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林语堂在《论读书》中指出:"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是一种状态,当我们走进书籍的世界,就会静下心来,忘却一切,心无旁骛,与作者一同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当我们从书本中走出来,掩卷沉思,会感悟到自身的成长,学会在不同的心境,看不同的景致,体味不同的人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关于阅读,一直有深阅读与浅阅读之说。深阅读,就是全面、深度、细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1,(8):65
读书故事朱德:读书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朱德好读史书,并且喜欢边读边批注,视读书为一个学习的过程,批判性地吸收其中的经验教训。1939年,他在同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交谈时说:"从《三国志》中,我得到了很多打仗的好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4月21日,八师天筑建工集团金晟公司团支部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阅读,让世界更精彩"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企业青年职工代表30多人参加了读书会。读书会上,团支部向青年们赠送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集中观看了微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据悉,天筑金晟公司团支部近期将以此次读书活动为契  相似文献   

4.
正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营造社会的和谐氛围,读书还能改变人的性格和命运。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1993年,23岁的我从石河子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团医院药剂科工作。二十年来,我的工作时间里最多的就是医药专业知识。可前几年团场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世界因你不同》、《杨澜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等一批书籍后,我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有一点文学爱好。于是,在别人聊天、逛街、喝茶的时候,我坚持读书和写作,虽然起步晚、自学起来稍有吃力,但内心很充实。好朋友红  相似文献   

5.
覃道明 《学习月刊》2012,(21):11-12
功利化读书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只是方式和习惯,至多影响个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降低读书所具有的功效。但对于以学问为职业取向的人而言,则就是严肃的学风问题。满足于“轻阅读”、热衷于“浅阅读”、沉迷于“时尚阅读”,是做不出什么好学问的。学术人如此读书,会对社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导向.助长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6.
<正>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虽说读书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但是,从《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种种政策信号都在国家的战略高度上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您多久读一本书?我们要读什么书?……看看本期沙龙中,大家是怎样畅所欲言的吧。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说:"读书如同吃饭,善吃者长,不善吃者病。"说的读书要有方法,得法者受益,不得法者可能受害。怎么读书?我体会到,就是"三种方法",即:问、钻、思。问是前提。问者,疑问也;学问者,边学边问也。"生疑—析疑—解疑"是读书的过程,有疑而入,无疑而出。一个人读书,如果心中无疑问,则无法调动阅读胃口,亦  相似文献   

8.
正"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南宋诗人翁森曾写过诗歌《四时读书乐》,认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读书各有独特的乐趣。但事实证明,在平淡的四季转换中读书,或许不如某些特殊时期更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无论是读书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平时。据一家社交媒体发布的《2020网民阅读报告》显示,疫情防控期间,56.2%的受访者表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从阅读对于个人成长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个人精神的发育。从阅读对于日常工作来说,其指导作用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对《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很感兴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他多次引用成语、典籍,多次提及《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等书或书中的故事、名句。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采访时,习近平说,"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们得到智慧  相似文献   

11.
蒙珺 《当代贵州》2010,(14):31-31
<正>近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频频在各种场合对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然而,领导干部的读书现状却不容乐观:据《人民论坛》杂志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尽管有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却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每周用于读书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  相似文献   

12.
编读互动     
<正>读者留言@森林青海《党的生活》2017年第5期以读书为主题做了专题策划,我甚是喜欢。两年前党刊就发起了读书征文活动,每期都有"党员干部书屋"这个栏目。党刊及时关注到当下社会人们的阅读需求,作为一名老读者,我也甚感欣慰。今天大家都在"读书"和"读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蒙 《党史文汇》2017,(12):29-32
正毛泽东爱读书,读了很多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读了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还是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感。一个忙于各种事务的党的最高领导人,读书多到如此地步,没有想到。《精讲》附录列出毛泽东一生阅读和推荐阅读的31个书目,就占用了94页篇幅(而这当然不是他一生阅读的全部),琳琅满目、浩瀚汪洋,令人愕然肃然。再看看毛泽东早年所发出的"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奇男子"的心愿,他是说到做到了。毛泽东是  相似文献   

14.
读书养生     
读书是快乐的事。读书既可以陶冶性情,提升思想境界,又可以开阔视野,博学众览。古人云: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南宋诗人朱熹更有诗《读书有感》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寥寥数语,道破了读书的底蕴与美妙,说出了阅读中那种难以言表的收获和快乐。  相似文献   

15.
正对我来说,读书是一种快乐!1994年,23岁的我从石河子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团医院药剂科工作。20多年来,我的工作时间里最多的就是医药专业知识。可前几年团场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世界因你不同》、《杨澜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等一批书籍后,我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有一点文学爱好。于是,在别人聊天、逛街、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讲到,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时,夫人不是陪伴父母在花园里游猎,而是在阅读柏拉图的一篇精彩文章,并满不在乎地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里享受的快乐。”可见,好的书籍有着无穷的魅力,能给人丰富的精神财富。读好书可以获得正确的思想,汲取知识,增长才干。读好书的过程就是一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增长才学的过程,其益处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传采,足以长才。”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出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说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修身养性,传递智慧。阅读,齐家治国,泽被天下。一个人拓展生命需要读书,一个地区持续发展需要读书,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更需要读书。书博天下,文耀贵州,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举办,无疑为读者、为贵州、为中国带来了阅读的新风、注入了发展的动力。书博会上,博学鸿儒为推动国家阅读振臂而呼,读书人物为号召全民读书身体力行。在榜样的带动下,苍苍白发,为书而狂;莘莘稚子,因书而  相似文献   

19.
正欣闻《共产党员》杂志创刊70周年,我发自心底地祝贺,愿《共产党员》杂志越办越好!我常被感动,尤其是在做某件好事的过程中,在成功帮扶困难群众后,在看到大家幸福快乐笑容的一瞬间,还有就是在阅读《共产党员》刊登的许多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时。我小时候,媒体不像现在这么多,那时记忆最深的就是《共产党员》杂志,那是我父亲经常阅读的杂志,也是他的"最爱",因为能成为共产党员并阅读党报党刊,足以让他骄傲一生。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20.
正花开正艳,书香愈浓。4月20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举办的"读书·生活·感悟"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西宁举行。出席颁奖仪式的领导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申红兴、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祝贺、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王忠义。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