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话的思索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听到两则趣闻。其一是某厂有位业余作者第一次发表小说,一位副书记看到后对宣传科长说:“这个人文章写得不错,就是不大老实。为什么要注明‘处女作’,是不是想打妇女的招牌好发表些?要加强教育。”其二是某化工厂一位技术员在笔记本里抄录了居里夫人一段名言,厂长发现后找他谈话:“好啊!你把情书抄到笔记本里,说说,到底是张居里还是李居里?要知道,你是有妇之夫啊!”  相似文献   

2.
“上访村”里看民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9日上午,北京丰台区幸福路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来访接待处,二楼尽头南侧的一间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和李玉梅(化名)谈了一个小时:“已经离婚了,你怎么能住到人家家里”,“那套房子比分给我的要好”,“可是你这样做不合情理啊!我们帮你去做工作,把差的钱补给你?”来自辽宁的李玉梅坚持上访了十年。  相似文献   

3.
柴兴 《瞭望》1988,(48)
1978年6月,我去上海出差。在北站对面“旅社介绍站”排队登记住宿时,忽见一位长得异常漂亮的女子在旁边注视我。我吃了一惊,以为是遇上了扒手。都说上海的扒手是很漂亮的。正惊慌间,不料她竟开口了: “你是浙江来的吗?”声音柔和悦耳。“是……  相似文献   

4.
习惯之害     
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位厨师爱占小便宜,给人办宴席,总是顺手牵羊——揩点油,捞点东西才舒服。一次在家中操刀切肉,见左右无人就把一块肉收入怀中,这个“习惯”动作正好给他老婆看见了。揩油,笑骂道“你怎么在家里也揩油”。 笑话归笑话,现实中也是有习惯成自然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一生,轰轰烈烈难,默默燃烧同样难。 一个明媚的日子,一位美籍华人妇女,来到协和医院外宾门诊室,拉着陈淑坚的手说;“你还认得我吗?” 看到陈淑坚似乎感到很遗憾,她又说:“26年前,我在这里生第一个孩子,多亏你助产,给了我许多安慰和勇气,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6.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7.
天津有位律师说:“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不怕碰南墙”!这位律师就是中国第一位有军籍的律师——许龙超。 大学里的“老学生” 1982年暑假刚过,南开大学法学系的课堂里忽然多了一位50岁左右的人。“哟!又来一个听课的教授?”下课了,一个好奇的男生忍不住了:“请问老同志,您是教授吗?”许龙超微微一笑:“不是教授,是学生。咱们是同学,希望你能在学习上多多给我帮助。”同学们活跃起来:“这么大岁数还要上学  相似文献   

8.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材料:“清除精神污染”期间,任仲夷来到《广州日报》社,找了五六位部主任、编辑座谈。一位同志反映,现在部队里有些刚入伍的新兵,感情脆弱,一边洗衣服一边流着眼泪哼唱《再见吧,妈妈》,这样会涣散军心。任仲夷同志听了立刻站起来,很动情地说:“同志呀,人是有感情的。解放军也是人呀,十几岁的娃娃刚刚离开家,想妈妈是人之常情。出操当然应该唱‘雄赳赳,气昂昂’,洗衣服时唱唱《再见吧,妈妈》未尝不可。难道你就不希望儿子想你吗?”是啊,战士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神,而是有血有肉之人,他们岂能不想家?无独有偶,最近读到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9.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里记了这么一段故事:曾子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乐正子春和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在床边侍候着,一个童子掌灯坐在屋角。童子看到曾子身下的席子,说:“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子春赶紧示意他住口,可是曾子已经听见了,“哦”了一声,意思是问童子说什么。童子就重复了一遍:“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氏赠给我的。我自己不能动了,曾元你来帮助我把这席子换下去。”曾元说:“您病重了,不能动,等天亮了,再帮您换吧。”曾子说:“你对我的爱,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我能够按照礼数寿终正寝也就行了,还图个什么呢!”曾元扶他起来,换了席子。还没有躺安稳,曾子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一位17岁的在校住读的青年给当时已如日中天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了一封信,述说自己虽然整天和许多同学在一起,但仍然时时感到寂寞。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里尔克很快就回了信,他在信中说:“亲爱的先生,你要爱你的寂寞。”这话听起来,就像是一种恳求,似乎寂寞是一件轻柔、贵重的东西,必须小心翼翼、充满珍视地加以保护。我们今天的人能理解这份珍视吗?  相似文献   

11.
我昨就这么倒霉呢? 梁鸿先生是西汉末年最有名的隐士.不过,当梁鸿先生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不想当什么隐士,他要当他老爹那样的人,封侯封爵,因为他的势利眼老娘老在他的耳边说:"我的心肝啊,你将来要想娶到漂亮的媳妇,就应该做你老爹那样的人!"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位准备买车的朋友问:你说我是不是应该等一下再说,眼看咱们就要“入世”了?还有一位退休的老同志忧心忡忡地问:我一辈子那点积蓄都放在门口的银行里,你说“入世”后咱们这些银行会怎样?我那点钱不会就没了吧? 随着“入世”的临近,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9月17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相似文献   

