊机构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关于监狱警察活动的精神、精神性群体行为和精神外化物产品的总和。监狱警察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监狱警察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应凸显监狱警察文化的时代性和人本性,增强文化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强化文化制度建设的有序性,提升文化环境建设的系统性,探索知行合一的协调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监狱的价值与存在离不开社会认同。社会认同的前提是监狱社会职能的有效实现。在表层物质文化、中层精神文化和深层哲学文化的三个领域,监狱给予社会公众最直观的是以监狱建筑等物质形态景观为代表的表层文化。它以威严、恐惧、不可靠近的特有的社会正义文化信息向社会公众传达社会治理秩序的规则、标准和执行的强制性。监狱建设必须充分考量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以鲜明的监狱物质表层文化发挥监狱的社会职能作用。当下监狱建设应当以现代监狱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为基础,以现代法治要求为根本,认真分析监狱表层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秩序的影响作用,准确定位现阶段监狱建设的阶段性指导标准,准确表达监狱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实现现代中国监狱建设的社会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促成了监狱的改革、改良与变革,并在不断的改革、改良与变革中更加趋于理性和具有人文属性。尤其是现代监狱制度的构建,更是文化的产物,换句话说,是文化激活了监狱的现代性,当然,监狱的现代性又促成了文化尤其是监狱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监狱文化和现代性具有互动和互补关系。以近代以来世界监狱制度的变迁和中国监狱的改革改良为视角考量,便可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4.
文化促成了监狱的改革、改良与变革,并在不断的改革、改良与变革中更加趋于理性和人文属性。尤其是现代监狱制度的构建,更是文化的产物,换句话说,是文化激活了监狱的现代性,当然,监狱的现代性又促成了文化尤其是监狱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监狱文化和现代性具有互动和互补关系。以近代以来世界监狱制度的变迁和中国监狱的改革改良为视角。便可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5.
农场型监狱作为监狱的一个独特类型,对其安全生产文化(以下简称“安全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提高其品质格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从当前来看,农场型监狱安全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伦理观念四个部分,且在动态发展中构成了一个内在循环系统。农场型监狱的“复合”性决定了其安全文化的滞后性、从属性、脆弱性和艰巨性。基于此,农场型安全文化塑造与建构必须从加强伦理观念培育、硬件配备、制度体系建设、安全治理四个方面着手,以提高安全文化的软实力、硬实力、保障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16.
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行刑正义、人权、文明、法治的现代司法理念,重塑中国监狱全新形象,加强和改进监狱公众形象建设,分析和研究监狱公众形象的基本特征,认识监狱公众形象建设的战略意义,探索监狱公众形象建设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培育中国先进监狱文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监狱工作法制化,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只是基础性工作,落脚点是必须要认真去遵守.这种遵守不但是针对监狱工作本行业的法律制度,而且是针对整个法律体系.法制化应包括法律制度的形成,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程序和法律文化的建设.监狱工作法制化的终极目标应是监狱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监狱学理论研究成果是监狱文化建设的精神产品,是监狱工作实践的总结与升华,是集法律学、刑事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以法理性与应用性为建构的理论品质,具有前瞻性、指导性、交流性、学术性和应用性等特征。对监狱学理论之研究,既要注重其监狱学的理论研究。还应从应用认知机制的完善,从应用管理机制的建立,从应用激励机制的制定,从应用注意事项的把握,来切实推进监狱学理论研究成果在监狱改造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监狱民警的职业心态,是监狱民警在对罪犯的行刑与改造的过程中,所内化出的一种反映其职业操守与职业行为的心理状态。受其正能量因素与负能量因素的影响,监狱民警的职业心态,又可分成为正向性职业心态和负向性职业心态,其正向性职业心态是监狱民警担当法律之责、刑罚之任的主流心态,分别表现为趋强性、趋稳性或趋弱性的演绎逻辑过程,构成为交错性、反复性、重叠式、跳跃性和阶段性的演绎特征。其调适的路径主要有监狱民警职业态度的再度塑造、监狱精神的传承弘扬、监狱文化的着力建设、监狱民警的心理养生、监狱民警的职业调理和监狱民警的职业评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