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是金融危机肆虐的十年,使得金融问题空前地引人注目。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纷纷将目光转向金融。他们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前前后后相关事件做了详尽考察,对具体的,现实的金融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可遗憾的是少有人对现在的金融理论进行研究。理论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金融市场一团混乱,从现实的角度看,说明了现在金融理论的乏力和紊乱;因此,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在热衷于研究考察具体事件的个别因由的同时,也应该花一点精力来重新审视现在的金融理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一、不容忽视的偏差现象在如何认识和处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上,现实中存在着某些偏差,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用经济效益代替党建工作成绩的现象。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只要经济指标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有些党建工作的典型就是因为经济指标上去了而勉强总结出来的。二是把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对立起来的现象。一种…  相似文献   

3.
香港经济赢得了世界经济学家的称赞;香港经济动内地经济融为一体;香港经济是比较完整、成熟和有效率如市场经济;“香港是自由市场动不干预政策的现代典范”;港府对游企业既不优惠也不歧视。——访前香港经济导报社社长谢明干教授记者:谢先生,近年来,您在一些场合多次提出经济学家要重视研究香港经济.主张设立一刊“香港经济学”,这和您在香港工作了三年是不是有着密切的关系。谢明干:我之所以提出要重视研究香港经济并不是出于个人的主观愿望和偏好,而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香港经济,包括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发展状况、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正姚景源在5月8日的《经济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经济活动是亿万民众都在参与的活动。经济学家应该当好给经济体看病的"医生"。医生的职责,是给病人看病,给人以健康,而不是一味地批评病人。同样的,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些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一味地批判、一味地否定,甚至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从不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现象很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演讲时表示,宏观调控不是万能的。不能替代改革。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情况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宏观调控在现实中比它应该起的作用还要大。这就造成了“宏观调控依赖症”,什么事情都要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发生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经济增长率下降,宏观调控,而且,宏观调控的依赖性容易产生误导:既然宏观调控那么灵,还要改革干什么?实际上,这耽误了改革。  相似文献   

6.
《前线》1998,(7)
看待当前经济问题切忌简单化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6月2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最近一段时期,在社会商品总供求关系上,面临着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表现为有些商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增多,一些生产能力多余而开不了工,等等。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以便找出解决途径,在社会上...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6,(6):53-53
马涛在4月20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有一个核心前提假定:人都是自利的,都是追逐个人私利的理性利己主义者,“经济人”是人亘古不变的、永恒的本性。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把“人的本性是自利的”这一论断作为研究一切经济问题的出发点。但在西方,“经济人假设”是被严格限制在经济学理论研究领域内的。而在西方经济学传人中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将这一理论“假设”滥用的现象。一些人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假设出发,公开宣传“人为财死”的“经济人”价值观。在这一价值观的驱动下,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急功近利、推崇私利的社会价值观取向。其实,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就已意识到了“经济人假设”将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把注意力转向了经济学研究中应如何去建设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道德伦理问题。针对中国社会存在着的“经济人”概念被滥用的现象,布坎南就警告说:“在转型期社会里(例如眼下的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理论观点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不是经济总量问题,而是经济结构矛盾,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产业结构问题。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世界经济结构加速重组,要求我国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现实的发展对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我们对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问题特作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我国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上的“失调”问题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失调现象,目前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领域的认识比较一致,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几种:一是农业基础相当脆弱,与二、三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高速发展的加工工业不协调。…  相似文献   

9.
中央关于取缔“法轮功”非法驵织的决策非常正确,非常必要。近年来,愚昧迷信和假科学现象在一些地方抬头,有些地方很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和心理的等等。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人对愚昧迷信和伪科学现象丧失应有的警惕,甚至在一些人看来,什么唯物论、无神论,都无所谓。参加“法轮功”非法组织的不仅有一般群众,而且也有共产党员,有些人甚至是担负一定职务的干部和资历很深的国家干部。“法轮功”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反人类的本质已经昭然若揭,造成的社会危害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逐步推进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对此.虽然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教训.并且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共识和政策措施.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现实矛盾。因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发展改革成果.推进“两个转变”的现实要求和必要前提;真正处理好二者关系.对于我国形成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在长期共存中发挥各自作用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11.
刘长江 《唯实》2006,43(8):27-32
对于新经济政策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苏联共产党的政策变化,经济学家在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新经济政策的终结中的作用在我国的研究中仍然是一个空白。实际上,在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终结的过程中,苏联的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苏联面,临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农村经济问题的设想方案,对苏联共产党的政策选择都发挥了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些剥削现象。于是,在干部和群众中就提出了如何看待剥削的问题。对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我认为必须澄清的问题是:剥削现象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存在;剥削现象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发展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应该全面把握;对于剥削本身也有个重新科学认识的问题;我们对于剥削现象不是放任自流的,而是要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和引导。◆第一,剥削现象只在局部范围内存…  相似文献   

