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纪行     
华嘉 《民主》2007,(2):26-29
应宝桑教育基金会邀请,叶圣陶研究会赴台教育出版考察团一行八人于2006年12月29日至2007年1月7日赴台湾考察交流。在宝桑教育基金会的精心安排下,考察团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访问与交流活动。考察团从台北出发,先后途经宜兰、花莲、台东、屏东、高雄、嘉义、南投、台中、彰化,最后返回台北,环岛行程1700公里。在台期间,参观了台北大学、高雄师范大学附中、大理高中、鹿港高中,并就双方关心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与台北出版商业同业  相似文献   

2.
台湾旅美数学家陈文成博士,最近从美国回到台北探亲,不意竟横遭迫害,伤痕累累地陈尸于台湾大学校园。这起血腥的暴行,发生在自称是“民主”、“法治”的“天堂”台湾,时间是1981年7月3日凌晨。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9,(12):47-47
在台湾,提起周功鑫这个名字,必然要与台北“故宫”联系在一起。周功鑫自台湾辅仁大学法语系毕业之后,于1972年开启她在“故宫”漫长工作经历。她从基层导览解说员做起,历经外宾接待、秘书室干事、蒋复璁、秦孝仪两任院长的秘书、16年的展览组组长等职务的历练。在担任展览组组长任内筹划展览无数,包括1993年与法国博物馆界合作“印象派大师莫奈与其同时期画家特展”,开创了台北“故宫”与国外博美馆举办交流展的首例。她还在1989年为台北“故宫”创立了志工制度。  相似文献   

4.
庶人 《各界》2010,(5):75-77
2009年4月30日,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宣讲历史,说到秦始皇,多有褒奖之词。譬如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修长城,是为了“帝国的安定”,不是坏事,是正义之举。“帝国的安定”这句话,重复了两遍。在王立群教授看来,“帝国的安定”似乎是一种很伟大的至高无上的事情,是比千千万万人的性命更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各界》2011,(11):F0002-F0002
1、溥儒爱新觉罗·溥心畲(1896年-19636),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与张大千并称为“南张北溥”。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3,(18)
“汪辜会晤”结束后,海协会长汪道涵访台之事立刻成为两岸民众关心的大事。台湾各界纷纷表达期待汪会长访问,以使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与发展的愿望。1999年3月17日至18日,海协副秘书长李亚飞率队与海基会副秘书长詹志宏等在台北商谈,双方商定汪道涵会长于1999年秋天访问台湾。  相似文献   

7.
王丰 《各界》2011,(4):89-90
2010年12月9日,朱谌之终于“回家”了。1950年6月,出身浙江名门的中共地下党员朱谌之因“吴石案”被捕并遇害。之后,朱谌之遗骨安置在台北辛亥路第二殡仪馆,60年无人闻问。台湾文史工作者应朱谌之女儿朱晓枫之请,历时八年终于寻获骨灰坛,并在两岸和解的大背景下,移灵北京。目前还有三百多个骨灰坛在台北灵骨塔里等待家属认领。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3,(40)
9月12日,大陆、台湾各十二名长跑选手,在台北的晨曦中隆重拉开了台北至北京“为中国人健康而跑”的路跑首站活动,这是两岸民间体育双向交流值得纪念的一刻,三千余名自愿报名参加陪跑的台北市民与两岸选手共同跑完了从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至台北市立体育场的路程,沿途有许多民众临时加入长跑队伍,大家都想跑在几位大陆选手旁边,和他们说上话、  相似文献   

9.
时事聚焦     
《瞭望》2005,(25)
中国(6月11日-6月17日) (?)影像中的毛泽东首次“登陆”台湾。12日,在台北开幕的题为《在毛泽东的那个年代》摄影作品展上,毛泽东的照片首次“登陆”台湾。近年来, “补齐彼此历史记忆中失落的一角”已经成为两岸摄影界的普遍共识。(?)我国将首次举办大型道路运输国际会议。13日消息, “第三届欧亚道路运输大会”将于今年9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在道路运输领域举办的首次大型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0.
古越 《瞭望》2002,(40)
9月9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石柱药监分局市场管理科科长、稽查大队大队长刘定明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他于8月下旬用“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石柱分局”的信封,装了一份请柬,上书“兹定于2002年9月1日(农历7月24日,星期日)中午,在县一招待所楼下餐厅为儿子××考入××大学设宴庆贺”,落款是“石柱药监分局刘定明”。据收到请柬的石柱部分药品经营个体户介绍,刘定明在请柬里  相似文献   

11.
王夕源 《团结》2012,(1):67-69
2006年2月15日,原国民党中常委、台湾"行政院长"和海基会名誉董事长,"总统府资政"孙运璿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93岁。虽然孙老离世已近6年了,但每当祭日来临之时,我与孙老在台北相识、相聚的情景就会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2.
1994年8月3日至8日,世人瞩目的海协常务副会长唐树备与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在台北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岸劫机犯遣返事宜”等多项议题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8月7日晚,在台北福华饭店金龙厅,两会负责人士共同举杯,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本文既回顾了唐焦会谈取得成功的艰难历程,又撷取了庆功宴上的几束花絮,很值得读者一读.  相似文献   

