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台湾著名爱国将领李友邦在浙江金华创建由台湾省籍同胞组成的抗日革命队伍“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60周年。我作为当年“台湾少年团”的一名成员,如今虽然已是年过7司的老人,但回想起少年时代度过的战斗岁月,激动的心情仍像是一把火在燃烧C“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的每一个人都是因为不甘忍受日本殖民者的压迫而逃离自c的家乡——台湾,来到祖国大陆的。义勇队、少年团高举“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战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屡建战功,在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祖国东南战场上,台湾…  相似文献   

2.
吴艺煤 《台声》2013,(4):80-81
1939年2月22日,台籍黄埔二期生李友邦将军领导的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在浙江金华酒坊巷18号(台湾独立革命党总部)正式成立,1946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解散。李友邦率领这支由台湾同胞组成的抗日队伍,为“保卫祖旧,收复台湾”而在大陆东南战场奋战7年。在这支队伍中,台湾少年团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武夷山的苍屏峰,至今还保留着“打倒日寇,保我中华”、“台湾少年团到此一游”的两方石刻。这是抗战期间,筹组于崇安县(1989年改名武夷山市)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在碧水丹山的铭志和记游的见证。日寇侵华,山河破碎。当局深恐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沿  相似文献   

4.
深切缅怀 永远纪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台湾少年团,是李友邦将军远见卓识的一个非凡表现。他认为台湾的革命和建设决非一代人所能完成,必须培养接班人,才能把革命事业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为了办好少年团,他在当时国内出现的许多儿童团体中寻找帮助。在许多儿童团体中,他看中的新安旅行团,历史最久、影响最大,成立于1935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当时还在桂林工作。1940年初,李友邦邀请新安旅行团派干部帮助台湾少年团工作,希望把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传下去,把台湾少年团建成像新安旅行团一样的好团体。于是,我和徐光两人建成工作组,被新安…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2月22日,适值抗日爱国的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诞辰60周年纪念日。追忆当年该队、团参加祖国抗日战争的光辉业绩,对当前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_台湾革命领袖李友邦创建和领导的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始终高举爱国抗日的大旗.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与祖国人民并肩战斗。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台湾革命与祖国革命紧密结合一该队、团的革命宗旨,一开始就确定为“保卫祖国,解放台湾”。这表明受日本殖民统治40多年的台湾同胞,始终牢记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同胞是中华…  相似文献   

6.
元非 《台声》2009,(3):41-41
1939年2月22日,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协助下,台湾著名爱国人士,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李友邦,以流亡闽北一带的台湾同胞为基础,在浙江金华组建一支由台胞组成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  相似文献   

7.
胡文生 《台声》2006,(12):35-37
2006年10月20日,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开馆典礼和李友邦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浙江省金华市隆重举行。台湾义勇队纪念馆位于金华市酒坊巷84号原台湾义勇队旧址。68年前,台湾著名爱国抗日将领李友邦将军在这里组织成立了台湾义勇队和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开展抗日活动,并在此活动了三年多时间。台湾义勇队是台湾同胞在大陆进行抗日活动人数最多,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组织,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抗日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为海峡两岸中国人所永远怀念。金华市人民为自己拥有这段历史而感到骄傲,当地政府部门决定修复台湾义勇队旧址,并在原址上…  相似文献   

8.
李艳 《台声》2006,(12):39-40
年少志向高祖籍福建的王正南,现用名林云。湖南省台联名誉会长。出生于台南,今年81岁高龄。1939年初黄埔二期学生、台湾著名革命志士李友邦将军组建台湾义勇队和台湾义勇队少年团(简称台湾少年团)时,他积极响应,报名参加,是台湾义勇队的元老成员。“第一批队员仅有24人,连我在内一共6个小孩,都是李友邦将军从福建崇安带过来的。”王正南回忆说,当年自己只有12岁,崇安是台胞流亡回内地后受迫害而被集中的地方,也是李友邦将军组建抗日的台湾义勇队发源地。王正南的父亲是抗日积极分子,因在台湾遭日本殖民者通缉,才举家迁居福建。李友邦将军发…  相似文献   

9.
我和李友邦将军的遗孀严秀峰女士、湖南省台联名誉会长、原台湾少年团团长林云同志三人被聘为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名誉馆长,我内心深处感到万分激动。我曾在1940年至1944年,受李友邦将军的邀请,由国内著名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派遣,在台湾少年团和台湾义勇队工作过4年,担任过台湾少年团的主任指导员和台湾义勇队指导训练组组员,这是我在青少年时代最值得追忆的时光。2002年9月,我来金华旅游修养一周,重游旧地。凭吊了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当年战斗和生活的旧址,心中感慨万千。我当即给市委书记黎路同志写信,建议将原酒坊巷18号辟建…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1)
<正>1999年,我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接待台盟中央组织的老盟员参访团时见到了林云老人。相谈之中,知老人原名王正南,台南人,是1940年参加台湾义勇队少年团的抗日老战士,又是1951年参加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老盟员。此后,我从各种史料中读到了林云老人即台胞王正南的更多事迹,心里肃然起敬。兹介绍两张老照片以纪  相似文献   