13.
著名经济学家冯兰瑞,今年76岁。是建国以来资深经济学家中屈指可数的女经济学家之一。她原来研究劳动就业和与之相关的人口问题。80年代以来,对我国经济改革曾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现在,冯兰瑞主要研究社会保障问题。那天,我对她的采访是从失业问题谈起的。记者:冯老师,听说您最近又在集中思考失业问题,是不是失业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呢?冯兰瑞(以下简称冯):是啊,现在我们正面临着1979年以来的第三次失业高峰。第一次失业高峰在1979年;第二次失业高峰在1989年;第三次失业高峰从1995年开始。突出的问题存在于国有企业。现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的表现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取向表现为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状况。他们政治认知基本正确,政治情感鲜明积极,政治信念比较坚定;同时对有些问题存在认知模糊、偏差的现象,政治情感时有焦虑、冷漠;部分人政治信念摇摆。这些都呈现出当代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的现实性、批判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多层次性以及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主流经济学家们素来并不关注经济结构的空间差异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空间结构毫无规则可言,且不连续可分,难以纳入其边际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于是往往视经济为空间均质而无差异。然而,现实没有由于抽象的理论舍弃而真变得如此理想和无摩擦。在大国内,自然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传统、经济技术水平等存在强烈的地域差异,使经济运行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并形成国民经济的中观层次——区域经济。毋庸置疑,任何经济活动都要在特定的区域空间展开,金融活动自然也不例外。金融系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反映着经…  相似文献   

16.
一、克服淡化倾向,主动关心政治现实中,有些同志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讲政治对立起来,以为要突出抓经济工作,就不要讲政治了,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表现出某些淡化政治的倾向。具体体现在思想认识上重经济轻政治,看不到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以经济代替政治;在实际工作中,重物质轻精神,偏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削弱精神文明的地位和反作用;在思想教育方式上,只强调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不讲思想性、政治性、原则性;在价值取向上,重物质利益,轻原则轻纪律,重小团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忽…  相似文献   

17.
日前,经济学家“三人传”出版:《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登上世纪坛的学者孙后方》、《开国第一任央行行长南汉宸》:速三位传主终生从事庞杂的经济工作.在10个阿拉伯数字的排列组合中研究国计民生。经济学较之于其他各门科学的研究离现实政治更近.  相似文献   

18.
转轨时期的俄罗斯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俄罗斯仍处于政治和经济变革的转轨时期。由于国内政局复杂多变、经济金融形势严峻,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过渡时期中的阵痛相当剧烈。青年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受到猛烈冲击,他们原有的信仰和价值观都在发生变化。与前辈相比,他们意识中政治成份趋于淡薄,经济因素显得突出,考虑现实利益正变得越来越盛行。政治信仰多元化俄罗斯现在是个多党制国家,政治多元化随处可见。人们信仰各异,谁也不干涉谁。但是仔细观察社会,大致上可把信仰分为三类:一是仍然相信社会主义,二是向往西方,三是对政治不感兴趣,崇尚实惠。这些现象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资源浪费严重我国农业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水、肥、种子以及土地、劳动力的利用都存在这个问题。我国是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而目前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不到10%.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不到40%;一些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达到70%至80%。有些发达国...  相似文献   

20.
资源配置机制一直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机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最为有效的配置资源,创造出最多的社会剩余价值,也一直是困扰着经济学家的难题。古典经济学家首先发现市场这一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从古典到新古典,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对市场这一机制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直到阿罗一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经济学家对市场的研究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经济学家在关注市场的同时也发现了另外一种高效配置资源的机制,这就是企业或者称为组织。古典与新古典的经济学家对企业都有论述,但他们只是把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方参与者来研究。而现代企业理论更多的是将企业作为一种与市场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来进行研究。而本文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资源配置机制的多样性做进一步研究,研究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或在某种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某种或某类特殊的资源配置机制。所以将研究目标锁定在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配置机制——人际关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