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告王某和张某系同学,某日利用午休时间与其他数名同学在学校操场上踢足球。原告为守门员,被告射门,球打在原告左眼上,造成伤害,经医院诊断为十级伤残,原告以张某和所在学校为共同被告诉求人身损害赔偿。法院审理后认定被告张某的行为不属于侵权行为,学校对原告侵害也无过错,双方均不应承担责任,故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一认定在社会上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软件用户界面是否构成“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案情] 原告北京某软件公司诉称,被告上海某软件公司开发的B软件,几乎全部抄袭了原告A软件独创的用户界面,侵害了原告所享有的著作权。遂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被告辩称,用户界面并非我国《著作权法》所称作品, 不应获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原、被告两软件的用户界面亦不完全相同。故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3.
今年来我国司法实践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侵权形式,原告主张其于出生前遭受不法侵害,而向加害人请求损害赔偿。本文通过分析出生前侵害的客体、胎儿的生命利益问题及我国对出生前侵害的具体适用规则等方面,指出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规范此种特殊侵权。  相似文献   

4.
美国法院对专利侵权发出永久禁令救济要符合衡平法原则,即满足原告有合法的权利请求、未来侵害是逼近的而且损害赔偿是不充分的、禁令给被告造成的困难并非不成比例地大于给原告的收益、符合公共利益等"四要件".法院发出初步禁令则要考虑"四因素",这与"四要件"标准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论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人与自然人一样 ,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其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应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即从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利角度来看 ,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于对法人的一切人格权的侵害和部分身份权的侵害 ;从损害利益的角度来看 ,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应该是精神利益的赔偿  相似文献   

6.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法官从国家利益和公平诚信原则出发,明确提出对商标驰名事实的采纳应当坚持权利主张地原则,在全面审查证据的基础上驳回了原告要求认定驰名商标的请求。同时,通过对商品类似概念的准确理解,对原告商标被侵害的事实予以适当救济。该案的判决较好地维护了国家利益,依法保护了国内外企业的正当权益,体现了知识产权审判平等保护、适度保护和利益平衡的司法原则。  相似文献   

7.
自然人在人身权受到侵害之后,不仅可以请求物质损害赔偿,而且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之后,我国法律就直接否定了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但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没有停止,那么与自然人一样在法律地位上享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在人格权受到侵害之后是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了四种权利受到侵害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许多学者据此认定其为精神损害赔偿之范围。此观点值得商榷。实际上各种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均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为此,文章力图从实然与应然两个角度即立法技术、立法模式、司法实践、法律条文、法律解释、立法目的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权典 《中国司法》2001,(12):40-41
2001年5月22日,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法院对原告黄女士诉被告佛山市工商局石湾分局行政处罚纠纷一案作出裁定,认为原告所诉的行政处罚涉及传销,根据最高法院《关于传销案件受理的通知》之规定,人民法院现暂不宜受理,故驳回起诉。  相似文献   

10.
我们收到日本国委托我国法院代为送达的一份法律文书: 昭和六十二年(一九八七年)(7)第××号,索赔损害赔偿等事件驳回索赔损害赔偿等事件的诉讼书命令原告×××被告国右代表者①法务大臣后藤正夫主文驳回本诉讼书理由  相似文献   

11.
2001年5月22日,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法院对原告黄女士诉被告佛山市工商局石湾分局行政处罚纠纷一案作出裁定,认为原告所诉的行政处罚涉及传销,根据最高法院《关于传销案件受理的通知》之规定,人民法院现暂不宜受理,故驳回起诉。石湾区法院的裁定似乎是依法裁判的,因为最高法院有明文规定。但我认为,最高法院的《通知》与石湾区法院的裁定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并且,该案也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因此,斗胆将我的观点抛出,以征方家。一、最高法院《通知》剥夺了公民的诉讼权利,可能使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的不法侵害1999…  相似文献   

12.
第一、判决主文1、判决三井矿山株式会社支付原告每人1100万日元,并且,对原告张宝恒、郑振国、鲁文平、路久文、张五奎、高国栋、刘星祥、陈桂明、叶永财从2000年5月26日起,对原告杨大启、刘千、卢勤由2001年5月22日起,对原告杜宗仁、马德水、卢占龙从2001年11月15日起,每人支付年5%的利息直至支付完毕之日止;2、驳回原告对三井矿山株式会社的其他请求;3、驳回原告对日本国的一切请求;4、诉讼费用,原告发生费用的二分之一,被告三井矿山株式会社发生的二分之一以及被告国发生的费用由原告负担,其余由被告三井矿山株式会社负担。  相似文献   

