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词出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以发展促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就业促进法和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措施,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2.
颜晓箐 《就业与保障》2008,(3):F0003-F0003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2月25日在福州召开,会议提出2008年福建省劳动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表示今年将大力促进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4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0万人。  相似文献   

3.
姚建华 《群众》2009,(1):49-50
近年来,我们泰州市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这次国际金融海啸的不利形势下,经过积极应对和多措并举,2008年至今,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净增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4%,  相似文献   

4.
2010年来,建瓯市通过开展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做好企业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分析、多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系列工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10年6月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09%,比年任务4.4%低1.3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22人,  相似文献   

5.
于凤霞 《群众》2023,(8):26-27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事关百姓每天的生活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大局。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并将“新增城镇就业”指标上调至12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继续维持在5.5%左右水平。报告充分肯定了数字经济对我国稳就业的重要作用,过去五年里,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加速期,数据要素红利加速释放。  相似文献   

6.
张志勇 《群众》2020,(4):19-20
“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就业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做好就业保障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近年来,金湖县紧紧围绕推动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对标找差、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创成业保就业”“三项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全民创业潜力、释放创业活力,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全县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2个,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私营企业3186家,吸纳就业1.82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2%的较低水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8年,金湖县就业创业工作被省政府通报表彰,成功入选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  相似文献   

7.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的预期目标为1000万人以上。从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提出这一就业目标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自2006年以来,我国历年城镇新增就业都在1000万人以上,2013年达1310万人。同时,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不断提高。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城镇新增就业量,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世界》2007,(4):63-63
一、就业再就业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2006年,全省共创造城镇就业岗位57.56万个,比上年末增加0.42万个。增长0.7%。城镇新增就业45.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9万人,增长0.6%.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6万人,增长0.7%。其中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6.7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63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6%,比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12,(8):55-55
6月25日,沈阳市沈河区滨河街道六合社区承办了街企牵手就业创业用工信息大型招聘会,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供需平台。  相似文献   

10.
乐业在民     
各级党委、政府鼓励创业、扶持就业。2012年1—11月份,全省新增城镇就业89.8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8.4%。岁末,杭州市江干区彭埠村经济合作社出台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只要取得网上创业认定证明,只要雇佣的是彭埠社区的失业人员,并为其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一年以上,就可以按照每安排一个就业人员一次性奖励1000元的标准获得奖励。"这对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彭埠人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14,(4):10-10
正7.5%,1000万。这是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的两个数字,前者是2014年GDP的增速目标,后者是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的下限。2013年中国GDP增速目标为7.5%,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900万。也就是说,2014年中国在GDP增速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将就业目标净增了100万。这也是2009年以来中国首次提高城镇新增就业指标。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吉林省劳动保障工作紧扣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吉林这一大主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年共创造城镇就业岗位57.56万个,完成年计划的115.12%;全省“零就业家庭”中35665户实现了每户至少1人就业;符合条件的3.3万人及时享受到小额担保贷款资助,带动10.8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国务院在吉林开展的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如期完成,百万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实现了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新的养老保险办法覆盖面超过70%以上。国务院对吉林省劳动保障工作的评价是“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广泛参与,创业项目依托,政策资金扶持,典型引导带动”。并将其作为全民创业促就业“吉林模式”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3.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介绍,2011年,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22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低于4.6%的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快速增长,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4.
今年,吉林省松原市实施“一增,两个强化,三项活动,四个注重,五项系列服务”,简称“12345”工程,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增”: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通过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兴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努力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春节前夕,各省份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就业、教育、养老、医疗、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安排陆续公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地方两会里的民生温度让老百姓感觉暖暖的。稳就业:将加大力度保障重点人群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地政府均强调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四省提出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均在百万以上,分别是120万以上、120万、110万、110万,浙江提出新增城镇就业8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万人。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2004年,市劳动保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新举措,力争实现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2012年,福建省内高校毕业生和省外高校闽籍毕业生总数达到23.6万人,加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总数超过40万人,成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主体。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福建省政府于日前出台《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此作出具体部署,并从提高省级项目补贴、鼓励基层一线就业、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组织万名毕业生就业见习等方面,多管齐下,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江西政报》2006,(14):31-32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积极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16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07.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82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30.1%;困难群体就业4.2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40%;城镇登记失业率3.48%,低于4.5%的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王娟 《群众》2020,(9):63-64
就业,一头连着企业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是经济“晴雨表”、社会“稳定器”。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盐城市盐都区突出稳就业首位度,全力以赴保用工,千方百计扩就业,确保复工有人、就业有路、贷款有门、困难有助、补贴有道,推动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区新增城镇就业478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13人,分别占全年目标任务的47.87%、125.65%,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92%的较低水平,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漳州市芗城区劳动保障局采取积极措施做好下岗失业人员转移就业工作:一是深入企业,收集用工信息,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摸底,为企业和求职人搭建就业对接平台。二是继续做好失业保险的核定工作,强化失业保险的征缴于管理,掌握企业参保人员基本情况,为扩大覆盖面打好基础。三是加强《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和发放工作,做到应发尽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