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迷信邪说为什么能够得以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轮大法”可以称得上是现代迷信邪说的代言人。它提出的地球是宇宙垃圾站的宇宙观,人是神造的生命起源论,政府无用的社会观,转法轮、开天目的认识论,业力回报的人生观等等,虽然不过是给传统世俗的迷信观点披以个别现代科学术语的彩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被不少人所信奉。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此唯心、如此反科学的迷信荒唐言论加以简单的包装,却会被那么多人相信呢?究其原因,任何理论的产生,包括谬论,都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它的流行也是以现实社会的某种需求为基础的,特别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心理———精…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9,(22):35-35
中国在10月1日隆重庆贺共和国建立六十周年,这一盛大庆典无疑会使一些人不爽,它们的意识形态倾向无法容忍一个“共产党国家”如此自豪。但是我们有必要客观看待中国,分析究竟什么原因使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贫穷的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批评中国的人总是说,尽管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成绩,但未能提供大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立此存照     
近来,在处理和解决非法组织“法轮功”,揭露和批判李洪志的歪理邪说中,人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如此荒谬而混乱的东西,何以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蒙骗了那么多的人?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共产党员以及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也受骗上当?这实在是发人深思的!李洪志及其所谓的“法轮大法”,宣扬“末世论”,宣称人类即将面临“毁灭”,怎么办?只有他李洪志这个唯一的“救世主”,以他的拯救人类的“唯一大法”──“法轮大法”,度你上天,不再是地球上的“常人”,度你到“天国”去,成“天人”,为此你就必须坚持修炼“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坚持科学的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政协大会期间,何作麻。郭正谊和我作了一个书面的联合发言,对迷信、伪科学、反科学盛行,说了我们的忧虑和建议。联合书面发言的最后,我们写了这样一句话作结:“心所谓危,不得不言,愿闻明教。”心所谓危危在哪里?一是危在思想基础,二是危在社会安定。迷信、伪科学。反科学盛行,神秘主义盛行,会从思想上侵蚀和危及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思想上的迷信和神秘主义,又容易导致会道门、邪教、黑社会一类组织,从而容易从政治上扰乱和危及我们社会的稳定。迷信、伪科学、反科学盛行,原因是多方面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瞭望哨     
《瞭望》1999,(34)
英国大科学家培根一生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晚年却陷入了迷信的泥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这样评论:他期盼人能“延年益寿,在某种程度上使人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易身变体,创造新种,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他抱怨这种研究无人问津,他在他的自然史中开出了制造黄金和创造种种奇迹的煞有介事的丹方”。一代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为什么会是如此结局呢?历史有时会出现惊人的相似。比如,“法轮功”练习者中,学士有之,硕士、博士乃至专家级教授亦有之。这些人没有科学知识吗?不是。现在的科学不够发达吗?也不是。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  相似文献   

6.
罗平汉 《理论视野》2008,(10):49-51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留下了许多值得吸取的教训。有人认为,这两场运动之所以被发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历史其实并不是如此简单。1958年是党的各级干部极为忙碌的一年,也是党的领导人外出调查视察考察活动极多的一年。毛泽东视察地方之多,离京外出调查时间之久,在建国以后都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7.
杜书瀛 《学理论》2008,(5):27-27
关于文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且号召“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代表大会报告中如此鲜明、如此新颖地论述文化问题,并且把文化提到如此重要地位,既表现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又表现了我们党的开放胸怀。所谓“创新”者,是说在我印象里以往党代表大会报告中似乎没有如此明确地提出过这样的文化论断和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么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当前,我们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就要象江泽民同志所要求那样,“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8,(22):57-57
吴仁宝,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自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年营业收入达450亿元的“天下第一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党组织书记。何以能够创造如此非凡的业绩?华西村的事业、何以数十年长盛不衰?作为共产党干部,我们应当向吴仁宝同志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0.
据上半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江苏全省的300多个景点中,只有18个景点(占总数6%)的游人超过50万人次,其余的绝大多数景点游人少见,门可罗雀。 游人只对6%的景点感兴趣,这其中当然有地域、气候、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个原因恐怕是共同而又主要的,那就是一提再提、一涨再涨的公园门票价格。效益差就提价——一提价就人少——人一少效益差——效益差再提价,……如此循环往复,就一步步走入了“死胡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园要讲经济效益,这原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效益好坏与价格高低并不一定成正比。门票价格保持在…  相似文献   

