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重点是纠正‘左’的错误。后来又出现了右的倾向,那当然也要纠正”。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反“左”防右,反右防“左”,在正确开展  相似文献   

2.
刘能杰 《求知》2001,(8):8-10
当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思想领域,存在着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错误思想,存在着一些与四项基本原则相抵触的错误言论。概括起来,无外乎是两种:一种是来自“左”的错误思想,一种是来自右的错误思想。邓小平早就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搞四个现代化,有‘左’的干扰。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着重反对‘左’,因为我们过去的错误就在于‘左’。但是也有右的干扰。所谓右的干扰,就是要全盘西化,不是坚持社会主义,而是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他的南巡谈话中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个战略指导方针,对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我们党反倾向斗争的历史启示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是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有效贯彻的重要条件.我们党70多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告诉人们:党的成长与壮大.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始终强调要防止和反对错误倾向的干扰。“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就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一、右可以葬进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认为,搞社会主义,搞四个现代化,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因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页)所以,我们既要反对从“左”的方面来干扰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又要批判从右的方面来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现在“左”的东西,主…  相似文献   

5.
自一八四八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开创了一个时代以来,反倾向斗争就成了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和保持无产阶级政党路线的正确性而斗争的重要内容。所谓反倾向斗争,主要是指反对从“左”的方面或右的方面背离或曲解马克思主义基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保证党的政治领导和政治任务的实现,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坚持两条战线上的思想斗争。所谓两条战线上的思想斗争,是指在党内和革命队伍内部进行的既反对“左”的错误倾向,又反对右的错误倾向的思想斗争。很显然,这是属于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斗争。进行这种思想斗争的目的,是克服和消除“左”、右错误思想的影响,保证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告诫全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各种干扰,指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是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提出的观点。1987年,他在会见一位外国领导人时指出:“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但最大的危险还是‘左”’。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一次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正确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对于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顺利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相似文献   

8.
全面正确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关于反“左”反右的思想,正确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c最近几年,有人极力把邓小平的思想和实践解释为只反“左”不反右,说什么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迄今为止,“防‘左’与反‘左’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反‘左’的成果是逐步建立了一套理论。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c”“反右则是搞运动多,搞理论少,虽有不少理论家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9.
第四讲防止“左”警惕右,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邓小平建党思想作了新的概括。把“关于纠正长期“左”的错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提高坚持党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王银胜《邓选(三卷)》关于“左”与右的问题,有许多论述。其中有一个著名论断,即:“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怎样全面、正确地去理解这些论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姚富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与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上反对错误倾向的正反经验,可以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左”或右是什么程度就反到什么程度,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正确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采取正确的态度与政策,对症下药,既要分清是非又要团结同志,维护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上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3.
坚持两条战线上的斗争,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是我们党在思想建设上一贯的指导方针.我们党在幼年时期曾几次遭受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危害,给革命事业带来惨重的挫折和损失.遵义会议后,党逐渐成熟和巩固.193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继续纠正第三次“左”倾路线、消除其影响的同时,又克服了抗日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在总结国际和国内的革命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要防止‘左’”.“左”和右一直是围绕着党的事业积极健康向前发展的两个方面.右的东西可以断送党的事业、“左”也同样可以断送党的事业.这是我们党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用沉痛代价换来的一条深刻教训.“左”和右从社会属性上看,是一个认识问题,是一种对革命和建设中一些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133页).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进行的斗争是在两条战线上展开的,一条战线是纠正“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左”的错误,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倾向;另一条战线是反对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倾向.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斗争中,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反和平演变的思想,是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长期的反和平演变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战胜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进攻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下,研究邓小平反和平演变的思想,具有十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邓小平反和平演变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从初步探索的认识看,可把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保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个思想由要坚持的政治原则,要反对的主要对象,要达到的目的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大号召全党: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既要反对那种企图回到“文化大革命”和它以前的错误理论、错误政策上去的“左”的倾向,又要反对那种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右的倾向。总政治部关于一九八三年全军政治工作要点中指出:清除“左”的思想影响,“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最近,我们围绕青年战士教育工作中如何清除“左”的思想影响问题,到两个师机关和部队中作了一些调查,与各级干部和战士共同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谢敬 《理论视野》2010,(12):56-57
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的反右派运动距今已经五十余年了。关于这场斗争的教训,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些谈话说的非常明白。他说“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实际上违背了八大路线,这一‘左’,直到1976年,时间之长,差不多整整20年”。近年来,随着对“左”的错误反思的深入,党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比如,对这场政治斗争,以前不仅说“严重地扩大化”了,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是指在开展两条思想路线的斗争中,偏离了正确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不是以正反左防右,或者相反,而是不是左就是右,纠正左的路线而又实行右的路线,纠正右的路线而又实行左的路线;不是过头,就是“不及”,总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从一种表观形式的形而上学跳到另一种表现形式的形而上学。例如:四个坚持与改革开放,“一手软一手硬”;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是必要的,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