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位先生,我想问问你们,若我不能批准自己去死,那我这个躯壳的主人是谁呢?究竟我的生命是谁拥有的呢? ——一位争取安乐死合法化者的临终呐喊  相似文献   

2.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围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能使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假如有人拔掉木桩,或者填平沟壑,并向他的同类大声疾呼:"不要听这骗子的话!如果你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遭殃了!"这个人该使人类免去多少罪行、战争和杀害,免去多少苦难和恐怖啊!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   唐 李林说:“你总不会疑心我在这茶里给你投毒了吧?唉,有时候这人呀,认识了还不如不认识呢!唐,你说,如果我们从不认识,你会把那案子跟我联系起来吗?”李林的话让我的脊梁骨感到阵阵发冷。李林这是要先发制人吗? 我沉住气,装作翻书的样子问李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唐,你看这四根茶叶,就好比四个人……” “哪四个?” “你、刘柳、我。我们是浮在上面的这三根。” “还有一个人呢?” “那个人我也不认识,可能就是沉在杯底的那一根吧?” “哦,这比喻实在是新鲜!我想听你给我解释。” “你看吧,这四根茶,…  相似文献   

4.
鲁楠 《法律与生活》2011,(13):51-51
各位朋友,看到这篇文字,你一定会很好奇。我所展示给你们的,是一个留学海外的中国人在出国之前对自己的“预言”,这一预言多少包含了一点儿反思的成分。一年之后,返身回顾,这种预言多少算是“自我实现”了,让我不免产生今日之我落入昨日之我的圈套之感。虽然昨日之我的一些论断,今日之我仍然不同意,但毕竟它代表了一种心态、一种情绪,它深深地藏在每一个海外游子的心中。因此,我愿意将这分享给你们。  相似文献   

5.
爱的交换     
没有世俗的功利价值当作衡量标准,更无需权衡谁付出得更多,只是用我的真心,换你的倾心。这就是爱的交换。去女友家,正好她老公从外面回来,进门就吆喝:"快,出去搬东西。"朋友正忙着给我们沏茶,便打发他:"多少东西啊?你一个人还拿不回来?我这儿还忙着呢。"她老公把半袋面粉放在地上,直喘气:"去看看就知道了。"我自告奋勇随他去搬东西,果然,车的后备厢里满满的,是各种各样的吃食枣花馒头红薯粉条焦炸  相似文献   

6.
逗笑总是轻松的事。逗笑的人,说出话逗人笑,他自己也显得轻松。凡成功的逗笑,说话人往往有必胜的信念和把握。在抗美援朝期间,有外国记者问郭沫若,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有多少人?郭说:“别管多少。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还要打下去。”记者就不好再问了。那时苏联外长是维辛斯基,在会上遇见英国首相贝文。贝文说:“你是资产阶级出身的,我才是真正工人出身的。”维辛斯基回答说:“咱俩一样,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政治家在竞选中,很讲究幽默。因为幽默的人,给人的印象是容易接近,好商量,办事从容。听说美国总统里根就有个班子,…  相似文献   

7.
贪官如是说     
1.当官真好,升官发财,一点不假。2.你送我这钱,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其他人不知就行了。3.我不贪别人也会贪,让别人贪不如我自己贪,谁怕钱咬手?4.人送来的钱不用自己出力流汗,家里人已住得好、吃得好,还花不完,那钱不用来赌,不用来包二奶、三奶还用来干啥?那像个什么“官”呀!5.拿了1万是贪,拿了100万,也是贪,反正查出来都是下台坐牢,我为何不多多益善?6.好搭档,千万别出卖我,不要相信坦白从宽之类的话,有我在,保准你们会没事。把我的事抖了,我栽了,你们也不见得有好日子过。7.这些胆小鬼,上面一来人查我就什么都倒出来了,平时我待他们可…  相似文献   

