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人权是人应享的权利,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权利。人权的道德意义在于,它是为了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平等拥有的基本权利,它适用于一切文化与文明而为所有的社会和文化所遵循。平等和自由是人权的本质属性。从人权的道德意义看,法律保护的人权就是以自由和平等为理据的个人权利。人权伦理关涉法治的伦理正当性,因为受法律平等保护的个人权利才是完整的人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人权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观念,具有历史性.在世界历史视域下,人权的发展经历了从特殊走向普遍的进程.在资产阶级市民社会,人权在成为普遍观念的同时,其实质则是资本自由与平等地剥削劳动力的特权.当世界历史向纵深发展为共产主义,以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来扬弃资产阶级私有制时,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特殊”的人权就必然发展为“普遍”的人权,即每个人都享有人之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讲过:在各种名词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自由”一词了。然而也没有哪个词象“自由”一词,那样“歧义丛生”。这话也适用于人权这个伟大的名词。目前,关于何谓人权,国内学术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的基本权利,即人的生存、自由和民族平等的权利,公民权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身的安全、自由和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总和,人权泛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有的认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有的认为,人权就是指“基本人权,即生存、发展、平等、自由”;有的则认为,人权的概念有三层含义,即基本人权、公民权、人的一切权利,主张“我们讲的人权是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4.
民生权利是关涉人之生活、生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作为一个权利体系,人权存在着权利位阶,民生权利主要涉及人之生存权与发展权,在人权权利位阶中居于优先地位,是处于最高价值位阶的权利,因而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民生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健全的制度体系,加强民生制度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建构民生权利的保障体系,使民众切实享有并行使各种民生权利,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5.
人权不但属于历史,同样属于现时代,它是抽象性与规定性、合理性与普世性的同一。人权是各种现实权利的终极,因为它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本质最深刻的理解,与深藏于人类本性的内在要求相一致,是人类之为人类的根本体现。人权又与其它的社会权利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基本人权不受保护,不会有健康的经济发展,也难以达到和谐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谓人权,人权是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泛称。何谓霸道,一言以蔽之,“以力假仁者日霸道。”美国手中打着两张牌,一张名日“人权”,一张名日霸道。两者兼用,举“人权”招摇过市,哗众取宠,挟人权以令天下;行霸道,以鞭挞宇内。人权,是人们对生存、自由、民主等权利的追求的统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  相似文献   

7.
刘爱娣 《学理论》2010,(12):60-61
传统人文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其特点是在各种关系中突出了人的重要性。神人关系上,人对神的实用主义态度;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利用自然为人造福,突出人的价值;社会关系中,强调以人性为基础的社会准则;它将自然、社会和人视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追求人格和道德的完善。科学地审视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取向是“人权”、“秩序”,从立法精神和具体法条可以推导出人权保护和维护良好社会经济秩序在该法中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使自然权利成为普世的价值规范的同时,也使人权普世价值观陷入一种反历史的困境;在实践中,只有克服人权普世价值的理性主义的技术霸权,把人权普世价值和具体的环境相结合,人权普世价值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伦理自主性是行政人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行政人伦理自主性的养成一方面以其对行政工作与行政伦理的必然性认识为基点,另一方面又以其自身的坚定意志为保障,同时合理的制度规范提供的伦理生长空间也是伦理自主性获得的重要外部条件。拥有了伦理自主性,行政人就具备了向“价值人”目标迈进的基础,就能超越以往“经济人”和“道德人”定位的各自局限,将其个体利益的实现蕴于对组织目标的追求中,以伦理自主性为动力,追求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进而达致行政人之间及其与公众的外部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两性的相互了解、协同合作十分必要.“性别平等”是承认性别差异基础上追求“人”的平等及全面发展的先进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人性致胜”阶段的产物.作为弱势群体一方能真正在价值、人格、机会、责任、权利上与另一方平等论处,性别平等才具实质意义.深圳市开创性地把正义、平等、公正价值理念引入性别关系重建立法中,对公共政策制定及司法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在国内具有空前性.  相似文献   

