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本体论的一元论王新生本体论是古代哲学和近代思辨形而上学的重要内容,而为万事万物寻求一个统一的本体论基础,并以此说明世界的多样性则是古代哲学和近代思辨形而上学的根本任务。自近代始,西方哲学中的许多流派对思辨形而上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动...  相似文献   

2.
哲学反思特指一种思维活动的方式。它是"不淳朴"的思维,尤其在自觉到思维与存在的差异性之后,为了寻求世界得以存在的本质规定,思维先行以自身作为对象审视,反省思想何以可能的条件。其运思的领域包括一切思想构成自身的根据和前提,使得哲学从深度和广度上发挥无限的批判效力。研究和探讨哲学反思的重要意义在于,突出地展现哲学理论思维的独特性质,因而,有助于进一步澄清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通过哲学反思能够最切近地理解哲学作为形而上学面向世界的特殊发问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海德格尔把大量思考指向了现代技术,他作此思考的意图并不是进行简单的技术现象层面约批判.而是为了批判现代技术背后的哲学思维方式。在海德格尔看来,这种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哲学思维方式在现时代已经终结了,哲学的任务应由“思”来完成,其实“思”仍然是一种哲学,海德格尔的意图并不是要终结所有的哲学,而是在探求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将红 《思想战线》2003,29(4):13-16
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批判是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对笛卡儿以来的近代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最早源于休谟。现代西方哲学由批判形而上学走向了对哲学存在价值的怀疑和否定。马克思扬弃并最终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马克思对形而上学本体论隐秘的二重含义进行了准确的区分,把以纯粹理性思辨为特征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从哲学本体论中剥离出来,以实践为基础辩证地否定了前者,从而焕发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巨大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5.
王群  尹建平 《求索》2008,(11):129-131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思辨法哲学一直是法哲学的主流,思辨法哲学以理性主义为基石,力图获得关于支配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思想的最终性普遍原则,由于其绝对性“狂妄”,使之近于“空想”。于是.实证主义法哲学找到了应有的理论地位,它打破了传统法哲学的纯理论的抽象思辨或逻辑分析的研究模式,积极运用定量的科学方法,为法哲学研究开辟了可行的道路。从思辨型法哲学到实证型法哲学的演进,法哲学实现了自我的批判与创新,这一过程通过对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理论和法学价值进行揭示与否定,对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精神、理想和价值进行适度阐发,实现了法哲学的整体革新。这一革新或思辨的过程也同时为我们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鲍威尔宗教批判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异化论”源自于黑格尔的“不幸意识”,最为鲜明地体现了鲍威尔宗教批判的锋芒 ,与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一起构成马克思由宗教批判向政治、社会批判过渡的理论前提。全面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之作为超越一切思辨哲学的根本性质 ,鲍威尔的宗教异化论是一个不可缺失的历史环节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个新的维度———宗教批判的维度  相似文献   

7.
在思辨中观照价值观是价值哲学的当代思路,而有意义的价值观总是价值思想,即对价值与存在关系的人为的思想构造。这种思想构造作为人类一切知识的共同本质,总是要以价值与存在的某种同一性关系为其不自觉的无条件的思维前提,价值哲学作为前提批判,就是要面对人类全部的知识领域,以价值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其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正聿在《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一书中系统确立了作为"思想的前提批判"这一独特的哲学体系。与早期的《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不同的是,这部著作进一步明确了三重哲学致思取向。第一重是以"哲学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这一哲学观为哲学致思统摄。在这一致思统摄下,前提批判构成了哲学观的自我定位。第二重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作为哲学致思内核。在这一致思内核中,前提批判构成了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存在方式。第三重是把"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一哲学史解释原则作为哲学致思格局。在这一致思格局中,前提批判构成了理解全部哲学史内在逻辑的一条独特的解释原则,凭此可以说,一部哲学史就是前提批判的思想史。  相似文献   

9.
汪帮琼 《求索》2007,(10):121-124
批判现代性困境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基本原则尚未形成充分清醒的认识。“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探讨最终陷入悖论,未能真正超越理性形而上学。与此相应,“现代哲学话语”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进行了戏剧性的解读,以致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显得自我矛盾,难以理解。面对“现代性哲学话语”,必须澄清唯物史观视野内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明确唯物史观与理性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分。否则,就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更无法走出“现代性哲学话语”现代性探讨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张丽霞 《前沿》2013,(15):48-50
当下时代,人们特别重视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足够地意识到,技术异化已经成为导致意义逻辑丧失的根据,而意义逻辑则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所在.美国思想家尼尔·波兹曼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进行哲学基础的剖析应该从技术的主要特征、技术的深层本质和分析技术的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从技术的主要特征看,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哲学前提是技术的双重属性;从技术的深层本质看,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道德哲学;从分析技术的思维方式看,思辨哲学的批判观念.  相似文献   

