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彦霖 《法制博览》2024,(7):112-114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随之逐年增长。交通事故的频发不仅会造成伤者人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还会给伤者带来严重的精神损害。伤者为了获取治疗期间各项赔偿金额,需要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法医临床鉴定作为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的重点机构,其伤残鉴定结果关系到受伤者后续的赔偿数额,对伤者提起诉讼至关重要。文章以1例交通事故致右眼损伤的伤残鉴定为例,根据伤员的受伤程度及治疗情况,结合现行伤残鉴定标准进行分析,为伤者提供公平、公正的伤残等级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7例交通事故所致髋臼骨折伤残等级案例,总结髋臼骨折鉴定的鉴定要点。方法:对2022年度笔者所受理的髋臼骨折伤残等级鉴定案例的性别、年龄、是否手术、伤残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髋臼骨折伤残等级与年龄因素存在一定关系,与性别、鉴定时机的关联性不明显。结论:因交通事故导致髋臼骨折且年龄较大者,即便行髋臼内固定术,也应考虑存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喻斌  沈春友 《法制博览》2022,(14):99-101
本文主要分析颈髓损伤的法医学伤残鉴定情况.文中选取了颈髓损伤的22例患者,于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对这2例颈髓损伤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伤病关系进行分析.由于颈髓损伤在法医学鉴定中较少,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需要分析其因果关系,秉持公正和客观的原则进行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上下颌骨骨折致张口受限的法医学伤残评定。方法:通过法医鉴定工作过程中所见的1个案例进行分析。结论:法医工作者在法医鉴定过程中,必须结合相关影像学资料及临床检验所见,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作出伤残等级鉴定。  相似文献   

5.
彭立 《法制博览》2023,(10):103-1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在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法医鉴定案件中选取30例脊柱损伤患者,均接受MSCT、MRI检查,参照病理学诊断结果,记录MSCT、MRI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评估不同检查方法对脊柱损伤类别和伤残等级的鉴定效果。结果:MRI联合MSCT对不同类别的脊柱损伤检出率均为100%,较单一检查结果相比均有明显差距(P<0.05);与病理学伤残等级诊断结果相比,出现两例误诊,分别为将2例八级鉴定为九级、将1例九级鉴定为十级,总符合率为90.00%(27/30)。结论:MSCT、MRI联合诊断对脊柱损伤伤残等级鉴定的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肋骨骨折是法医鉴定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各类意外事故、肢体冲突、摔碰等外伤均可造成肋骨骨折。法医鉴定中,明确外伤导致的肋骨骨折根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要求,经常关乎损伤程度和伤残等级的等级确定,笔者结合工作经历,分享了关于肋骨骨折的成伤机制、法医学鉴定方法等内容,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与交通事故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提升鉴定能力与水平.方法:根据法院提供的鉴定材料(受伤以来的医院就诊资料、影像学检查资料等)结合法医学查体、法医学阅片等进行法医学鉴定分析.结论:被鉴定人顾某左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与本次交通事故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建议外伤为完全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华  剪宏伟  朱宏亮 《法制博览》2023,(24):121-123
骨盆骨折是法医学鉴定中较为常见的损伤,骨盆环的受力较为复杂,在站立位与坐位时受力不同。目前伤残等级鉴定中将骨盆骨折分为四型,损伤程度鉴定中分为三型。骨盆损伤的应力分为外旋力、侧方挤压力(内旋力)、垂直剪力三种,以及前述三种应力的两种以上混合,这些力均可威胁到骨盆环的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等。在鉴定工作中需针对鉴定标准规范要求,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验方法,谨慎评价骨盆骨折后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畸形愈合程度,客观、公正地出具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9.
张晓龙 《法制博览》2023,(29):103-105
髋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大关节之一,在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案例中都极易发生损失。《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规定了髋关节的损伤可能会达到十级伤残至七级伤残的程度。实际中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会对髋关节损伤的伤残评定造成影响,如伤者在之前已进行过髋关节置换术。对于特殊情况,现有规定并不完善,容易导致实践中的冲突。除此之外,现有规定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应参照国际先进经验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健康权纠纷类案件中,伤残鉴定报告是认定伤者是否达到伤残,几级伤残的重要证据,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中亦是根据伤残鉴定认定的伤残等级来确定伤残赔偿金的数额的,如果伤残鉴定报告有问题,其作为证据的证明效力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于失去证明的效力,因此,伤残鉴定报告在健康权类纠纷案件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当事人双方重大或者是较为重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蔡焱伊 《法制博览》2023,(17):99-101
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伤残评定以及损伤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究,促进法医鉴定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方法:采取医学数据统计方法,选取了上海润家司法鉴定中心2019年1月-2021年3月这段时期,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98例伤残评定案例展开详细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得知,在本次研究的98例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当中,有44例经过法医临床学鉴定构成了伤残,在研究对象当中所占的比例为44.9%,按照国家《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鉴定标准得知,从整体来看,本研究的98例案例当中,大部分为9级以及10级的轻度伤残。在损伤特征方面,本次研究的98例案例当中,大部分呈现出瘢痕和色素沉着的情况,再就是呈现出牙齿缺失及折断的特征。结论:通过分析得知,在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案例当中,呈现出较高的伤残率,不过主要为轻度伤残,大部分患者的伤残度不高。此外,在颌面部牙齿损伤当中,主要是依据牙齿缺失及折断的数量以及程度来进行评定的,不过基本上评残级别都不高。  相似文献   

