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度的崛起已经不再只是可能,而是正在成为现实。印度崛起一方面将使解决中印边界争端更加复杂化,同时又为两国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中印在地区层面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但在全球层面的合作将增加。两国未来要管控和处理好边界问题,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其他矛盾。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与我国存有领土争议面积最大的周边国家,中印边界冲突问题是关系我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麦克马洪线”的划定是否具有国际法效力是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核心,也是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基础和前提。2005年《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的达成使这一问题更加明朗化,中印双方应把握机遇,因势利导,进一步推动两国边境问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与我毗邻的大国。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在50年代,两国关系十分友好,是当时我国对外工作重点国之一。印度是周恩来总理出访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印度总理尼赫鲁也是第一位来华访问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首脑。虽然从1959年至1962年因西藏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两国关系有过一段曲折,但到70年代关系又得到改善和恢复友好。周恩来总理积极维护中印友好,对印度以团结争取为主,对其某些消极面采取既争取又批评,既团结又斗争,有理、有利、有节、留有余地的政策,正确处理了两国关…  相似文献   

4.
中印两国在处理边界争端的过程中,都利用地图作为各自权利主张的关键证据。有关地图的边界画法是双方交涉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两国处理边界问题的不同的政策措施。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地图边界画法的演变,主要显示出中国主张所具有历史权利的突出特点,特别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认识和管辖能力的加强。印度画法的变化是英国以及英印政府在测绘、考察的基础上,在印度周边地区推行"前进政策",实施"战略边界"政策的结果。中国和印度的有关交涉,更涉及西藏的历史地位和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所拥有的主权这样关系重大的问题,因而具有更为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
1962年10月,中印两个亚洲大国因为边界争端而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极不愿意看到的。作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此前曾全面主持了与印度就边界问题举行的各种级别的交涉,为争取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尽了一切可能的努力。1960年初,他在中印关系全面恶化的形势下亲赴印度谈判,就是这种努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1955年8月,随着中国与尼泊尔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解决两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珠穆朗玛峰,在中尼边界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归属问题的解决,牵动着两国的切身利益包括民族感情。在中尼边界谈判进程中,两国领导人亲自就珠峰问题经过多次会谈、磋商,互相交换意见,在照顾到两国人民民族情感和宗教信仰寄托的情况下,终于使棘手的"珠峰"问题得到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解决。两国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成功解决"珠峰"归属问题的方法与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我们解决边界纠纷等诸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江沿 《党史文汇》2003,(5):14-15
周恩来的儒雅风度、过人的机智为中外人士称道,同时,他也是一位以谈话艺术见长的大政治家。“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1960年4月19日,周恩来应印度总理尼赫鲁之邀赴新德里访问。这次访印,周恩来的心情是沉重的。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矛盾争端。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用卑鄙的手段同我国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用秘密换文方式划出了一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按照这条线的划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的神圣领土从此成为英属印度所有。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继承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野心,继续…  相似文献   

8.
解决边界问题的典范──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廖心文秋天,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1956年的秋天,周恩来在北京迎来了中国西南邻邦的友好使者、缅甸联邦反法西斯自由同盟主席──吴努。吴努访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和中国领导人商谈,如何尽快解决中缅两国的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9.
姜长斌 《世纪桥》2005,(12):50-53
中国和俄罗斯2005年6月2日在 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换《中华人民共和 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 补充协定》批准书,这标志着两国彻 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根据补充协定,中方将从俄方收回部 分被占领土。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  相似文献   

10.
(1)196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着重解决两国边界未定界问题,从而揭开了发展中缅友谊的新篇章。缅甸总理吴努刚回国,便发来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从速访缅的函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共占全球四成,这两个高速发展的亚洲国家是近年投资者的宠儿。在这次人大会议记者会上,印度的记者便向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问及两国双边关系的前景,而温家宝强调,中国和印度两国不是竞争对手。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机构主权评级部高级信用评级分析师乔伊迪普·慕克吉对于两国经济发展的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纵观当今世界,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崛起可谓极其引人注目。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印崛起的态度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崛起屡屡遭受"敌视",而印度崛起则显得"民心所向"。世界究竟为何只谈"中国威胁"却不提"印度威胁"呢?中印整体情况对比从经济上看,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无论是印度还是西方国家都承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印度同为亚洲大国、世界大国和发展中大国,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两国的能源需求巨大,影响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未来两国能源消费仍将继续增长,中印两国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发展具有诸多相似性。但中印两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难题挑战却是不同的,印度比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能源供需矛盾,印度的再生能源体系有待大力度开发。中印两国在向外寻找能源的过程中,不仅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合作共赢关系,中印能源合作除了共同迎接"亚洲溢价"挑战外更主要的还有地缘政治战略考虑等。  相似文献   

14.
中缅2186公里长的边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政策为基础,通过"互谅互让"的友好协商和外交谈判,正式划定、勘定的第一条明晰的陆地边界线。长期悬而未决的中缅边界问题一朝得解,不仅彻底清除了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障碍,而且为新中国政府循此路径,全面、彻底地解决与邻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双边陆地边界问题,树立了一个"率先垂范"的成功样板,遗留给我们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15日是印度独立64周年纪念日,印度在首都新德里红堡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的大国,都创造了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两国各自的发展和影响使得世界对两国都刮目相看。中国在科技投入数量与质量、科技机制创新、选择突破点面、政府努力营造适宜的科技土壤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凡的业绩与可贵的探索,但印度的不少经验依然很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张本成 《党建文汇》2006,(12):22-22
上世纪40年代末,亚洲两大国家印度和中国先后迎来了独立和解放。由于有着相近的经历,两国在建国之初互相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而在1951年,当得知印度发生粮荒时,新中国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六次向印度提供了约66万吨粮食,赢得了印度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然而,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印度想继承英国在中国西藏种种“特权”的梦想,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事     
1胡锦涛会见印度总理辛格1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印度总理辛格。胡锦涛说,面对中印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双方要保持两国高层互  相似文献   

18.
柯西金借吊唁胡志明逝世之机秘密飞赴北京 新中国诞生后,中苏两国作为睦邻友邦,中苏两党作为兄弟党,一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但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党之间在原则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突出。到了60年代,随着两党两国关系的步步恶化,边界问题变得敏感起来。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并没有明确划定国界,两国边民以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的平原为界,世代友好。19世纪末,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的英国,开始染指我国西藏。  相似文献   

20.
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作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的综合较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非凡的政治胆识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研究60年代中国政府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打击地区扩张主义、解决边界冲突与矛盾所采取的原则立场,无疑有助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 中印边界全长2千公里,分东、中、西段,历史上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是中印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19世纪中叶以前,双方根据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传统习惯线,两国地图均按传统习惯线标画边界。然而,在英国统治了印度后,中印边界被打上了殖民烙印。在东段,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