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文革"的严重失误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而丰富的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非问题上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修正"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左与"左"及右的界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把握好世情与国情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外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列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文革"时期的经验教训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革”的严重失误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而丰富的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非问题上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修正”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左与“左”及右的界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把握好世情与国情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外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列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文革”时期的经验教训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先达文集》(14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重大启示意义突出表现在贯穿于其中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主要有:问题导向的原则、高度统一的原则、文风质朴的原则,它们分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功能、马克思主义者的特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方法论原则,有助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向,进而把握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3,(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旨在批判经验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推进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必须遵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民族意识与世界视野相交融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从积极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同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及经验借鉴;从消极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等,曾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启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不懈的努力。毛泽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条基本原则,即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原则,坚持调查研究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发展创新的原则。这四条基本原则分别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切入点、连接点、关键点、落脚点。这四条基本原则,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系统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应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的方法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方法论提供总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的方法论,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成为我国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保证。要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维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原则是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思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铁明 《世纪桥》2006,(5):45-47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和教材来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关键问题,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它直接决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的框架体系。最佳的选择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指导不是机械实现的,而是紧扣时代主题,与中国革命和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路径是时代主题,内在动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需要,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路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则,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过程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首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路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揭示了从国情出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指明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要求、中国实际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路径;开辟了突显中国特色、彰显党的初心、展现群众生活的新表达方式,对新时代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成为时代重大课题,而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则需要方法论的自觉。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认识论基础。普遍性原则的哲学方法论、逻辑性原则的科学方法论、特殊性原则的学科方法论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逻辑层次。新领域的不断开拓、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话语实践的不断发展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历史分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历史分期理论,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的意义、历史起点、指导思想、依据和标志、原则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出发,不能搬用中共历史的“三阶段说”.  相似文献   

1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积极探索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民族特征的统一,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践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原则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贡献卓著.一、率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的大旗,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开拓.然而,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由于政治上的不成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全面和深刻的认识,片面地理解和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把俄国经验神圣化,使得党的领导人并没有自觉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民族性建构出发,总结了当前对这个问题的有关讨论,论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三个含义。指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最高体现是在理论宗旨上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度一致,同时论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对传播自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几次思想飞跃。  相似文献   

20.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与特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相对的、统一的、开放的、动态的、整体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要从两个维度去开展:第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应坚持从整体上去把握;第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考察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