11.
正座落崇溪河畔新落成武夷山赤石暴动纪念馆,为了缅怀抗日将士,收集整理了70年前在武夷山台民难民所组建的中国首支由台湾同胞组成的台湾抗日义勇队,台湾少年团从武夷山开赴抗日前线,在浙东、浙南、闽南一带坚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抗日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抗日史迹已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5)
正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为了进一步缅怀抗日将士,座落崇溪河畔5年前落成的武夷山赤石暴动纪念馆,收集整理了75年前在武夷山台民难民所组建的中国首支由台湾同胞组成的台湾抗日义勇队,台湾少年团从武夷山开赴抗日前线,在浙东、浙南、闽南一带坚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抗日重要  相似文献   

13.
遗址背景:抗日战争初期,蒋介石和广东陈济棠当局有矛盾,而广东群众抗日情绪日益高涨的形势,迫使当时国民党广东军政当局不能不讲些抗日民主,容许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一定的活动自由和出版自由。于是各方面宣传抗日的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农工党(当时称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农工党的前身)在1937年春到1938年10月广州失陷前的近两年时间里,先后出版了《南针》、《抗战农村》半月刊、《抗日青年》半月刊、《抗战华侨》旬刊四种刊物,宣传抗日。除办报宣传抗日外,他们也积极到农村宣传抗日,在敌后区组织武装力量打游击战。由此…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回到祖国怀抱50周年了。台湾同胞在日本殖民者统治下,进行了长达50年艰苦卓绝的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时已经在祖国大陆的老一辈台胞,纷纷参加抗日斗争,此后又有一大批居住在台湾和侨居海外多地的台湾爱国人士,纷纷奔回祖国大陆,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也是当时在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斗争的台湾同胞发自内心的口号。  相似文献   

15.
试析台湾民众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民众党是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期间,在台湾岛上建立的第一个台湾人的政党。它从1927年7月成立起,到1931年2月被日本当局强行取缔为止,前后存在时间还不满四年。但是,它在当时台湾抗日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在谈论二十年代台湾的抗日斗争时不能不提到它。  相似文献   

16.
回忆当年跟随李友邦将军参加台湾少年团,投入祖国的抗日战争岁月,更加深切怀念我们最敬爱的李总队长。他是台湾同胞爱国爱乡抗敌保国的一面旗帜。台湾人民受尽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欺压,许多不愿当亡国奴的台胞纷纷迁徙祖籍地来谋生。万万没想到,且对8年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国民党政府以安全为由竟将居住在福建沿海的台湾同胞视为异类,全部押送到荒僻的闽北山区崇安县,我父亲原在闽南泉州开牙科诊所,是个安分守己的牙科医生,也难幸免。诊所被封,家宅被抄,父母带着兄弟姐妹像囚犯似的被押送到崇安,关进“台民垦殖所”,过着非…  相似文献   

17.
肖朝红 《台声》2006,(9):45-45
日前,台盟浙江省委会、浙江省台联收到金华市政府办公室的提案答复函,由这两家单位在浙江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联合提出的提案《台湾义勇队旧址修复工作刻不容缓》已被采纳,提案建议金华市政府将金华原“台湾义勇队”旧址收为国有并加以修复。目前,这一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旧址已被金华市政府收购,开始动工修复,将于8月15日修复完工。1939年初,台湾著名爱国人士、黄埔军校学员李友邦将军发动在大陆的台湾同胞参加抗日活动,先后成立了“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义勇队队址和少年团团部就设在金华市区酒坊巷,他们在这里开展对敌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8.
“七七”卢沟桥事变那年,我刚从天津南开中学高中毕业。那时沦陷区的百姓,特别是青年学生,看到日本人飞扬跋扈、无恶不作,不甘于做亡国奴的感情非常强烈,抗日情绪十分高涨薏。当时我们的普遍思想是希望国民党能打一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抗日杀奸团”组织,进行杀汉奸、烧日本仓库等活动。我家住天津英租界。那时的英法租界是个避风港。1938年8月,与我同住一条胡同的一个中学生,把一个叫孙大成的人介绍给我。孙大成向我介绍说“抗日杀奸团”是以青年学生为骨干,从事抗日活动的组织。他问我是否愿意参加。我表示愿意,于是正式参加了“抗  相似文献   

19.
吴艺煤 《台声》2014,(3):70-72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台湾同胞胸怀“保卫祖国、光复台湾”的信念,回到大陆参加抗战。75年前的1939年2月22日,台籍志士李友邦芷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这支活跃在大陆东南地区抗日前线,以台湾川胞为主体、以抗日救亡为目的的抗日队伍,在抗日宣传教育、战地医疗、生产报国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晓波 《台声》2003,(2):19-21
心情郁卒不愿与人来往我知道“萧道应”的名字,当是1980年在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的期间,我第一次有机会到美国,尽量搜集台湾戒严时期在岛内禁绝的台胞抗日史、光复前后和“2·28”事件白色恐怖的资料。在哈佛期间认识了波士顿学院的潘毓刚教授,他和丘念台之间有亲戚的关系,他告诉我回台湾后,可以去找在调查局当法医的萧道应。他只告诉我,萧道应以前是政治犯,现在不太愿意与人接触,找他也要小心引起特务的注意,别的,毓刚兄就没多说。当时研究“2·28”和白色恐怖还是禁忌,我自己又是禁忌中人,总不能到调查局去找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