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光耀在《新年献词》中称,到一九七二年一月新加坡只有二千二百名英军驻防,现在却有三万名英军。英国军队于二月开始撤离新加坡。 (《南洋》1971年1月1日) 2日希勒斯宣誓就任新加坡总统。希今年六十三岁,一九○七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一九二九年在爱德华七世学院毕业,后在专为英军中印度兵服务的医院工作,任助理药剂师。日本投降后任教授,一九四七年到伦敦上学。 (《参》1971年1月3日(上)P15) 3日《阵线报》刊登社会主义阵线主席李绍祖的新年献词,号召新、马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反对美英帝国主义及拉扎克、李光耀傀儡集团,争取新加坡与马来亚大陆的统一,建立一个真正独立、民主的马来亚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2.
1月 1日拉扎克在新年献词中矢言,政府将毫不犹豫实现大选的诺言,反之将继续尽力及充满信心地执行之。这些诺言是:继续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全,并庇护人民的财物,权益与精神。加强国家及社会的政治安稳、并确保马在国际上的崇高地位与尊严,且遵循自由、中立及积极的外交政策。 (《参考资料》1月4日(下) 3日马警察头目透露,未来五年,马警察部队将由现在四万人增至六万七千人。 (《南洋商报》1月4日) 4日马稻米局代表团一行八人访华。 (《南洋商报》1月5日) 12日英驻东南亚外交使节在吉隆坡举行会议。  相似文献   

3.
因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年二月间搜集了1965年8月至1974年12月有关我国和新加坡关系的资料(附蒋帮和新加坡往来关系资料),以大事记形式,按日期加以汇编整理,供有关单位参考。在汇编工作过程中,由于时间匆促,材料来不及全面搜集,再加上水平限制,难免有遗漏和错误,希望批评指正。大事记资料主要来自《人民日报》、《参考资料》、《参考消息》和《南洋商报》四种,每条资料都注明出处,引用《南洋商报》简称《南洋》、《参考资料》简称《参》、《参考消息》简称《消息》。  相似文献   

4.
因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年二月间搜集了1965年8月至1674年12月有关新加坡内政、外交方面的部份资料,以大事记的形式,按日期加以汇编整理,分四期刊出,供有关单位参考。在搜集和汇编工作过程中,由于时间匆促,有些材料来不及搜集,某些外国人名、地名和组织机构的译名还不尽统一,再加上水平限制,难免有遗漏和错误,希望批评指正。本大事记资料主要来自《人民日报》、《参考资料》、《参考消息》和《南洋商报》四种,每条资料都注明出处,《南洋商报》简称《南洋》、《参考资料》简称《参》、《参考消息》简称《消息》。  相似文献   

5.
因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年二月间搜集了1965年8月至1974年12月有关新加坡内政、外交方面的部份资料,以大事记的形式,按日期加以汇编整理,供有关单位参考。在搜集和汇编工作过程中,由于时间匆促,有些材料来不及搜集,某些外国人名、地名和组织机构的译名还不尽统一,再加上水平限制,难免有遗漏和错误,希望批评指正。本大事记资料主要来自《人民日报》、《参考资料》、《参考消息》和《南洋商报》四种,每条资料都注明出处,《南洋商报》简称《南洋》、《参考资料》简称《参》、《参考消息》简称《消息》。  相似文献   

6.
因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年二月间搜集了1965年8月至1974年12月有关新加坡内政、外交方面的部份资料,以大事记的形式,按日期加以汇编整理,分四期刊出,供有关单位参考。在搜集和汇编工作过程中,由于时间匆促,有些材料来不及搜集,某些外国人名、地名和组织机构的译名还不尽统一,再加上水平限制,难免有遗漏和错误,希望批评指正。本大事记资料主要来自《人民日报》、《参考资料》、《参考消息》和《南洋商报》四种,每条资料都注明出处,《南洋商报》简称《南洋》、《参考资料》简称《参》、《参考消息》简称《消息》  相似文献   

7.
1997年8月21—26日,李鹏总理先后访问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同两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举行了一系列会晤和正式会谈,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地区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李鹏总理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别发表了《发展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演讲。马、新两国政府和舆论高度重视李鹏总理的访问。现将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两份华文报纸8月22—28日的有关评论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8.
廖承志遣使南洋 1940年10月,香港。这是中旬的一天下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匆匆来到香港国际新闻社,急切地找到刚从桂林转抵香港的胡愈之。 一阵寒暄之后,廖承志单刀直人:“最近,陈嘉庚向周恩来提出,他在新加坡办有一份《南洋商报》。考虑到该报在南洋一带有着广泛的影响,他建议中共派遣一名得力的文化人去帮他办报。周恩来答应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华人金融业也经历了一次“大地震”。我认为,东南亚华人金融业所受的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呆帐、坏帐大量发生,导致银行、金融公司等金融机关大量倒闭。《国际商报》1997年11月7日载.当时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银行的呆帐总额将达730亿美元,占5国银行贷款总额15%以上。1997年11月10日印尼政府坚持要16家银行清盘,其中安德罗默达银行(BankAndromcda)的主要出资人是华人彭云鹏。12月9日《南洋商报》又载,泰国58家负债累累的金融公司除2家…  相似文献   

