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我国现行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各个地区基本上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低保制度.目前我国的低保制度还存在着准入制度过于死板、对低保户要求过于苛刻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在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层面和实施规范层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2.
李晔 《实践》2008,(6):36-37
一近年来,我区民政部门本着"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社会救助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履行职责,基本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了  相似文献   

3.
孙蕙 《当代贵州》2018,(51):10-11
1.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求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托底安全网结合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贵州出台一个办法、健全三项制度、创建七大机制,全面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托底安全网。制发实施《贵州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暂行)》;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创建“救急难”工作机制,创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三共同”衔接机制,创建低保对象认定机制,创建低保分类施保机制,创建低保标准合理调整机制,创建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创建监督检查机制,多项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4.
刘晓明  张虹 《先锋队》2010,(5):43-43
农村低保制度是政府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对常住户籍地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我们国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近年来,为了提高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公平、公正、公开地把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困难户确定为低保对象,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昌图县把低保户审核清理作为当前民生工作的重点,通过"一定三查"举措,全面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现象发生,切实保障和维护困难群众根本利益。"一定":制定昌图县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召开全县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下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文件,通过层层部署,三级联动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促进全县低保工作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江淮》2012,(9):1
注重民生优先,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建立健全各类救助保障标准自然增长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确保城乡低保标准年增长10%以上,与全国平均保障水平同步提高,同时坚持城乡并重,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救助差距,加快城乡低保一体化建设。要提高社会救助的及时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救济最需要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3,(2):13
城乡困难群众,向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每年都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为群众办"十件实事"和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社会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区社会救助实现了由传统单一的基本生活救助向制度化、复合型、全方位救助的转变,以城乡低保、农村牧区五保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临  相似文献   

8.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施政方针,民政做为落实党的民生政策的主要部门之一,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逐步走出了一条"多方位、广覆盖、适度救助、适时提标、重制度、重网络建设"的社会救助保障之路,累好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全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体系,指的是国家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条件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深入、社会进步的要求,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从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各项制度,包括低保、灾民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4,(6)
<正>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紧紧围绕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不断加大对自治区为群众办"十件实事"和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的落实力度,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一是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2013年,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逐步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城市低保保障标准达到月人均444元,农村牧区低保保障标准达到年人均2962元,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元和776元,分别排在全国的第7位和第6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村支书,读完《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09年6月号“党风与廉政”专栏登载的《广西三起农村低保金腐败事件追踪》一文,让我深有感触。推行农村低保制度,旨在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基本生活,让困难群众分享发展成果。落实好这一关乎农村困难群体利益的民生政策,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村干部责任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10,(6):F0003-F0003
2010年,吉林省对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社会养老、五保对象以及农村困难户泥草房改造作出相应部署,并实施对困难群众一次性补助政策.  相似文献   

13.
王莉 《世纪桥》2010,(21):76-7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和政府为数千万农村困难群众建立的一项救助制度,是对传统的人道救助的制度化,被视为现代社会最兜底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为农村孤寡残幼等生活贫困、无依无靠的群众提供了长期性的制度保证。但由于该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对它的歪曲理解和不规范执行,致使该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甚至背离了党和政府建立它的初衷。因此,本文旨在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7,(7):35-35
近年来,重庆市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在20个区县(自治县)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吸纳参保人员45万人。2006年已有10个区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2007年在全市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了农村特困户最低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展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稳步发展,但物价上涨对低保制度构成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6.
大武口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目前,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纳入的救助对象总数超过5.5万人次,包括1.2万人的城乡低保对象,6000人次灾民的自然灾害救助等。2012年在自治区率先实行城乡低保一体化,提高最低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2007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支持财政困难地方。1  相似文献   

18.
杨生新  高洋  张翘楚 《奋斗》2007,(3):35-36
2005年4月20日,绥化市在全省率先开始农村低保试点工作。绥化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建设,使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改革和完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必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绥化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22年,省民政厅将聚焦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为目标,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为重点,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始于1995年。但是,农村低保在保障人数、保障水平、保障资金的筹集、保障管理及保障的认识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低保。目前,中国农村全面建立"低保"制度的条件已成熟。本文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及完善对策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