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秀全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太平天国的政治斗争和政权建设中也披上了宗教的色彩。近年来,有的学者据此断言,太平天国推行是的“西方中世纪神权政治”。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窃以为,洪秀全对基督数教义虽有利用的一面,但更主要的是对它的改造。他对基督教教义的利用并不是借以推行神权政治,而只是用宗教的形式点燃农民的反抗情绪,进行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其教义直接取材于梁发的《劝世良言》,在神学理论上比较接近原始基督教。洪秀全根据中国情况和农民战争的政治需要,对它进行了一番改造。他把基督教的平等博爱观,化为官兵互爱及经济上的平等思想,把宗教狂热化为农民的革命欲求;把宗教戒律仪式,改造为严格的纪律。这种对基督教的利用与改造,在太平天国前期,对发  相似文献   

3.
清史纂修是一件严肃的学术界的大事,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待之。其中关于“太平天国”研究的问题,要允许接纳“隔行论史”的不同观点。洪秀全并没有创立过“拜上帝教”。《清史稿》最明显的缺点是修史者的史观有问题。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革命是在洪秀全所创“拜上帝教”的基础上组织和发动起来的。拜上帝教也称上帝教 ,它宣扬上帝是独一真神 ,是人类主宰 ,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 ,“生前皇上帝看顾 ,死后魂升天堂 ,永远在天堂享福。”而世间的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 ,最作怪多变 ,因此上帝派儿子下凡 ,领导人们斩妖驱魔 ,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天下一家 ,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 ,容易为痛恨封建统治却又缺乏科学思想、信奉上帝权威的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 ,于是上帝教自然成为太平天国的精神武器。宗教对太平天国发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前期 ,…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近来拜读贵刊第9期“学术争鸣”栏目中《还洪秀全的历史真面目》一文,作者以其行云流水般的文笔、有据可察的史实、敏锐的思想给读者揭示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洪秀全。读来耳目一新,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历史人物评价。但是,读完之后,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与不解。我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向学生传授正确、客观的历史,还历史以真面目,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这么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一直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授。然而,自贵刊推出“历史人物评价”讨论之后,我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 太平天国虽然曾通过一些激烈的方式来极力排斥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而标榜其所尊崇的拜上帝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事实上,太平天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从太平天国对待儒、道、佛三教的态度看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道、佛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太平天国对佛、道二教的排斥,从酝酿起义到革命失败,都是极其猛烈的。洪秀全认为,崇尚虚无的“怪人佛老之徒”、“自中魔计,  相似文献   

7.
评价近代中国的人物和事件不宜因范式、标准的单一而削足适履,根本方法还是依据史实作客观评析。洪秀全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农民领袖,亦不足以划入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行列。《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不仅有重大缺陷,而且太平天国领袖并未视其为纲领。缺乏符合历史潮流的思想理论指导的农民运动和农民战争不可能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管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还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不能救中国。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旧中国不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以及为  相似文献   

9.
魏文华 《传承》2008,(21):24-25
太平天国这场曾经咤叱风云的农民革命运动从洪秀全率众起事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天朝"政权,仅仅只维持了十一年的时间就覆灭了,这引起后人无尽的深思。其中的教训实在太多,而最根本的教训,只有两个字:腐败。太平天国从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领袖人物就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我国近代反对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的大规模农民运动。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对外妥协和对人民加重压榨,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洪秀全于1843年在广东花县创立了拜上帝会,后到广西等地组织群众,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南征北战,于1853年3月占领南京并定都,改称“天京”,太平天国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