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书瑶 《法制博览》2013,(5):254+236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刑事诉讼规律认识的提高,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从立法上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我国目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刚刚确立,与国外先进法律制度相比,存在着诸多不足。本论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非法证据的概念、类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洋 《法制博览》2013,(1):155-156
"两个证据规定"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以非法言词证据强制排除规则、非法实物证据自由裁量排除规则、瑕疵证据补正规则为基石的证据排除体系。实践中,要做到恰如其分的运用这些规则,前提是要正确地区分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瑕疵证据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独特的规定,它的规定适应了我国当前刑事诉讼的实际需要,有其规定的合理性。理论上,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在违法程度、侵犯权益、对案件事实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在检察院的审查起诉实务当中,我们可以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审查案卷材料等方式来正确区分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以审判中心主义为重点的司法改革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非法证据的排除更是重中之重,大多数的冤假错案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刑讯逼供问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可以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和法治权威。基于此,本文简要说明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和价值,简述了该规则在我国的确立和完善过程,并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基础与核心,没有证据,一切诉讼活动都将成为无本之木。但是我国的证据立法却比较落后,在我国的刑事法典中,更是没有设立系统的证据规则,尤其是在证据的财政标准方面和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上,所以在司法实践中,证据的获得是否规范就会出现混乱的情况。本文结合实际,对刑事诉讼程序外证据效力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5.
路倩 《法制博览》2013,(7):115-11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否应该引入民事诉讼法,多年来在国与国内都颇具争议。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发展如火如荼之际,不免疑问,难道在民事诉讼中实体正义比程序正义更重要,公民的权利保障要让步于事实真相的发现?难道被私权利侵犯的基本权利价值比起公权力侵犯的基本权利价值而言,微不足道?本文中对民事诉讼中是否应该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出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法当中,证据制度是其中的基本制度,而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案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且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刑事诉讼案件的定案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为此,我国从刑事诉讼案件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旧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完善与修改,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新《刑事诉讼法》,从而令证据制度更加细化、科学,可操作性增强。在此,本文将以新《刑事诉讼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关于证据制度的完善与修改。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DNA分型技术的应用,法医物证鉴定实现了从否定向认定的飞跃.DNA分型方法日趋简化,PCR-STR分型、DNA测序已经实现仪器自动分析,大大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鉴定需求.本文就法医物证鉴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口供在证据学中称为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其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类型的非法证据在我国诉讼实践中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要转变这一情况,不但要求司法工作人员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职业素质,还要求法律确认沉默权,以区分庭前供述与法庭证言的效力。通过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完善相关证据程序,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与对应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9.
区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标准,是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系。间接证据指的是不能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形式。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运用规则,本文主要对间接证据的特征及其独特的运用规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政情     
《南风窗》2012,(25):18-18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刑诉规则明确排除刑讯逼供得到的证据为确保新《刑诉法》正确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11月22日公布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新增条文240条,一些章节的新增、修改内容多达80%。新《刑诉法》已经明确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原则,此次修改规定了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具体操作程序:非法证据排除制  相似文献   

11.
李鹏举 《法制博览》2013,(10):207-208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全面修改,这次修改通过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彰显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刑事证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法的核心,体现着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其变化也与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精神一脉相承。本文从研究刑事证据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出发,揭示了通过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人出庭制度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等方面彰显出的司法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洋 《法制博览》2013,(11):198-199
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对"如何采信行政机关获取的言词证据"这一问题的规定,与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是发生了冲突,笔者根据自己的一点认识,结合这种立法现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出了明确规定。分析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更好地贯彻执行这项内容。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修订后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含和意义、界定、诉讼阶段与排除机关、启动程序等几个关键环节,加深了对新修订《刑事诉讼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毒品案件刑事诉讼过程中,毒品鉴定结论作为一项指控犯罪的原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正是因为其在毒品犯罪案件证据锁链中的关键地位,辩护律师在进行毒品案件刑事辩护中即应当该鉴定结论作为重要的辩护突破点予以深入研究,从而从刑事辩护的证据角度为被告人争取最优的辩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法医物证学作为一门将司法鉴定同自然科学相整合的学科,不但涉及要素多、囊括内容广,且兼具繁复性和实用性。近年来,DNA鉴定技术在法医物证检验中的应用愈发普遍,为检验工作带来诸多便利。提高DNA鉴定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已然成为助推法医物证检验工作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的有力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就DNA鉴定技术在法医物证检验中的相关应用要点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2005年引入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但对于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我国证据体系中的定位,法律却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侦查询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能否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在刑事诉讼中又是作为何种证据使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与讯问笔录是什么关系,二者内容有出入时,又应该以何者的效力为准,这些证据立法上的空白都应该尽快被填补。  相似文献   

17.
品格证据发端于英美法系国家。是英美法系证据规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证据体系,有关证据制度的原则和内容、审查证据的程序散见在《刑事诉讼法》的一些章节中,有关良好品格证据对未成年被告人定罪量刑的相关性以及不良品格证据是否应被采纳或在什么情况下作为证据采纳,我国刑事诉讼法均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品格证据的可采性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在少年刑事审判中,如何更好地对国外未成年人的品格证据制度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采纳,建立具有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符合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实践要求的未成年被告人品格证据采纳规则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8.
陈笑笑  应韬 《法制博览》2014,(1):196+195
证据是准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恰当裁量刑罚的基础,是保证案件质量的"生命线"。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分,是指案件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根据证据推断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唯一。证据是办案的基础,定罪的前提,是完成刑事诉讼任务的保证。比如强奸案件,由于其本身的私隐性等特点,决定了此类案件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呈现证据单一、客观证据少、书证少、直接证据少,相反的间接证据多、言词证据多等状态,故对与强奸罪的证据如何认定以及标准等问题就更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璐 《法制博览》2013,(10):241
证据作为刑事诉讼的基础,对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具有重要作用,证据制度的改革是正确定罪量刑和公正审判的保障,可以有效的防止冤家错案的发生。针对我国多年来冤家错案以及刑讯逼供等问题,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改革将进一步改善刑事诉讼案件的处理结果。本文简要分析证据制度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改革,并通过对其中的修改要点加以分析发现证据制度改革对刑事诉讼案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琪 《法制博览》2024,(1):106-108
法医DNA检验技术在过去的三十年内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攻破刑事案件和处理司法鉴定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在应用法医DNA检验技术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特殊案例,例如下文介绍的性反转案例。这些特殊案例应该引起从事法医DNA检验技术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鉴定人员需要在日常检案中,对于性反转等特殊案例有所了解,尊重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给予委托人合适的建议,拨开他们侦破案件时的迷雾,为他们在攻破案件的道路中提供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