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瑾 《法制博览》2024,(2):121-123
法律援助起源于英国,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政府通过设立法律援助机构的方式,为相应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在维护这些群体的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比较于城市地区发展而言,农村地区不仅经济薄弱,在权益保护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而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构建与运行角度来看,并没有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倾斜,从而导致在农村基层地区法律援助的运行中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法律援助程序规定不合理,法律援助的方式传统、单一,法律援助经费法律保障不完善三个方面。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基层地区群众的法律权益,本文对法律援助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群体属于弱势群体,需要特殊的社会关怀和法律保障。“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弥补了程序法中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部分缺憾,现阶段在我国建立该项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李文华 《法制博览》2015,(2):223-224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政府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组织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工作人员,为经济困难而请不起律师符合援助对象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较晚,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经费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从事法律援助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法律援助立法体系不完善、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够等。本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争取政府财政拨款、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提高从事法律援助专职律师人数,提升整个法律援助队伍素质;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援助法;深入宣传,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周小春 《法制博览》2023,(31):88-90
刑事法律援助的本质是国家保障法律规定的特定对象,即那些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或者存在其他困难的公民获得辩护而制定的一项制度。为保障刑事法援案件质量,各地司法机关纷纷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探索提高刑事法援案件辩护质量的新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刑事法援案件辩护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提高刑事法援案件辩护质量的建议。作为法律援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刑事司法救助制度,其设立目的是保障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中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获得律师辩护。  相似文献   

5.
公益法人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被《法律援助条例》排除在援助对象之外,而现实中存在经济困难并需要法律援助的公益法人却又并不少见,且困难程度也并不低于自然人。由于现实需要及立法与司法上均有先例,建议以列举方式将公益法人补充进援助对象的范围。同时在审查时从公共利益、援助可行性和必要性、胜诉的执行等方面考虑予以适当限制,从而更好的实现法律援助之目的及其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工会博览》2008,(1):22-22
工会法律援助是指工会为行使维护职能,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为需要法律援助的职工提供免费或减收费用法律帮助的一项专门活动。工会法律援助一般是由工会或由其成立的专门组织及成员为援助主体,对职工及其关系人给予法律援助、救济。因此,工会法律援助也可称为工会法律救助、工会法律扶助。  相似文献   

7.
《工会博览》2023,(25):18-19
<正>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薪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对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等工作做出部署安排。行动目标聚焦解决拖欠工资等侵害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问题,重点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畅通维权渠道、强化执法服务、加大法律援助,推动政策法规知悉度更高、企业用工更规范、农民工权益维护力度更大、法律服务可及性更强、促进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得到更好维护。  相似文献   

8.
高校法律援助已逐渐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当前高校法律援助中存在着案件来源狭窄、援助时间不灵活和学生身份无法出庭诉讼等缺陷问题,利用线上模式开展法律援助,建立线上客户端以及开发APP能拓宽案件来源、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的合作,能有效克服当前高校法律援助缺陷与不足,也能为法律知识的普及提供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社会网络与其权益保障之关系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社会网络与其权益保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社会援助体系,青少年的社会网络对其权益保障起着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青少年权益遭受侵害的重要来源正是其社会网络,而青少年在权益遭受侵害时又多会求助于自己的非制度性的社会网络,并且青少年社会网络的结构要素如网络规模、角色类别次数等也是其权益遭受侵害的生成性因素。在青少年权益保障中,社会网络承担的是“守门人”角色,围家应当承担的是“守夜人”角色。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视之,不仅可以看出青少年维权的缺失面,也可为其权益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睦 《工会博览》2010,(18):12-13
黄乐平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国联律师事务所律师.一直致力于职工维权事业.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工伤维权网站——中国工伤损害赔偿网。先后荣获“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律师等称号.  相似文献   