13.
一次去银行办事,听到一位老太太在议论:“现在银行的服务态度好多了。因为银行多了,你的态度不好,人家不到你这儿来存款。”老太太的话很朴素,却道出一条真理:凡事要有竞争,才会进步。各地掌管供电大权的人,往往被人称为“电老虎”,为什么?因为他独立一家,你不巴结他,立马给你颜色看!所以有些企业给本单位职工发放什么福利,非得给供电系统捎带一份不可。否则他就卡你的脖子——不给你供电。可见竞  相似文献   

14.
寓贬于褒     
战国时期,魏国吞并了中山,魏文侯(名斯)把这块新占领土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事过不久,他问群臣:“我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群臣齐答:“仁君。”然而大臣任座大声说:“您得了中山,不封给自己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达怎么能说是仁君呢?”(当时列国的习惯,这样的地方都封赏给君主的兄弟)文侯听后火怒,任座也吓得急忙逃离。此时魏文侯又问翟璜,翟说:“您是仁君。”文侯又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翟磺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宽厚,大臣才耿  相似文献   

15.
人民是谁?     
近日听朋友谈起一件事:一次他到某机关办事,一位办事员推三阻四,极不耐烦。朋友看到墙上挂着“树公仆形象”的条幅,随口说了一句:“既然你们是人民公仆,怎么能用这种态度对待我们基层同志呢?”那位办事员听了立刻火冒三丈,回答倒也干脆:“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但不是你的私仆!”真是一语惊人,令吾友无言以对。叙事完毕,朋友问我:“你也是机关干部,请给我说说,人民是谁?”  相似文献   

16.
打电话给一位领导,问:“这些日子怎么看不到你的身影?”对方答是因为“天天开会,实在忙得不得了”。又问:“天天开会有什么用,年关到了,你是领导,老百姓的冷暖寒热怎么办?”他答道:“我都放在心上呢。”  相似文献   

17.
垃圾新闻     
韩羽 《瞭望》1989,(17)
邻居老李悄悄告诉我:“前天出了个稀罕新闻”,我问:“什么稀罕新闻?”他说:“干疗所大门口旁边不是有一排垃圾箱么,你猜怎么的?垃圾箱里有两条尺八长的大鲤鱼。一个老工人看见了要捡起来,他老伴说,八成是坏了的,捡它干什么!老工人摁了摁,冰凉绷硬,是冻着的。你想,大冬天冻着的鱼怎会能坏!老工人捡起来提回家去了。一开膛,你猜怎么的?鱼肚子里有个塑料卷,真神了,打开塑料  相似文献   

18.
槐下居随感     
一、君仁臣真 战国时魏的国君魏斯任命乐羊当三军总司令,攻陷了中山国(今河北省灵寿至唐县一带)。随即把它并入魏国版图,作为儿子魏击的封邑。有一次,魏斯问他的臣僚:“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一致回答:“仁慈的君主。”只有任座一个持异议,插嘴说:“你得到土地,不封你的弟弟,而封你的儿子,怎么能称仁慈?”魏斯勃然大怒。任座一看苗头不对,立即告辞退出。魏斯再问另一位臣僚翟璜,翟璜说:“你当然是仁慈的君主。”魏斯没好气说;“你怎么知道?”  相似文献   

19.
小汪是个入伍三年的老兵,颇有点才华,写得一手好字。可就是有点“不拘小节”,每天早晨起来不肯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拖了班里的后腿。为此,小汪没少挨班长的“批”。可他一点也不开窍,依然我行我素,气得班长直跺脚。一天,他们的指导员见小汪在练字,特意凑过身去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啊。”小汪把嘴一撇,意思是说“你也懂?”指导员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意,说道:“中国汉字是方块字,其中既有美学,又有力学……。”于是从古之书圣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说到当代的郭沫若、沙孟海、舒同。指导员见他听得入了迷,便话锋一转:“字如其人,你的字的确很美,但不象你。”小汪一下子呆了,说了声:“怎的?”指导员便趁热打铁,“看你的被子窝窝囊囊的,象练书法的人吗?”并告诉他:叠被子犹如写字,也很有讲究。一个字中  相似文献   

20.
在位者言     
我本人绝不是什么“位高”人物,但有颇高名位的人物佯称“我也是小小老百姓”,而且故意用“自抑”来“自扬”时,我便挺着胸脯子说:“老子也是有名有位的人,而且货真价实!”直到逼得对方出言带刺儿地反问我“尊驾的级别属于哪一级”时,我才坦言:“教书匠,写作匠。”对方往往不再掩饰鄙夷之情,哂笑着说:“唔,我还以为老兄是‘在位者’呢……”由“尊驾”而“老兄”,无疑降了格。但我越发力争:“我怎么不是‘在位’者?我说我是教书匠、写作匠,你不以为然。倘若我说我是教授、作家呢?或是,我再膨胀一下,说我的弟子中有省长、市长、一大堆县长,我的读者中(包括与我久久通信的人)不乏显官要员,你有何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