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章东欧人摄像机中的华人(一)中国国粹=菜肴 功夫在大批华人涌入东欧前,东欧人提起中国恐怕不会忘记菜肴和功夫。那时,可能只有外交官才有幸品尝中国菜肴,他们蓝眼睛同胞只能有聆听垂涎的份儿。而东欧的男孩和女孩,却人人都会在大街小巷比画几下"成龙式"的中国功夫。随着黄色面孔越来越被东欧人读熟,中国菜肴闯入了东欧的"寻常百姓家"。东欧人对中国功夫的领教也就越来越深刻。它既包括"嘿嘿"地拳打脚踢,同时也包括用金属片代替硬币打国际专拨电话……首先是所在国对突如其来的这么多中国人表示惊奇,最初的报道是  相似文献   

2.
薛灿 《八桂侨刊》2016,(4):11-18
新马华人在华文报纸上刊登"讣告"已成为当地华人约定俗成的丧葬习俗,这些"讣告"早已与传统中国社会的报丧文书不同,它在新马当地发展成为一个体系,继而成为一个独特的丧葬文化现象,"讣告"内容也为研究新马华人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一种特殊文本。《南洋商报》(1951—1976)报刊讣告文本数据反映了该时期新马华人宗教信仰形态是多元化的,不同宗教信仰形态对讣告内容处理的差别亦能从中折射出其对新马华人丧葬习俗在仪式内涵等方面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华人"款爷"1989年至1991年7月,是在匈华人的"黄金期",除了白痴和意外原因,华人都是赚了钱的,令国内人羡慕不已.连匈牙利人都刮目相待"基那伊"……中国与匈牙利这个中欧内陆国相隔太远了。两国第一次接触大概是成吉思汗的部队残酷地掠夺这个弱小的民族(匈牙利史书称"鞑靼之灾").此后,除匈牙利某学者首当其冲掠夺中国敦煌宝物、奥匈参与189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支持苏军的1956年事件外,两国并无太多太大的恩怨。两国人民是友好的。匈牙利是原东欧集团中相对来说比较独立自主的国家。卡达尔政府在1956年以后.一方面迫于压力不得不紧靠华约,另一方面根据自己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21)
正9月20日至28日,以全国台联副会长陈杰为团长的"全国台联赴东欧出访团(以下简称访欧团)"出访了俄罗斯、捷克、匈牙利三国。期间,访欧团拜会了我驻三国大使馆,走访当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以下简称统促会)、台湾商会,同华侨华人和台商、留学的台湾学生进行了交流,并出席匈牙利侨界举办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活动"。此次出访俄、捷、匈三国打开了全国台联在东欧联系海外台胞、同当地华人华侨建立联系的局面,是一次"破冰之旅"。访欧团所到之处受到  相似文献   

5.
王韬:中国第一报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天宏 《传承》2010,(4):33-33
王韬,(1828-1897),江苏苏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创办第一份华人报纸《循环日报》,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王韬,出身乡塾家庭,自幼苦读经史,18岁中秀才。旋因乡试不中,弃八股,转治经世致用之学。  相似文献   

6.
第八章贪官污警,华人诉不完的苦楚(一)公开索贿,抗拒受辱中国人在国内可以振臂高呼:"打倒官倒、惩治腐败!"而置身海外却只有默念那句古训:"人在屋檐下,那能不低头"。东欧剧变后,腐败是严重的社会政治弊端。中国人要办任何事,都要受到层层盘剥。入关不贿,就会被故意换岔儿搜身,或找理由拒绝让你入境。办延期居留,则完全是买卖交易。租房、注册公司、申请贸易权、开办实体企业、货物报关、交税等等,官警大都会用拇指搓搓食指和中指,公开要意思意思。在中国,贿风特点是私下送,避开众人耳目,而在东欧,索贿几乎是完全公开的。随便举几例,  相似文献   

7.
▲1989年 台湾第一张报道大陆商情的报纸。1989年4月3日在台北公开发行的《大陆商报》,四开版。每周出版3张。这是第一张报道大陆商情、提供各种咨询与服务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华侨华人人才留居美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社会公平""子女教育""环境保护"和"事业机会"。在美国华侨华人人才的价值观体系中,金钱不是第一位的,环境的良好(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及价值的实现(包括自身价值和子女价值)才至关重要。"中国梦"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契合美国华侨华人人才的价值诉求,应成为中国引才对策的总纲领。基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还应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引才措施。  相似文献   

9.
宋磊 《统一论坛》2013,(3):43-45
"我们是华夏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把祖国记心间。我们是菲律宾华人,同样的心声同样的理想,在异国他乡永远与祖国心相连。"和着这首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昂扬的会歌,伴着北京初春明媚的阳光,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访问团一行开始了在祖国大陆为期一周的参访行程。一张靓丽的"名片"访问团的第一站是北京,在  相似文献   