11.
特殊儿童权益保护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为保障特殊儿童的发展权与生存权等各项应有权利,从法律保障、社会支持以及教育项目等角度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本文在分析世界儿童组织发布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归纳国外特殊儿童权益保障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特殊儿童权利保护的现状,从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提出加强我国特殊儿童权利保护的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少年司法中律师作用发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律师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应担负法律服务和心理帮助双重职责。未成年人案件讯问时应率先实现律师在场权,律师应积极为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中请取保候审,并发挥在社会调查、法庭教育以及社区矫正中的作用。应把未成年人作为法律援助的“优先群体”,扩大人民法院未成年案件指定辩护的范围,合理界定指定辩护的时间,切实推动“有效刑事辩护”。  相似文献   

13.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将刑事法律援助活动延伸至公安侦查阶段,即在公安机关一立案,经过第一次讯问后就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实际情况为其申请法律援助,可以真正的实现全程的法律援助,能够更好的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全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还可以拓展至特殊的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盲、聋、哑人及可能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这对于惩罚犯罪,宣传法制,保障社会安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超 《法制博览》2024,(8):106-108
法律援助是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法律援助律师是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重要力量。《法律援助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法律援助律师可以承办法律援助案件,2023年8月司法部公布新修订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进一步将法律援助律师纳入服务承办人员范围进行管理。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法律援助律师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提供法律援助的效能。本文旨在探讨法律援助律师的发展困境,从基层实践的视角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岳忠强 《工会博览》2009,(3):112-112
“我国当前的法律筐架,能支撑万忆经济刺激计划下的政府采购吗?”这是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曾富国在“2008公共采购国际论坛”上提出的问题。这再度引发了我们法治社会建设性下的政府人去深入地思考,反诂,探索,力求能够觅寻一条有理、有利、有节的公共采购法治之路。本文意从当前我国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之间存在冲突“打架”现实出发,探索一条“和谐劝架”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伟 《法制博览》2023,(10):94-96
法律援助制度的核心是为了弥补当下我国在刑事辩护领域的空缺,以使得被追究法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能够在面对控方的指控时,通过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律师的帮助,更好地行使辩护权。当前我国在坚持辩护律师全覆盖的大背景之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仍需要看到的是,由于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创制的时间较短,目前仍然存在着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不高、经费不足以及供需矛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辩护律师全覆盖的研究视角出发,着重分析自《法律援助法》出台以后,我国在法律援助方面所进行的有效改进,以及现阶段该制度尚存的困境和问题,以此对于今后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意义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15年美国德克萨斯州贫困者辩护委员会联合科尔马县和县刑事法院合作试点实施了选择辩护人模式,允许贫困被告人根据法院提供的律师名单选择法律援助辩护人。试点结果显示选择辩护人模式对提高法律援助辩护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我国,法律援助案件辩护质量不高一直是刑事法律援助的顽疾。该问题的形成既源于法律规定的漏洞,又与指派辩护人模式的固有缺陷有关。选择辩护人模式改革的成功为我国解决刑事法律援助辩护质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借鉴选择辩护人模式的合理内核,从国家责任、律师资源和权利保障三方面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进行完善,以达到改善刑事法律援助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宋琦 《法制博览》2023,(6):157-159
在社会实践中,针对极为特殊的未签订劳动合同,无法对于受伤职工进行权益保障的问题,当前法律建设法制优化中要正视这一存在的现实问题。用人单位拒绝承担工伤责任、拒绝对于员工进行后续的权益保障等,不符合法律要求,但针对工伤认定中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无法确认的情况,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在明确事实劳动关系具体形式的基础上,使各个认定主体各自承担责任,确保工伤认定过程中认定的有效。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来利益变动频繁、纠纷多发的农村,农民群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时,由于机构设置、援助途径、处理范围、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原因,法律援助还是没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本文将对目前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在合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农民群体突发事件的法律援助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任寅静 《法制博览》2013,(10):184-185
法律援助通常指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予以减免费用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于2003年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工作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法律援助工作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我们改进工作,促进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