11.
车桂 《前沿》2012,(19):62-64
存在概念是欧洲哲学中深邃晦涩的形而上学概念.“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在《存在和诸哲学家》中,吉尔松阐述欧洲哲学中对于存在概念的四种本体论诠释,就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维森那和托马斯四个哲学家族的形而上学诠释.在托马斯的存在学说中,作为纯粹存在的存在行动,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法权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首先在内容上澄清了法哲学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即关于法的客观性及其本质。其次,在方法上消除了黑格尔头足倒置的思辨理性思维方式,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主宾倒置的批判方法,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世界观及其思辨理性思维方式的深刻批判,实现了对黑格尔整个法哲学体系的无意识颠覆,从而使自己的法权思想朝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叶德跃 《求索》2013,(9):117-119
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哲学思想的引进对中国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启蒙和变革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学术并无哲学之名,只有经学、子学、道学、理学、心学诸说。“哲学”一词,系日本学者西周引入。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标准来剪裁中国哲学,故引发“中国有无哲学”之争。争论中国有无“哲学”之“名”并无意义,关键在于中国有无“哲学”之“实”。未来的哲学将是文化哲学的崛起.从传统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而上学”。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先验政治美学是对政治和美学的先验存在论理解, 它掏空了政治和美学的认识论内涵和经验内容,对它们做了先验抽象化和形式化的处理, 进而使它们的科学概念哲 学化。 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性的理论建构, 重构出一种关于最美存在、 最美城邦和最美人性的存在论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作为纯粹理论的思辨形而上学。先验政治美学的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 二元论的, 哲学立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在其哲学发展过程中,有过人本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可以挖掘出一种先验政治美学。 但是, 在马克思建立了自己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之后, 马克思就超出了这种理解。 此后, 马克思的哲学表现为批判的革命理论, 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在方法论上, 是历史的、 辩证的。 对 马克思哲学做先验政治美学的理解, 无论是在方法论还是世界观上都是不得要领的, 这只有通过唯心主义的颠倒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异质于传统哲学,扬弃了实体主义的理论范式,建构了对作为内在性之主体性的实践根基。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才是可能的。康德先验哲学“哥白尼式革命”的主旨是反实体主义的思维方式,但为一次不成功的尝试。黑格尔哲学强调思想不仅是纯粹思维,而且是对象性事物的自身,向后倒退回至前康德的形而上学。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承续了康德的努力,初腾哲学运思之全新地平线。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语词形式,还是在哲学意义上柏拉图都是辩证法的创始人。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对话辩证法”与“思辨辩证法”。思辨辩证法被黑格尔辩证法所继承,奠定了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理论的基础;而对话辩证法则由苏格拉底所开创,有可能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通过批判旧哲学抽象思辨的思维方式,第一次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出发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把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物"强调人内在于物、物包含着人和人的实践,在肯定人的自然物质前提和物质对于意识具有本原性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人在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化、自然的人化以及意识的社会生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在哲学立足点、思维方式、"物"的理解、哲学研究对象、唯物主义彻底性以及哲学的内容、宗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8.
孙晓喜 《人民论坛》2012,(11):150-151
西方历史哲学在"体系的时代"中形成了一种思辨的历史哲学,在"分析的时代"中形成了一种批判的历史哲学,又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发展为一种"历史的诗学",展示了一个历史思维不断跃迁的逻辑过程。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下,历史性的思维得到不断的更新与提升,只有在历史的思维下,才能理解历史本身。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历史哲学包括两种,即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前者倾向于本体论上的指认,后者倾向于认识论上的审察。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作为历史哲学思维中逻辑上更为高级和成熟的形态,既不同于思辨的历史哲学,也不同于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它的理论立足点是人类实践活动,并以人的自由解放活动为价值尺度,解蔽历史真义,催发历史的生成,做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学不仅是一种哲学学说,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我们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它的“表象思维方式”,而遗忘了它的“本体论思维方式”。从“表象思维方式”和“本体论思维方式”两个维度理解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挥之不去的疑惑得到合理的解释,形而上学存在的合法性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