8.
官场规律     
慧芳 《政府法制》2006,(22):44-46
甲:知道我是谁吗?乙:知道,您不是叫“关大学徒”嘛。甲:不是学徒,是“关大学问”。乙:噢,对对对,我老记成关大学徒。您最近又研究什么学问哪?甲:最近哪,最近我研究当官的学问。乙:当官,您不已经是官了吗?甲:什么官?乙:你以前不是常挂在嘴边上一句话吗?(模仿)“咱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娘胎里一出来就带了个‘关’(官的谐音)字。”还没过够官瘾呢?甲:你说的那都是过去了,现在我要当真官了。乙:噢,要当真官了。甲:这不,最近,我正研究些个官场规律呢。等我研究透了,你就见不着我了。乙:噢,您就死了。甲:死了干吗?乙:您不说等您研究透了,我就见不着…  相似文献   

9.
驾一叶生活的小舟 驶进你温柔多情的怀抱 小舟的后面 拖一条剪刀似的波纹 澄澈见底的湖水 袒露着晶莹透明的心胸 要爱你就爱吧 象我一样不染一点灰尘 要享受你就享受吧 象我一样由表及里地袒露情怀 既然生活把我交给了你们 我就得塑造一个又一个 宁静的透明的仙境似的少女般的黎明 这黎明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每天早晨第一个赶浪的人  相似文献   

10.
转眼间,2012年的元旦和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中国人大吃大喝的日子也就来了。 吃饭是有许多讲究的.中餐有中餐的讲究.西餐有西餐的讲究。我也算在国外吃过严格意义上的西餐的人。在很多单位里.出国是一种变相的福利.所谓的“工作需要”纯粹都是瞎扯.除了主要领导和特别岗位,其他人出国,一般都是领导想让谁去谁就能去:众目睽睽之下.领导想多给谁钱不一定有那胆量.但安排谁出国.这比发钱还要大的实惠,却可以没有规矩.却可以比发钱还要容易。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这里面有多少见不得人的交换谁能说的清?——这是题外话。每次出国之前.都有一个简短的行前教育。内容很多,但有一样一定要讲.那就是吃西餐的规矩。  相似文献   

11.
148问答     
因犯罪分子的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 失该由谁赔偿?法律与生活杂志社: 我是一名读者,想得到你们的复信。在山西省长子县,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凶手是一个好吃懒做的离异汉,他用锄头伤6人死一人。凶手已被公安机关捉拿归案。  相似文献   

12.
我是检察官     
“我是检察官”,当我随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平淡平凡的——它仅仅是我的职业,就像平常人的职业一样。“我是检察官”,当我略加惦量和思考,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了一份责任和一种自豪——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名字,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是检察官”,当我想起古希腊的天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再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惊恐和不安——不由自主地轻声自问:我合格吗?我称职吗?我能让供养我的百姓满意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人们思考和追问自己的人生意义时无法绕开然应比业余的更专业,更纯正,更地…  相似文献   

13.
幽默大王     
穷的原因一天,郭局长去邻县环保局考察,汽车还没到目的地,他便对邻县环保局的李局长说:“你们的工作令我钦佩,但我敢断定,你们局一定很穷!”李局长惊讶地说:“郭局长言之不谬,但我不明白,你还没到我们局瞧上一眼,怎么就知道我们局挺穷呢?”郭局长说:“你们这儿的天那么蓝,河这么清,你们向谁去收排污费呀?”“顶板上”几个幼儿园小朋友在炫耀自己的爸爸,比谁的爸爸官大,还比谁家的钱多。小玲说:“我的储蓄罐里的钱多得快装不下了。”小芳说:“爸给我的钱全存在银行,好多好多,银行快放不下了。”小明抢着说:“你们谁也没有我爸钱多,那么多叔叔…  相似文献   