12.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以及附属腺(又称前庭大腺)组成;外生殖器(即女阴)包括阴道、外阴、会阴。本文主要对女性生殖器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时机、鉴定实施、伤病关系等进行探讨,笔者对我国伤残等级鉴定行业标准中有关条款进行分析,并对有关问题提出观点,以期为广大鉴定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法医临床鉴定中,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髋部骨折较为常见,尤其老年人突出,常因其存在自身疾病或既往损伤等原因,赔偿方对此问题会提出疑问,此时需要在进行伤残评定同时对损伤与疾病因果关系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余坤 《法制博览》2024,(2):87-89
损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法医学鉴定,需要具体了解损伤原因、伤情严重程度、伤情所致不良后果,进而为司法鉴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着损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法医学鉴定展开讨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在具体了解案情、病史的基础上,进行法医学鉴定,得出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法医临床鉴定方式,并为司法机关提供判定结论。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T司法鉴定中心收治的121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脾破裂原因与临床表现,并完善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最后开展法医鉴定。结果:脾损伤等级:76例为重伤二级,25例为轻伤一级,20例为轻伤二级;脾裂伤等级:53例为Ⅰ级裂伤,31例为Ⅱ级裂伤,22例为Ⅲ级裂伤,15例为Ⅳ级裂伤;经临床治疗后,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5%;伤残等级:76例为八级伤残,11例为九级伤残,17例为十级伤残,15例不构成伤残。结论:运用法医临床鉴定能较为准确诊断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伤残等级,并为司法机关提供合理鉴定结论,有助于案件处理与赔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涵 《法制博览》2024,(8):109-111
脑积水并非一种单一病变,而是由诸多病理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所致的一类疾病。当各种病变造成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等情况下,均可引发脑积水。颅脑损伤后可以造成颅脑创伤后脑积水,是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的常见内容。本文通过对颅脑创伤后脑积水的发病机制、分类、影像学检查、法医学鉴定等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鉴定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因布氏杆菌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若临床实践中未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易误诊误治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遗症.通过检索知网等文献库,发现关于布氏杆菌病的文献,主要内容几乎均与布氏杆菌病诊断和治疗相关,鲜有传染布氏杆菌病后评定伤残等级的报道.本文对工作中被传染布氏杆菌病致截瘫的伤残等级鉴定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伤残等级鉴定及相关临床...  相似文献   

18.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已明确规定,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工伤的认定部门,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应由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依据国家制定的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对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护理依赖进行等级鉴定,共分为10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816例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医学特征,为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的研究积累素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西南某省多地2013-2019年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816例,依据未成年伤者信息、动机、致伤物、案发地、案发时间、损伤类型、部位和程度进行分类,并对案发地和致伤物、动机和案发时间作关联分析。结果:所涉及的案例中,伤者多为男性(86.0%)、农村户籍(72.0%);以原发性损伤(94.1%)评定多见,损伤部位主要为颅脑、脊髓(29.3%)和脊柱四肢(18.5%),损伤程度以轻微伤(35.6%)和轻伤二级(33.9%)为主;动机以激情(74.7%)为主,案发地主要在公共场所(78.9%),致伤物以锐器(48.2%)和钝器(42.0%)为主,多发生在秋季(31.2%),且晚上(34.7%)和下午(25.4%)是高发期。不同案发地中动机、致伤物和案发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有一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应积极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伤害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一例儿童左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并胫神经损伤,进行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的案例,探讨儿童左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并胫神经损伤鉴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提升临床法医师的鉴定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