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叶汉声 《湖湘论坛》2009,22(2):108-110
古琴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故乡在中国,而湖南更是古琴的盛行地。回顾历代著名湖湘先贤与古琴的因缘,对于弘扬湖湘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你能想象道光皇帝午门阅兵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吗?你听说过光绪皇帝在北京坐冰撬的故事吗?你可见过圆明园内的清漪园被毁前的模样……  相似文献   

3.
说图     
我不告诉你:未来我是谁早就听说过这世界上有个叫比尔·盖茨的人,什么少年英雄、电脑奇才,还在老妈肚子里,就昕老爸如此夸赞。不过,在我看来那家伙没有什么啊,不就是鼓捣出一个电脑,弄得全世界都争着给他钱吗?我比他厉害多了,你们等着瞧吧。问我是谁?我不告诉你!  相似文献   

4.
美的、格兰仕、万家乐……即使你没有使用过这些品牌的电器,也会听说过它们,而它们都来自于广东省佛山市.一年内4次前往广东省佛山市进行采访,让我对这片毗邻港澳的珠三角腹地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这几乎是一张每一个上海人都熟悉的土耳其人的脸,你或许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面孔,或许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里见到过他,又或者在过马路的时候从他手里拿到过宣传单……他就是NoyanRonna(诺扬·罗拿),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关心中国百姓、社会,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老外。诺扬·罗拿是土耳其人,曾经做过驻沪领事,普通话出口成章,还能说流利的上海方言,是个典型的“中国通”。他说,从9年前移居上海的那一刻起,便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诺扬说,自己不是什么专家,但是一个热心人。心一热,“头衔”就多。他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巡访团的成员,他的事迹曾…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 剪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年,《世界遗产公约》启动三十周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启动一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藏传英雄史诗《格萨尔王》诞生1000年。2002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土耳其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2002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诞生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海宪章》。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定2002年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并拨专款由中国文化部启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同年12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论证、评选工作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承担。经该院设立的"中国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200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昆曲和2004年申报的古琴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艺术、蒙古长调和川剧艺术进入预备名单,中国政府每年将在预备名单中选择项目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世界非物质遗产申报工作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4月正式启动的,每两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魅力     
文化的魅力肖静我在苏州最早认识的“老外”是加拿大的爱玛女士,第一次见到她,她就告诉我她热爱中国的文化,她是冲苏州的文化而来。一到中国,她就浏览了苏州所有的园林,其中有几个园林的名字我这个“老苏州”还没有听说过。她说,苏州不能去和国外比高楼、比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8.
张天晨 《今日上海》2011,(10):40-42
大学生办社团一点儿不稀奇,摄影社、文学社、科技社、篮球社……每年校园的社团招新大会上,多如过江之鲫。不过,你听说过创业社吗?  相似文献   

9.
当他拿着筷子在小面馆大吃拉面的时候,如果不是他的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你一定会以为他就是一位普通的中国老人。66岁的曼弗雷德·库席勒已经是第三十次来到中国。他告诉我,他已经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比如:北京、咸阳、南京、苏州、杭州、岳阳、上海、香港等。突然,他又像记起什么似地加上了一句:“我还去过中国台北。”这位可爱的德国老人,他无比肯定地对我说,他喜欢中国。出生于1935年的库席勒先生是德国著名的加热炉专家,精通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和芬兰语五种外语。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型电站的工…  相似文献   

10.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8,(14):22-23
吴小旋、楼云、吕林、占旭刚、朱启南、罗雪娟、孟关良、周苏红……从1984年中国重回奥运会大舞台起,每隔四年,总能在这一世界体育盛会的最高领奖台上,看到浙江选手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识假的眼力     
识假的眼力,人皆有之。只不过有高低之分罢了。然而,只要戴上有色眼镜,就会导致真假不辨,黑白难分。何谓有色眼镜?俗称“框框套套”,雅称“形而上学”。据《郁离子·千里马》载:工之侨得到一块好木,便制作成琴献给太常乐官。乐官叫人鉴定,鉴定人说:“这不是古琴!”于是把琴退还给工之侨。工之侨知道,鉴定琴的好坏在于是不是古琴,他便请油漆匠在琴身上的漆上裂纹,又求刻字工在琴身上刻上古代篆字,并装于盒内,埋于土中。过了一年,他把琴从土中取出,抱到市上出售,结果有人们高价购买,并把琴献给朝廷。朝廷里的乐官一看是古琴,急忙称赞:“希世奇珍也。”你看,凡是古琴就好,这不是框框套套?这不是形而上学?既然框框套套——形而上学这么厉害,人们哪能找不到对付的办法!于是,你认为外国货总比国产货好,有人就在国产货上印上拼音字母,让你用高价当成外国货买  相似文献   