10.
<正>第九届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ISSCO)国际研讨会将于2016年7月6日至7月9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形塑中的认同:当代与历史之华人移民"。相关议题包括:新科技与华人认同所扮演之角色,华人与原住民之互动,华人移民经验相  相似文献   

11.
拉丁美洲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在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史中,华侨华人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华侨华人特别是华商对于促进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起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关于拉丁美洲华商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拉美华人经济和华商的历史发展进程主要分为两大时期:早期拉美华侨华人与华人经济的兴起时期(1840—1945);战后至21世纪的拉美华侨华人与华人经济发展时期(1945—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企业不断走进拉美,拉美华商团体在中国企业投资中起了重要的助推和桥梁作用,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张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二月三日《新华日报》(太岳版)发行的"庆祝平津解放专号"。这是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老报纸,是在"北平和平解放"3天后发行的。它记载着中华民国经过38年即将走到尽头的一个"大事变";记载着国共两党共同经过8年抗战之后,中国究竟向何处去、由谁来领导的最后结果,由此之后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并定都于北平,同时北平更名为北京。国民党彻底失  相似文献   

13.
正华人在雪兰莪州的移民,首先从巴生港口开始,逐渐向内地迁移。华人移民先来到巴生(Klang),而后由于锡矿的发现,逐渐深入巴生河谷,1857年到达吉隆坡。围绕着锡矿的发现,华人大量涌入,在吉隆坡市区外,今天的安邦(Ampang)、沙登(Serdang)、加影(Kajang)等锡矿产地,聚集了大量的华人,形成了华人聚落。华人在雪兰莪州的比例,以客家人为最多,广府人第二,福建人第三。长期研究马来西亚华人的中国学者宋燕鹏博士撰写的《马来西亚吉隆坡福建社群史研究——籍贯、组织与认同》一书(以下简称"吉隆坡福建社群史"),将于2020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思路主要是厘清福建社群在吉隆坡华人社会建构中的角色,他们如何强化自己的力量,保持社群的凝聚力以维持自己的籍贯认同,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吉隆坡社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世纪,华侨华人问题曾经四次引起学术界关注。第一次是20世纪初南非华工的问题;第二次是一战后欧洲华工问题;第三次是20世纪50—60年代东南亚国家出现"排华"问题;第四次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崛起与海外华侨华人关系问题~①。每次华侨华人研究成为研究热点时,都有大量高水平研究著作问世。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发展日益密切,华侨华人研究掀起了新一轮高潮。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国学界开始重视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但拉丁美洲的华侨华人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高伟浓教授撰写的《在海之隅:委内瑞拉与荷属加勒比地区的华侨》(上下卷)(以下简称"《在海之隅》")于2019年4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对拉丁美洲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新的突破和补充,开辟了该地区华侨华人研究的新篇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改善该地区乃至世界华侨华人形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非洲的华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即有华侨移民非洲,但华侨成批移居非洲则是19世纪末期的事。根据近几年的调查了解,在非洲50多个国家中,近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华侨华人约25万,其中,南非、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和留尼汪(该岛位于马达加斯加东方、印度洋之中)是华侨华人最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约有华侨华人20万,占非洲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毛里求斯和南非出版有华文报纸。  相似文献   

16.
17.
陈颖 《八桂侨刊》2014,(4):30-37
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调查美国纽约地区华人家庭中不同年龄成员的家庭用语选择及语言认同的差异,并且借由此共时语言状况来推测华人社区不同语言(方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数据表明:纽约华人的主要家庭语言正逐渐被汉语标准语和英语所取代,而随着代际的增长,纽约华人在语言和文化方面被"美国化"的程度也越深。  相似文献   

18.
从《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获悉:河北、河南等省一些地方的农民把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剪贴或抄录成字幅,贴在堂屋后墙正中间的位置上,替代祖祖辈辈敬奉祖宗的中堂。《人民日报》的消息引用河北省南宫市一位农民的话说:“俺这里敬这张报纸(刊有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文件的报纸——引者注)的可多啦。没订报纸的就向村里要,到学校里找,进城赶集向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亲朋好友寻,还有的去城里复印,俺这张就是托亲戚从城里找回来的。”可见,心情很迫  相似文献   

19.
"赴美生子"人群可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权力精英;第二种是公众人物,比如一些影视明星;第三种是一般民众。近几年我国精英阶层的"赴美生子"现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下,不同群体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一,但其中不乏批评的声音。本文所论的"赴美生子"行为仅限于精英(权力、财富精英及公众人物)阶层,不含一般民众。精英阶层"赴美生子"不是我国特有现象,东欧、东亚以及拉丁美洲甚至中东的一些国家都存在这一问题。我们的邻国—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精英阶层"赴美生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全国人口为2600万,华人人口大约60万,占总人口不到30%,近年来,华人在加拿大社会的地位正在上升。 有人说,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足迹,而凡有华人聚集的地方,一定会有中文学校和中文报纸,这是华人保存和发扬华人文化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