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杰 《理论前沿》2006,488(23):45-46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上海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共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50人参加,提交论文31篇,会议就“儒学、儒教与宗教学”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一、对儒家思想的几个重要概念从学理上进行了探讨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桂钿教授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立场,分析了儒家思想的历史发展,认为儒家思想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种创新。南京大学的赖永海教授对儒家的“天”及其宗教性进行了阐释。赖教授指出,了解天,是了解孔子思想的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三代的杰出代表,刘述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极其精湛、深邃的研究。他对儒家传统的历史回顾、对当代儒学的宏观审视、对儒学宗教意蕴的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揭橥了儒学的内在特质,深化了人们对儒学的理性认知。刘述先之论,对我们当前考量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髓。二千多年来,儒学在中国政治思想界的地位不断提升。近几年来,儒学的思想更是受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青睐,成为其治国不可缺少的宝贵政治思想经验。本文从儒学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和"和合"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儒学与我国重要政治理论提出的相互关联。从而说明儒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政治的深刻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子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儒学,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源泉包括殷周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周礼等。孔子弟子众多,在其去世后,其弟子不断丰富和传扬儒家思想,并分化形成了诸多流派,儒学亦成为显学。  相似文献   

5.
对于作为人性教育的一环的“道德治愈”的讨论,必须以对“道德性”和心理或性格问题的关系的理解为前提.所以,本文首先考察心理学上的性格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长处和短处,同时把最近流行的“意义治疗”当作道德治愈的“理论基础”.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有必要对儒家思想进行关注.儒学把很好地控制自己并且向道德本性回归作为最终目标,所以非常重视使人能以真实的自我去生活的修养方法.把儒家的修养论用现代的学术用语去表达,可以叫做哲学性治疗或心理咨询.实际上,儒学内部也曾在治疗的角度上解读修身,并且可以找到通过治愈学习者的内心实现恢复人的道德本性的事例.儒学中说的“心病”,其含义是和身体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截然不同的,是把它理解为道德本性的丧失,并把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意识到自己的真实自我,并且恢复真实自我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本文中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讨论了“道德治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杨光东 《工会论坛》2014,(4):135-137
祭孔乐舞随着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而获得持续延续,形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封建国家借此表达对儒家思想的肯定,塑造尊崇儒家思想的形象,赢得士人的认可,形成政治上的凝聚力。官学体系中存在祭孔乐舞,则是科举下尊崇儒学的表现,借仪式的象征性,塑造儒家思想的象征符号,进而表达国家正统文化的存在,推动社会教化,促使人们安分守己。此外,祭孔乐舞的发展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地位密切相关,是国家重视儒家思想与否的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儒家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牟宗三新儒学体系的偏颇,林安梧提出“后新儒学”的理论构想。通过对心灵的意识结构、存有的三种形态、诠释方法的层次、体系的可能面向以及儒学的意义治疗的深入探讨,林安梧勾绘出“后新儒学”的基本轮廓。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后新儒学”虽然略显粗疏单薄,但它为当前的儒学复兴运动开辟了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8.
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时代儒家思想得到了新发展,到明末清初,儒家思想走向衰落。儒家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它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影响都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既是“五四”运动80周年,又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无论是纪念“五四”,或者研究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学,都是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化无疑应继承“五四”民主与科学精神,同时也应以孔学为基础,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本文即本此理路,对儒学传统与现代人格尊严观念展开论析。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份量最大,并对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包含有其它成分,如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然而都未能属于主导地位。自汉代以后,历代王朝均以儒家学说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经过长期的积淀,影响甚至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民族性格。近年来,随着“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中国大陆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儒家在现代生活中又重新表现出它的蓬勃生机。这在国际上称为“儒教的复兴”,在中国大陆称为“儒学研究的复兴”。这表明,传统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应该继承、借鉴这一思想中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