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摘录:中国人增强文化自信,成于民族复兴进程中。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推进一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也真诚地期盼各种文化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建和谐世界。同时,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仲呈祥 《前线》2017,(2):39-42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就是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充满自信,就是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自信。本文论及的主要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充满自信,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4,(10):53-53
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李军策划赵宇飞主编孔学堂书局2014-0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复兴。本书汇集了国学研究的成果集纳。既有章太炎、梁启超、马一俘、陈寅恪、胡适、钱穆、林语堂、张岱年、费孝通等大家的思想闪耀,亦有汤一介、李泽厚、李学勤、王蒙、许嘉璐、仲呈祥、梁衡、张西平等著名学者的智慧结晶。文章内容涉猎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文化根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正立足当代弘扬中国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为落实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适性传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贵州省创办《孔学堂》杂志、设立孔学堂书局。  相似文献   

6.
红船精神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深刻内涵,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契合性。红船精神在丰富文化自信的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欣 《世纪桥》2023,(11):14-16
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境遇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与时代的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矛盾论》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立足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性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中国特色。文章以《矛盾论》为分析对象,探索毛泽东同志《矛盾论》中透视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意蕴及对当代的价值贡献。  相似文献   

8.
庄严 《求是》2015,(2):47-4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托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20,(3):4-6
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需要结合新疆实际,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群众基石,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卢燕娟 《前线》2013,(12):158-160
习近平同志在谈及“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民族复兴必然包含文化复兴。在文化问题上,弘扬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这已成为普遍共识。而如何对待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化,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形成的以“人民性”为根本内涵和主要标志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尚未充分讨论但不失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约稿启事     
为落实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普适性传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贵州省创办《孔学堂》杂志、设立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和孔学堂书局办刊、立社宗旨为”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将同时于2014年8月1日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正式创刊、挂牌。  相似文献   

13.
<正>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但也必须看到,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尚存有某些疑惑或模糊认识需要澄清。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同文化决定论划清界限有人担忧,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凸显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会不会掉入文化决定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14.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二者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机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历史观、价值目标、知行观、自然观和理论品格等方面。当前,充分发挥这些契合点的价值,有利于增强人民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也会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令人信服、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及拓展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其他文化的融合共生,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捍卫民族精神独立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深刻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3):128-128
为落实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普适性传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贵州省创办《孔学堂》杂志、设立孔学堂书局。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中国梦",指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这主要是针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遭受到东西方列强的凌辱而言的。今天,国家强盛起来了,中国人的脊梁挺立起来了,近代仁人志士的梦想初步得到实现。同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在过程之中。实现"中国梦"有若干前提条件,其中之一是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因为"中国梦"是中国人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我们的文化底蕴是实现理想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这充分表达了他的文化战略思想。坚持"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热爱、坚信与固守。"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