13.
陈立洋 《人民司法》2012,(6):103-105
由于不作为案件并不存在可供司法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以,对这类案件的审查可从原告的权利入手,如果经审查原告合法权益未受侵害的,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4.
钟凯在2007年11月28日的《新京报》上著文《30万精神损害赔偿不应是特例》。近日,备受关注的“售票员掐死少女案”由北京市一中院作出终审判决,将一审判定的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改判为30万元。法院方面表示,本案之所以支持原告如此高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考虑到原告晏教授夫妇因侵害行为遭受巨大的精神刺激,例如老年丧女,亲眼目睹爱女被杀过程;二是侵害人的侵权手段和方式极其恶劣,严重破坏了人们对于社会正常秩序与善良风俗的信心。应该说,法院的判决理由,大体上涵盖了现代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5.
1994年4月,美国微软公 司起诉北京亚都科技集 团侵犯其著作权,在当时知识产权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案的特殊性就在于被起诉的是软件的最终用户,原告认为被告未经合法许可,擅自在其计算机中复制使用盗版软件,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公开致歉、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150万元。虽然此案最后因为原告“告错了对象”而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最高法院2009年2月5日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状告<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作者和出版社侵害名誉权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原告胜诉,判令被告赔偿原告400万日元.  相似文献   

17.
7月1日,美国最高法院首位女法官现年75岁的桑德拉·奥康纳宣布退休。1981年,奥康纳被里根相中,提名为最高法院法官,并在参议院获得全票通过,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跻身最高法院的女法官。她曾经被《福布斯》选为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人;1992年,她的关键一票维护了最高法院在1973年肯定堕胎行为的合法性;2000年美国的总统大选,也是她的一票,驳回了戈尔要求在佛罗里达州进行重新计票的请求,最终让布什入主了白宫。奥康纳的辞职使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1年来首次出现空缺,也让布什总统任职以来首次有机会任命最高司法机构的法官。一场围绕继任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学》2016,(2):166-173
有请求一般就会有抗辩,针对占有保护请求权之抗辩权主要区分为8类,其中原告方面未曾占有某物、被告方面不存在侵占妨害占有的行为以及除斥期间届满等抗辩事由,其抗辩效果在于使请求权不成立或者消灭请求权,法官可以依职权予以释明。而对于原告的占有为无权占有、原告对于损害的发生及其扩大存在与有过失(又称促成过失)、被告享有本权、受害人之同意、紧急避险、自助行为以及无因管理等抗辩事由,其抗辩效果在于对抗请求权,法官通常不得依职权予以释明。原告的占有为无权占有、被告享有本权对于侵害占有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具有一定的对抗效果,但是无法对抗其他的占有保护请求权。正当防卫是典型的侵权抗辩事由,一般无法成为侵害占有的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9.
开庭审理后发现原告与案件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 系,应如何处理,是裁定驳回起诉,还是判决驳回诉 讼请求?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不明确,理论界也无 更多的论述和较为权威的观点,司法实践中有两种不 同的观点和做法: 一是裁定驳回起诉。该种做法的主要理由是: (1)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110条和  相似文献   

20.
仇永贵  倪松石 《证据科学》2002,9(4):201-202
案情简介 患儿张某,1995年8月10日出生.1997年1月1日晚因吐泻由父母送至医院儿科急诊处理,值班医生临床诊断其为肠炎,予1 %庆大糖浆 100 ml,3ml tid.药瓶瓶体上刻有10格,容量为100 ml,同时注明每日3次,每次服用1格,这实际是成人剂量.同年1月20日,父母发现张某听力减退,后带其至多家医院检查,确诊为双侧感音性耳聋.同年的5月26日张某、张某父母诉至法院,认为张某按药瓶上的标示服药,因超量而导致张某耳聋,要求被告医院赔偿医疗费、住宿及房租费、护理费、交通费、继续治疗费、伤残用具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原告张某及父母精神损害赔偿费、残疾赔偿金合计1 065 770元.被告医院认为,医院对原告张某诊断正确,用药合理,剂量恰当.导致耳聋的因素很多,药物不是耳聋的惟一原因 ,庆大口服不吸收或极少吸收,不可能引起耳聋,请求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为证明各自的主张,原被告均向法院提供了大量证据,法院也委托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了因果关系鉴定,审判历时16个月,最后法院认定被告自行配制庆大糖浆合法,被告对原告张某用药正确且剂量合理,原告张某耳聋与被告治疗之间无因果关系,法院判决驳回原告张某及其父母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33 982元由原告负担 5 000元,应由原告负担的其余诉讼费法院予以免交,鉴定费人民币3 000元由原告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