14.
幽默大王     
自杀的鸽子一个人被指控用枪打死了农民养的几只鸽子。他请了位律师替自己辩护。律师想吓唬农民:“你能发誓这个人打死了你的鸽子吗?”“我并没有说我看见他打死了我的鸽子。我是说,我怀疑他打死了我的鸽子。”“啊!这就得了。你为什么怀疑呢?”  相似文献   

15.
谁玩了谁?     
有这样一则寓言:妈妈和儿子在动物园里看猴子。妈妈将手里的一块水果糖往高处一抛,扔进猴笼,一只老猴子飞身一跃,接住糖块儿,吃了。妈妈又拿出一粒花生,往高处一抛,老猴子又是一个飞跃……儿子说:“为什么要将糖果扔那么高?放在地上让它自己捡回去吃,不也一样吗?”妈妈说:“傻孩子,不往高处抛,猴子会跳吗?你看它跳得多好看,这就叫‘人玩猴’。”笼子里的小猴子也在问老猴子:“妈妈,你为什么跳那么高,等糖果掉在地上再捡回来,不也一样吗?”老猴子说:“傻孩子,妈妈如果不跳起来玩他们,他们还会继续扔糖果给我们吃吗?这就叫‘猴玩人’。”由此,…  相似文献   

16.
畸恋     
在血泊中,他与邓某默默地相视许久,最后品味着7年苦涩的情感历程,多少欢乐和悲戚,象电影一样,在眼前闪现。他问道:“现在你男人已经死了,只剩下我们两人了,你就跟我过吧?”“我毕竟是有家庭的人,你也是有家庭的人。”他感到心好痛,他决定要带她一起走。于是,他把她抱到床上,用手掐她的脖子,后又用电线将她勒死。然后,他抱着她的尸体昏睡了两天两夜……  相似文献   

17.
未来是互联网的世界。我们和电脑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电脑像冰箱、沙发一样,成了家里的必需品。除了物质上的便利,我们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得到信任,得到自由,得到友情,得到爱情,得到安全。谁都在歌颂这样有趣的时代。 不知道你有没有收过一个漫画电子邮件,楼下的妈妈通过Email告诉楼上的孩子: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你了,你可以出来吃饭吗? 你是一回家就开电脑的吗?你有没有因为互联网而和家人大吵了一架?你是否曾进去一个不应该进的网页,看了不应该看的东西,感到内疚,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再次“拜访”?你有多久没有打电话给朋友了,听到他的声音,和他们一起逛街吃饭,或因互联网而推掉朋友的约会?你有多少个在网上结识的朋友,你了解他们有多深?你相信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吗?你向他们撒过谎吗? 你有多久没有和妈妈爸爸姐姐弟弟说一声早安了?  相似文献   

18.
张斌 《中国律师》2004,(9):24-24
律师,一个神圣的称谓,一个让人尊敬的群体,多少人为了它而辛勤耕耘,多少人为了它而挑灯夜读。终于,有一天,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为此,我曾经兴奋不已、彻夜不眠。我也曾幻想,有一天,我一定要成为一位名律师,身着名牌西装,手握轿车方向盘,所到之处,人们无不投来敬慕的目光。可是,今天,当我再次回到这个队伍时,却深深地感到:律师,想说爱你不容易。不少人曾对我说过,当律师好,当律师收入高,当律师地位高,当律师自由自在。也有人曾对我说,律师靠一张嘴巴就能打天下,非常轻松。这是多好的职业啊。能不让人爱吗?然而,事实上是这么回事吗?真的是这么…  相似文献   

19.
2010年6月14日,江苏省无锡市市民赵建芳一家人外出归来,发现房门大开,客厅里站着两个警察,还有另一个年轻的陌生男人。吃惊的赵建芳上前质问:"你是什么人,怎么跑到我家来了?"年轻人怒气冲冲地反问:"我是这房子的主人!怎么不能进自己家门?"这可不是在拍电视剧,而是一个真实的镜头。这套房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这种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又是怎么诡异地发生的呢?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是人们为了克服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手段,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种属相,死的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