12.
杨云鹏 《学理论》2010,(27):51-52
儒学的价值取向是道德追求,儒家所追求的道德是禀受"天命"而立于"人性"的善德,这种禀于天而立于人的善德统一了天和人,奠定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其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性、相对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其追求的是主观的合目的性.“普世”是源自西方的一个宗教概念,在其自身发展和技术理性的社会背景下逐渐具有了“规范性”、“普遍性”的含义,其内涵实质上是一种真理意义上的普遍性和标准化,追求的是客观的合规律性.“普世价值”是“普世伦理”在价值领域的一种扩展,本身就包含了意识形态的意义.“普世”与“价值”在本质上的对立表明“价值”是无法“普世”的,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复杂人”假说认为,人本身是复杂的,人性中既有唯利是图、追求物质利益的一面,也有精神需要、追求社会责任、实现自身最大价值的一面。本文试图运用组织学理论中的“复杂人”假说,来探讨当下国企中青年职工入党积极性不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般价值理论是把哲学价值、理论经济学价值、应用经济学价值相统一,把效用价值、需求价值、劳动价值相统一,把利益、财富、价值相统一,并实现这三个方面相统一的理论。利益是财富的灵魂,财富是利益的载体;价值是物对人所意味着的利益,也是人所追求的利益,是物的效用和人的需求的统一;价值等于效用和需求的乘积;价值的功能在于对利益的度量,价值是经济学的“经济量”。  相似文献   

16.
刘春玲 《学理论》2008,(8):59-6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人”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经济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其意义的核心在于阐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活动中的个人为了获得“自利”而最终带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一种假设。当今的许多学者和个人过分夸大“经济人”假设中的“自利”因素.把“自利”与人性自私论混为一谈,这实质上是割裂了“经济人”与社会的联系。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审视“经济人”及其假设,吸收其假设中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中有“经济人”的假说,社会学、心理学中有“行为人”、“自我实现人”的理论,借此,笔者试图进行“行政人”的界定,希望运用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经济人”模型、“行为人”模型、“自我实现人”模型的比较,找到反腐败的有效途径。一、“经济人”模型:博弈论的运用与“理性”的失败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它的存在是由公共权力的特殊性决定的。政府掌握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稀缺价值的垄断权,拥有此权的垄断者可以索要比竞争市场中更高的价格,获得“垄断租金”,腐败从经…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上,人权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多。当人们在谈论人权时,却很少探究人权是一种什么意义上舶权利?它的主体是谁?宪法意义上的权利与人权是什么关系?人权的根本保障是什么?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一) 人权(human rights),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权利,是根源于人的尊严而产生的权利。 人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人类。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每一个人都有资格享有本宣言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突出强调了对于老年人的人权关怀。数字人权架构于智慧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上,是科技与法律共生演化、相互缠绕的人权形态重塑。数字科技开发利用中“老年数字弱势群体”的出现,体现了数字人权逻辑下智慧社会治理困境的特殊主体缘由,也反映出各个数字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共生式的权利博弈关系,深入揭示智慧社会变革引发的老年数字弱势群体权利的实质不平等问题,分析数字鸿沟诱发老年群体社会关系边缘化的风险,将有助于避免社会数字化进程中仅仅是将人作为信息处理的客体,造成“数字麻木”。从伦理性、道义性、正当性反思数字人权嵌入维度,实现从数字治理向权利保护、从不平等技术供给关系向数字权利正义、从倡导性解决策略向强制性法律保护的升级转型。对此,需分析数字技术使用中不正义行为的客观存在,植入倾斜保护原则,对老年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义务予以矫正,前移法律介入保护,确立防止侵害义务,推进老年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平权变革,凸显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温度”。  相似文献   

20.
价值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殊规定性。马克思在充分认识和肯定这一价值本性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论。“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全面认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