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技术、生态在内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现代化体制的合理性是这一过程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主要模式的体制特征的比较分析,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伟忠  杨成 《传承》2010,(30):14-15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他的有关论述成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的限制,以及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通过对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贡献及其失误进行探讨,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孙迎联 《理论月刊》2004,(10):26-28
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涉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农村经济迈向现代化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农业市场变迁,对农业发展的意义是革命性的。一国农业的现代化推进过程,从一个侧面看,是其市场范围、交易结构、交易规则和交易组织等逐渐演变的过程。农业开放蕴含的制度优选机制,可以大大加速农业市场的现代化变革进程。  相似文献   

5.
(一)内涵:农业现代化就是把建立在直接经验和手工工具基础上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为基础的现代化农业的过程,即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手段和设施装备农业的过程,是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经济活动的过程,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武装农业劳动者的过程,也是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过程。这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结合黑龙江垦区实际,笔者认为农垦农业现代化包括六个方面: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禹 《湖湘论坛》2009,22(1):83-8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现代化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走自己独有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具体而言,就是要从我国农业资源严重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较大的背景出发,以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资源利用率和农民增收为战略目标。以加强土地管理、农民经营能力、政府支持体系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为战略措施,推进我国农业走进世界农业发展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农民的社会流动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应通过对农民社会流动过程中利弊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探求一条适合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大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我市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在加大加快,农业现代化开局喜人。但是由于农业在我市产业中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欠账较多,在发展过程中又暴露出来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政府管理部门要做好农业现代化的规划和领导;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农商对接力度,探索产销一条龙的新型经营形式;建立农业大学,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和农业技术的原则;彻底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雷长青 《传承》2011,(20):44-45
农业现代化对于实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学界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路径存在分歧,原因有很多。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走一条既要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要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时代主人》2012,(5):1
农业是国民衣食之源,国家稳定之基。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与否。所以  相似文献   

11.
张红霞  迟风辉 《前沿》2010,(21):102-104
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我国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而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农业资源不足,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因此,我国要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以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走“新四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其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该文剖析了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发展农村信息消费j对农民、农业企业、农业生产方式等的作用,提出了通过培育和发展农村信息消费,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后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出了促进农村信息消费以加快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薛凯 《半月谈》2005,(9):40-43
春耕时节.记者来到比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采访.和所有来访者一样,记者被这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所震撼。一路上,记者感动着、记录着,也在追问着:在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兵团人为什么能抢占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种方向、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4.
刘励敏  刘茂松 《湖湘论坛》2009,22(2):13-16,18
农业现代化在国内外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范式,基本上是从技术层面来定义农业现代化,因此人们通常认为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一般有两条典型的路子,即以美国为代表的“机械技术现代化”和以日本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现代化”。很显然,尽管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但农业现代化不只是技术的现代化,而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参照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进行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推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进而建立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研究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出发羔。  相似文献   

15.
梁振芳 《传承》2011,(29):86-88
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和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最重要的基石,变革封建生产关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政府要促进农业发展,提倡科技兴农,发展农业商品经济,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等农业近代化思想,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华洪军 《长白学刊》2007,(3):109-110
吉林省的农业经历了从狭义农业向广义农业的发展过程,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现代大农业。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经济的大市场,吉林省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业生产的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积极推动吉林省农业由现代大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努力构建一个系统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远景目标。为此,必须打破原来的狭小承包,扩大承包规模;改造农业设施和设备,提高农民素质,为吉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广阔渠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应该是包容农民、服务农民、为了农民的农业现代化。虽然小农生产面临土地细碎化、农业老龄化、土地承包人与经营者分离、农业合作难、对接服务难等问题,但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并非一个纯市场的过程,而是要在保护小农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我们需要正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以使农业政策和国家惠农资源真正改善与改进小农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出与效率。射阳县的"联耕联种"模式,可以较好地实现保护小农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建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个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8.
农业属于“生命产业”“土地产业”“人工产业”和“风险产业” ,农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农业将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农业除了一般特征之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农业的资源性、结构性、技术性矛盾十分突出。中国农业内部不可能催生工业化和现代化。城市化是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国家农业观念是一个国家指导农业发展的主导观念。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家农业观念,这些观念与整个国家的发展观念相一致,并体现在各项政策中。现代烟草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国家农业观念,包括适应全球性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本位观、国家主导观、农民权利观、就地现代化观等涉及农业发展的一系列观念。现代烟草农业合作社适应国家农业观念的变革所走出的发展之路,之所以能突破传统合作社理论,正体现了当代中国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是"实践反驳理论"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阶段农业雇工的特征与成因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中,农业雇工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论文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农业雇工的主要特征,进而剖析了中国现阶段农业雇工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尤其是现实的诱因。农业雇工目前的各种特征表明它还不太成熟,但其存在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以及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