11.
赵长茂 《学理论》2008,(3):20-21
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解放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解放思想历来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能否有成就,与业余时间的利用有很大关系。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不但使工作业绩有区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古往今来,大凡事业有成的伟人、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他们的成才无不与业余时间密切相关,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伟人毛泽东,为了多读书,把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把点滴时间称为“零头布”,他利用两年多的“零头布”写出了16万字的名著《仿射微分几何》。因此,业余时间可以使一个人成才,也可以使一个人沦丧,它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一个人每每成也在业余时间败也在业余时间,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似文献   

13.
徐敏 《瞭望》1996,(24)
某系统在佛教胜地普陀召开“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研讨会”。会议期间,不少厂长经理到佛门又是抽签又是拜佛,高烧香烛,口中念念有词:“菩萨保佑,保佑我厂扭亏为盈”。 企业的亏损,原因很多,但绝不是“佛光”没有普照的缘故。眼下,的确有些企业领导,选择厂址花数万元造财神铜像,遇到困难烧香拜佛求神问卜。如此迷信,岂不冷了职工  相似文献   

14.
刘志华  姜瑞云 《学理论》2009,(15):208-209
“上大学不知咋办”,“自制能力差”,“没玩好也没学好”……上大学后如此多的尴尬,使学生面临着一个严峻处境:处分、降级、退学。我们在努力教育、帮助这些落伍学生的同时,更应抓住根本:从大学新生入校抓起,根据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特别是新生阶段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是世纪之交的年代。只剩五、六年时间,人类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五、六年时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短暂易逝的,因此,可以说,人类正面临新世纪的门槛,二十一世纪已经向我们招手。以怎样的精神、怎样的姿态,总结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从而决定在二十一世纪的走向,在二十一世纪世界文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这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不甘落后、立志奋斗有为的国家和民族都在认真思考和谋划的头等重大战略问题。入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命运亦复如此。如何顺利地跨入二十…  相似文献   

16.
时髦女孩丝袜上有一个小破洞,该是多煞风景的事。其实一座城市的形象也是如此,细节关乎成败,彰显着一个城市文明的程度。龙应台在《人在欧洲》中如此形容城市细节的重要性:一座城市是否文明发达,不仅要看高楼大厦是否光洁、马路是否平整,更要看看一场三小时的暴雨之后,城市街道是“滑却不积水”还是“能用锅予捞鱼”;去看看衙门办事,是手续简单还是繁复冗长;去看看一趟公共汽车上的乘客,是否个个彬彬有礼。这便是细节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高深 《党政论坛》2009,(4):50-50
我国有句俗话:“穷在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解放前,这几乎是社会常态,大多数人见怪不怪。因为生活中确是如此,有钱有权有势者,“朋友”多,“亲戚”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会拐弯抹角地套上关系,认个什么亲。而贫穷人家,寒酸穷苦,躲之不及,哪里还有人来认亲?  相似文献   

18.
读《顾准日记》●宋庆森关于顾准,有这样的评论: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10年。“只因为他的思想变成了铅字”...  相似文献   

19.
南方一个曾经是思想解放的 “先驱城市”,其有关部门作 出了在那里入户的新机动车号牌尾数不再出现“4”的决定!说是为了顺应广大市民忌“4”喜“8”的传统心理。打着顺应市民心理的招牌,看似“亲民作风”,实乃“亲迷(信)”作派,维护的是迷信的陋俗,改了尾数,却也当了群众的尾巴,迎合了不健康的风气。搞四个现代化,岂能靠“口彩”和这样的“数字化”? 如此类推,民间“忌口”的东西还很多,萨“斯”岂非应改成萨“活”;“煤”炭工业部,就该改称“黑金”工业部;“媒”人作媒也不好叫了,因为有个“霉”字的谐音;按倡导者的忌口主张,广…  相似文献   

20.
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国有企业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理论界多把国有企业的产权设计归结为“治理结构”(Governance),用以说明维持国有企业各方利益的激励、监督、补偿规则,其中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更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焦点。但是,多数的研究仅限于治理结构的形式和组织成分,而忽视了制度改革中的“主观因素”。这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常常走入“制度迷信”的误区,特别是新形式旧机制、“换汤不换药”的治理结构设计有断送国有企业的危险。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试从治理结构的选择功能入手,重新恢复制度改革中“主观因素”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