12.
1993年6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刚从巴中市政府大院出来的雒键,没有和往常一样匆匆赶回单位,而是径直来到波光粼粼湖水如镜的巴河岸边。 “汽车运输公司的情况你可能听说了,组织上经过认真研究,决定让你去任经理、党总支书记……” 市府领导刚刚同他谈过的话,这时又回荡在耳旁。 对于汽车运输公司,他并不陌生。这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特别酸的在某本书的扉页上,写过对音乐的感悟:“假如这世界上没有了音乐,就像一个女孩子失去了满头的黑发。”现在想来,如果音乐如发,那么歌曲是什么呢?依然很酸的想下去,你就会想到,歌曲应当是发型。美声唱法的歌曲是烫发,无论是大花小花,短波浪长波浪,总让人有一种华贵之感;民族唱法的歌曲,该是一条能拖到腰际的大辫子,或是两个小抓鬏,当然辫梢上一定要有根红头绳;那么,通俗唱法的流行歌曲呢?这变化可就大了,你一定见过王菲唱歌时的发型吧,千奇百怪:一会两个小咕嘟,一会儿独角朝天,一会如蛇漫舞,一会万辫如帘,这就是流行歌曲。千万别信那个专家给流行歌曲下的定义,他有什么权利?流行歌曲就这么无拘无束,变化莫测。你听着好听,愿意跟着哼哼,还有点儿歌星崇拜,齐了。有一老歌星,借着点掌声赶紧返场,很热情的说:“我再演唱一首流行了八十多年的流行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你有辙吗?流行歌曲就是那么一个有动静的东西,但身前身后必须围着一帮半大小子,年轻闺女。要围着一帮老头老太太,那不是流行歌曲,那准是大秧歌。  相似文献   

14.
看到陈丹青在长安街向我们告别时疾步而走的挺拔背影,一身黑衣,用“玉树临风“这个词来形容他绝不为过。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有才、有风度、有修养,也很好玩。朋友家的锁坏了,他自告奋勇跳窗而入并称自己身轻如燕,刚显现出大男孩的调皮性,转眼又见他瞪着那双超大的眼睛,思索着什么。性格耿直而又率真,知青——画家——作家,始终只承认自己是愤青的他给中国媒体界带来了一阵阵“丹青风暴”,媒体上也常见他答记者问时丹青式的诡辩,有点狡猾。有些可爱,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你一定会被这样一个另类的他吸引……  相似文献   

15.
28岁就升任县长的他曾经在一次拒贿后义正词严地说:“共产党的干部,不是用钱能买到的!为官者,只要过好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就没有什么人能把你拉下水。”不幸言中,他终究没有迈过美色和情关  相似文献   

16.
黄敏 《北京观察》2002,(11):26-29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政协委员……面对这些,傅惠民却说:"我只是代表广大科技工作者领取了荣誉,历史记住的是一个人的创新,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他得过什么奖,有过什么荣耀".  相似文献   

17.
胡颖 《小康》2005,(7):77-77
这几乎是一张每一个上海人都熟悉的土耳其人的脸,你或许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面孔,或许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里见到过他,又或者在过马路的时候从他手里拿到过宣传单……他就是NoyanRonna(诺扬·罗拿),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关心中国百姓、社会,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老外。  相似文献   

18.
《时代潮》2001,(4)
胡志明主席来访1965年3月,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主席来华访问,毛泽东主席在湖南长沙会见了他。胡志明参加过中国的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不仅会讲中国的普通话,还会讲广东话、上海话,就连毛泽东的湖南口音,他也完全听得懂,用不着翻译。"毛主席,我有件事得请你帮忙。""什么主席!我不称你官号,你也不要称我的官号。你不是说过,咱们是同志加  相似文献   

19.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自1979 年第一次访华以来已经多次来中国访问,听说最近几年他来北京都要求住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朝西的房间。这是为什么呢?2004年11月13日我带着好奇、带着疑问,终于在他率日本防卫厅青年军官代表团访华结束的时候,在采访他时找到了答案。 记者:桥本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北京,感谢您接受采访。您还记得这是第几次来北京访问吗?为什么最近几年来北京您都要求住北京贵宾楼饭店朝西的房间呢?听说您还是摄影家,您通过这个窗口都拍到了什么? 桥本:谢谢!1979 年我第一次来中国,仅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北京了,至于一共来了几次一时记…  相似文献   

20.
严俊 《台声》2003,(9):38-39
玖玲:收到信好久,因为无事忙,今天才回复,莫要怪我。信上说你的朋友找了一位台湾老公,你也有点动心,想让我为你作参谋。你的信一下子把我十多年前还在大陆时的两段经历找了回来。理一下思绪,我会陆续把你要的和我认为你该知道的告诉你,再看看我能怎样帮你。不知什么时候悄然刮起一阵台湾“老兵热”,在大陆一个不算小的圈子中。台湾“解严”,少小离乡的最后那批被拉去台的壮丁,由于现实和自己的种种原因,仍孑然一身的老兵们,带着泪水和梦想第一次回到那片他出生的土地。一个新兴的行业应运而起,涉台婚姻炙手可热,婚介所四处林立。一时间,失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