10.
李光耀从1959年出任新加坡自治邦首届政府总理开始 ,担任新加坡最高领导人长达31年 ,1990年至今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被称为现代新加坡之父 ,并享有世界级政治家的声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曾经谈到 :李光耀是他会见过的最为能干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尼克松称赞李光耀是“小舞台上的大人物” ,“由于历史的偶然” ,才只担任了小国的领导人 ,“像李光耀这样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导人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干 ,对世界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①。尼克松评价说 :李光耀首先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 ,他对政治理论不感兴…  相似文献   

11.
征订启事     
《南洋问题研究》(原名《南洋问题》)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出版的综合性学术季刊,从1988年1月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反映东南亚地区和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历史、华人,以及社会、文化、教育、宗教、民族、民俗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为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提供基本的、系统的情况,是从事外事、国际经济、侨务等实际工作同志的理想学术读物。《南洋问题研究》为16开本,每期110页,国内售价每期1.30元,全年四期5.20元;海外售价全年四期10美元(含邮费). 《南洋资料译丛》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于1957年创刊的季刊。该刊从大量的外文报刊、书籍中精选、翻译有关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华侨、华人等问  相似文献   

12.
香港《明报》9月26日刊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题为《李光耀的睿智与台湾的选择》的文章。王文对《李光耀回忆录》中有关两岸关系部分作了分析:李光耀认为最有利于台湾的选择是认同两岸统一,并尽早透过谈判争取最能维护台湾利益的统一条件,而抗拒统一只会导致冲突。作者认为李光耀上述观点虽然务实且切中要害,但并未获得民进党的认同。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最近出版其回忆录下册,当中《台湾何去何从》一章,系统地总结了他近年对两岸关系的一贯看法,两岸特别是台湾当局,确实应一读再读,三思其言。  相似文献   

13.
自从我們最后一次报道拉赫曼的“大馬來西亞”計划以來(参閲1961年7月31日的《馬來亞箴言》月刊),馬來亞的情況發展得很快。事实上,快到使人們有理由相信有人遭到來自某处的催迫,要他加緊推銷那些陈旧骯髒的商品。拉赫曼对李光耀的邀請 7月25日晚上,新加坡政府突然發表一項声明,其中說:“馬來亞联合邦总理拉赫曼己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發出邀請(李光耀当时尚在自动請假离职中——原編者按),要和他就新加坡和  相似文献   

14.
吴作栋(Goh Chok Tong)是唯一的第二位出任新加坡总理的人,他在1990年11月28日接替李光耀(Lee Kuan Yew)。他1941年5月20日出生于新加坡;他在新加坡大学就读经济学,然后在新加坡政府的经济规划部门工作。1969年,他在美国威廉斯学院读研究生毕业后,临时调任新加坡海王星东方轮船公司(Neptune Oriental Lines)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大学国际化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大学国际化在21世纪进行得十分顺利.新加坡综合性大学有3所:新加坡困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NUS、国大)和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NTU、南大),还有2000年成立的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Management University,简称SMU、新大),另有2006年1月刚从新加坡管理学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升级的新跃大学,类似于中国的成人高校.新加坡大学国际化主要是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为主的大学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李光耀的文化认同与新加坡现代化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淮平先生的《李光耀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的文化认同》一文,认为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即60-70年代,贯穿于李光耀思想中的文化认同,与他近年在国际论坛上阐述的“亚洲价值观”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不同的,意即李光耀对新加坡现代化初期与后期的文化认同是不一样的。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李光耀的文化认同是一贯性而非断裂性。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政治转型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加坡在短短40余年内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成就 ,得到了世人的公认 ,然而对其民主政治建设却是褒贬不一 ,特别是西方学者非议颇多 ,如美国学者亨廷顿在《第三波》一书中把新加坡列为当时“唯一没有建立民主体制的非石油高收入国家” ,是“威权主义的儒教的反常现象” ,并且预言新加坡的这种政治制度将随着李光耀从政治舞台的消失而消失 ①。不过人们今天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正如李光耀2003年在其80岁生日宴会上所说 :“亨廷顿是错误的 ,新一代领导人不但会维护这个制度而且还要把新加坡带上另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②显然 ,李光…  相似文献   

18.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竞争政策①提出的背景1992年在新加坡召开的东盟第四次首脑会议上,东盟各国签订了《新加坡宣言》和《东盟加强经济合作的框架协定》,宣布从1993年1月1日起15年内(即2008年之前)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9.
1988年9月4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全国大选中获胜后当天,李光耀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领导层的自我更新的目标已达到”。10日新加坡内阁改组,李光耀作为唯一留在内阁的第一代领袖继续任总理,但他重申准备随时将总理职务移交给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吴则表示是他要求李光耀留任总理两年,以便在政治上取得他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作好接替的一切准备。两天后李光耀在内阁宣誓就职典礼上进一步明确,吴作栋和新内阁班子将负责制订新加坡的发展纲领、政策和一切实际事务。  相似文献   

20.
据新加坡《南洋商报》报道,为表扬美国各行各业顶尖妇女领袖而颁发的“先驱者奖”,最近在纽约颁发给包括华裔女建筑设计师林璎在内的四名女性,34岁的林璎以她设计华府“越战纪念碑”及阿拉巴马“民权纪念碑”等杰出艺术表现而当选,从而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亚裔女性。 这项奖章由莎拉·李公司赞助,设奖十年来已获得了类似女性奥林匹克金牌奖的广泛社会重视。 林璎在95年初还曾获得“妇女纽约议程”颁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