13.
必须强化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必须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这都是对的。问题是依据怎样的思路去强化,如何强化,在强化中注进了多少“必须彻底更新”的因素,这才是至为重要的。然而有时我们的想法和做法恰恰偏颇,甚而错了。爱国爱到缅怀千百年前“天邦大国”的盛誉,以及“四大发明”的永恒神圣,或是习惯于或陶醉于称外国人为“胡”、“夷”、“蛮”、“洋鬼子”,这都是很大的惰性意识。何谓“天邦”?何谓“大国”?必须比较,有依有据才成。自称或公认为至高无上的、至大无比的“天邦”、“大国”,世界历史上的角色很多:如希腊帝国,罗马帝国,威风一世的法兰西拿破仑帝国,号称“日不落”国家的“大英帝国”,希特勒吹为“上帝眼中最优秀人种”的德意志帝国,还有悬着太阳旗  相似文献   

14.
项斯文 《团结》2005,(6):40-41
1945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先外祖父陈仪在台湾中山堂接受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投降。这是中国战区第15次受降仪式,也是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次受降仪式。10月25日的台湾受降,对于中国人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标志着台湾的回归。1945年10月24日,陈仪衔蒋介石之命,飞抵台北,就任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他到台北后的第一次讲话就说,自己来台湾不是为做官,而是为做事。希望台湾同胞合作,共同努力建设新台湾。陈仪是中山先生思想的忠实追随者,要把台湾作为“三民主义”的实验区,政策的决…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9,(6):62-64
1949国民党迁台 1949年12月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由四川成都市迁往台湾台北市。“行政院长”阎锡山、“副院长”朱家骅等官员开完会后即匆忙赶赴机场,飞往台北。在此之前,许多主要的机构、相关文件、人员眷属均已纷纷迁抵台湾。随着“行政院”的迁台办公,也正式宣告了国民党政权全面溃退台湾。  相似文献   

16.
10月26日,本刊编辑部特邀在京的四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来本刊座谈,就1994年的两岸关系现状、趋势发表评述和展望。现经整理发表如下。 徐民和(本刊副总编辑):今年以来,两岸关系可谓一波三折,从千岛湖事件到唐焦台北会谈,到广岛亚运会的风波,真是曲曲折折。台湾当局在诸如千岛湖事件等问题上,刻意误导台湾民意,对阻碍两岸关系的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今年实现了海协与海基会负责人台北会谈(又称“唐焦台北会谈”)。海协负债人唐树备首次入台商谈,这在两岸关系上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是,台湾当局名日“争取国际生存空间”的种种分裂祖  相似文献   

17.
孔子学院的独特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中国成功开办“孔子学院”影响,日韩印等国纷纷提出仿效计划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4年6月15日出席了第一所“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2007年1月31日,温家宝总理与来访的葡萄牙总理若泽·苏格拉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了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8.
王戡 《党政论坛》2014,(2):14-15
甲午战争之后,战败的清政府丧失了对朝鲜王国的控制。两班贵族中的亲日派和亲俄派轮流执掌朝政,推动朝鲜国王(当时已改称“大君主”)李熙于1897年称帝,将国号改为大韩帝国。须臾间灭亡的帝国1905年11月,日本挟日俄战争胜利者的余威强迫韩国签订《乙巳条约》,将其变为自己的保护国,朝鲜士民大哗。  相似文献   

19.
冯坚 《瞭望》2003,(41)
北约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经过数月酝酿,于9月下旬任命荷兰现任外交大臣夏侯雅伯为北约下任秘书长,接替将在年底卸任的现任秘书长乔治·罗伯逊。 今年55岁的夏侯雅伯1948年4月3日出生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1974年毕业于菜顿大学法律系。此后两年,他在“皇家荷兰空军”服役,并作为预备役军官退役。1978年,他到荷兰驻北约代表团,负责防务计划工作。从1980年到1986  相似文献   

20.
廖翊 《瞭望》2003,(Z1)
2003年1月26日上午8点52分,编号为CI585的的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47-400型客机平稳降落上海浦东机场。两个小时后,飞机载运200多位返乡过年的台商及眷属再度起飞,经停香港返回台湾,于当日下午安抵台北桃园机场。这是53年多来,第一架台湾民航班机在祖国大陆机场降落并载客返回台湾,因此受到海峡两岸及海内外高度关注。人们的关注不仅仅因为这是1949年以来首航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还有它既非直航,也非对飞,与人们期待之间的距离。但是,“包机的起飞,给了人们对两岸实现直航的想象空间。”台湾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