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开展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基础工作,深化内涵,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就地就近城镇化紧密结合,推动美丽乡村从"一片美"向"整体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发展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提质转型,提升了乡风文明,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共同推进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经营好乡村的旅游、村舍、生态等资源,以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乡村生产效益、生活品质、生态价值,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相似文献   

4.
<正>遵义市新蒲新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注重山水、田园风光的保护与修复,形成以一个轴心点为引领,多点开花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格局。遵义市新蒲新区自2010年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来,立足抓精品点(带)创建,以点促面,坚持产城景一体,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注重山水、田园风光的保护与修复,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定位、高起点建设,形成以一个轴心点为引领,多点开花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发端于余庆的"四在农家"创建工作,在遵义市不断创新示范,形成贵州新农村建设载体,进而演变为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品牌,十五年来,经历了县、市、省三级党委政府主导推动的实践和探索。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党政引导,群众主体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始终把牢创建方向,不断探索创建经验、丰富创建内涵、拓展创建内容和外延。始终积极引导和鼓  相似文献   

6.
刘成彬 《当代贵州》2014,(23):49-49
正路边青瓦白脊房、水果蔬菜养殖场、通村通组水泥路、休闲还有娱乐场……一道道靓丽风景折射出石阡县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同步小康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今年,石阡县紧紧围绕2020年与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派出1318名驻村干部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整合资源、协调力量,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用帮扶星火点燃同步小康燎原之势。"富"在农家产业发展把头带"现在,我们不出村就能打工赚钱了,村里有了产业,群众致富就有了盼头。"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村  相似文献   

7.
<正>"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绘就了新时期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如何实现这一梦想?仁怀市五马镇通过"七个转型",找到破题答案。地处美丽赤水河流域的仁怀市五马镇,以推动茅台流域东升农场园区、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着力点,通过投资转型、产业转型、身份转型、经营转型、收入转型、治理转型、环境转型"七个转型",重新激活农村资源,加快全镇全面小康步伐。如今,走进生态重镇五马,康  相似文献   

8.
<正>安顺市以富民利民惠民为根本,以"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为抓手,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支撑,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入秋后的安顺,景色宜人,随着三千亩紫王葡萄成熟上市,果园深处的普定县城关镇陇财村游人络绎不绝,游客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还能喝一口布依美酒,吃一顿布依美食,感受美丽乡村的风采。果蔬采摘、田园观光、吃农家饭、住农家店……安顺市通过"四在  相似文献   

9.
胡亮 《当代贵州》2014,(19):38-39
正富在农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之一,增收致富是人民群众普遍性的共性诉求。"前几年,通往家家户户的路泥泞不堪,生活垃圾也随地乱扔乱放。"谈起往事,今年五十出头的水城县米箩乡倮么村村民张昌龙不禁感慨万千。自从村里开展美丽乡村的创建行动,"村里的水泥路现在都直接修到了我家的门前大院,开车甭提有多方便。"张昌龙笑着说。"不仅仅是在米箩乡倮么村,其他村寨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水城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陈顺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创建美丽乡村,目标就是要让农民也能过上和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新定位、新要求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丰富‘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内涵,以实现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的‘六个小康’为抓手,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解决好统筹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增强人文感召力,善做山水文章,保护好溪流、林草、山丘等  相似文献   

11.
红渡新景象     
正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坐落在乌江边上,距大乌江集镇2公里,原名岩门,因1935年1月红军在村中回龙渡口率先突破乌江、北上遵义而改名红渡。在这片红军当年浴血奋战的土地上,目前正在探索"旅居农家"建设的新路径,寻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转型升级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段芳 《当代贵州》2014,(29):46-47
盘县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新动力,按照突出“一个目标、五个注重”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盘县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新动力;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工业化、助力城镇化的新引擎;作为推进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新途径,作为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正安位于贵州北部,是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素有"黔北门户之称,辖19个乡镇152个村(居、社区),总人口65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面对县情实际,正安紧扣"富、学、乐、美"核心定位创新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文化塑民、乡风乐民、环境怡民"的"五民"正安模式,抒写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惠民强县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江口县紧紧围绕贵州省委、铜仁市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安排部署,坚持"三个优先",抓好"三个环节",结合"三个重点",探索走出一条江口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坚持"三个优先"力求实现美美与共规划引领优先。始终把规划引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秉承"精而特、生态与文化并重"理念,做到依山就势、天人合一、记得住乡愁。围绕梵净山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示范  相似文献   

15.
正仁怀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深耕"美丽经济",在绿水青山间释放出无限活力。春末夏初,走进酒都仁怀,一个个秀美村庄正渐露芳容、串点成线,如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颜值与产值。近年来,仁怀市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美丽攻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相似文献   

16.
正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工作,深化内涵,全面推进。创建了塘约、浪塘、九溪、大坝、小河湾、秀水、马鞍山、高荡、石板井、格井、三合苗寨、石头寨、桃子等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已覆盖全市95%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240万人,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像珍珠一样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在黔中大地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7.
余庆是“四在农家”发源地,通过十五年不懈努力,绘就了乡愁可寄的美丽乡村画卷。在举国上下决胜全面小康、省委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新常态下,怎样激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品牌优势,使之转化为助发展、促增收的经济优势,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正>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曾经是省二类贫困村,在安顺开展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浪塘村成为创建点之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浪塘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今天的"生态旅游型"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9.
马红梅 《当代贵州》2017,(45):12-13
从2013年起,贵州以"六项小康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涌现了一大批美丽乡村,村民生活蒸蒸日上,乡村发展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20.
熊昌华 《当代贵州》2014,(31):38-39
正石桥小溪鱼儿游、绿水青山掩青瓦;红绿对联写幸福,农家乐里透热情……初秋雨后,清风习习,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徐徐映入眼帘。这是麻江县龙山镇复兴村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中,复兴村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树新风、构和谐"二十字方针,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靓了乡村,富了村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