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山西落马官员一个接一个,成为“重灾区”,其中省部级官员7人,2011年选出的13名省委常委中。如今只剩下9人。这只是全国“落马”官员中的一部分。记者统计,十八大后被中纪委直接调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48人。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其他官员腐败还有不太懂法的借口,那么。政法机关的官员腐败则有监守自盗之实。 政法官员腐败较之其他官员腐败的影响更为恶劣,执法犯法,民众丧失的不仅仅是对法律的信任。 “胆子大,敢说敢做”  相似文献   

3.
木易 《民主与法制》2013,(24):51-51
近期《民主与法制》的《仅有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管用吗?》一文,从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问题、国际经验和理据与对策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剖析。官员财产申报作为一个破坚之题,一直引发争议。笔者认为,官员财产申报不能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而要把它作为反腐败利器,一旦亮剑就该让官员“摊上大事”。官员财产公开是国人心中解不开的情结,事实上,主在1994年《财产收入申报法》就立法,只是规定在现实中往往流于形式。执行力的疲弱根源于规定中存在的“硬伤”:只要求申报官员自身的财产,同时不需要对外公开,财产被作为“官员隐私”得以内部消化,这种冬似于袖管内交易的监督必然导致监督虚置。因此,就算官员财产申报,也根本“摊不上大事”。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1,(12):53-53
近期,中国党政官员频繁调整,各省党委换届的同时,政府系统的官员调整也颇为密集,一批高学历、年轻化的副省部级官员走马上任。中央地方“双向交流”继续成为此轮人事变动的突出特点,此外,学者从政、多名官员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也引入关注。  相似文献   

5.
作为监督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具有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作用,是我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的“短板”,也是未来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建立健全政府官员财产中报制度,面临着部分官员的抵触情绪、配套环境和技术案件尚需改善、社会监督力量薄弱等方面的障碍。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一要完善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主体制度,二要完善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配套制度,三要坚持循序渐进、注重探索、逐步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廷连 《当代广西》2012,(18):46-46
8月17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2012年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蓝皮书指出,2011年官员个人舆情共有39起,占全年官员任免舆情事件的76%。其中80后女性官员尤其容易引发热议,12起影响较大的女性官员任免舆情事件中,有6起事件的涉事主体都是80后女性。报告显示,2011年女性官员个人舆情比重大幅增加;女性年轻官员更易引争议。(8月18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7.
报载,时下大批的各级官员们纷纷以各种名义走进校园,在职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已成为社会上的一大风景,对这其中部分官员们所取得的文凭,有人戏称为“官员文凭”。在职进修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提升知识更新进程,本无可厚非,尤其是各级官员利用空余时间推却各种应酬坐下来充实自己,则更是难能可贵。但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官员文凭”和官员学习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对称的问题。细品“官员文凭”,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特”。不少官员入学时不需要经过统一考试,而是经过各…  相似文献   

8.
《协商论坛》2014,(9):64-64
近日,有媒体梳理了52起官员免职案例,其中,40名因突发事件被免职官员半数已起复,相隔一段时间走上了其他领导岗位,违纪类型的起复官员占比也达50%。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涉事去职官员的再任用为研究我国党政干部任用制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以现有文献为基础,基于两个特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定性比较分析发现,突发事件负面绩效、职业生涯累积优势和干部管理体制是被问责去职官员再任用的三大制度条件。同时,再任、再任原级和较快再任原级领导职务的条件依次趋严。结果表明,党的干部路线具有“既要惩前毖后,又要治病救人”的特点。一方面,去职官员再任用受到其突发事件负面绩效的持续约束。另一方面,党并不因一次犯错就对官员彻底弃用,官员的职业生涯累积优势也有助于其再被任用;党还通过干部管理体制,为去职官员再任用留下了不同的制度空间。这一干部路线有助于鼓励改革创新,蕴含着干部激励的制度优势。结果也表明,被问责去职官员再任用和常规官员任用的制度逻辑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现在,人们经常看到,一些相当级别的官员,驾着小车,进出于大街小巷,往来于城乡之间,非常潇洒。当官的人如果没当官之前就学会了开车,多才多艺,这当然是件好事。然而,如今却有些本来不会开车的官员们,变着法儿去学开车,然后开着车子东奔西跑,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首先,官员开车,不利于官员自身的廉洁自律。这是因为,当官的把自己单位的车开出去后,就使公车摆脱了行管部门的调度安排,官员也失去了往日司机的监督约束,那么,官员就可以随心所欲,开车接送亲朋好友,外出钓鱼打猎,甚至逛舞厅,找情人等等。所以,群众反映,官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秦汉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各级官员皆由国家任命,由于荐举征辟和籍贯回避的规则,中央的官员多从地方选拔举荐,地方的官员多从其他郡国选调。这样一来,无论是当京朝官还是当地方官,大多存在为本人及随任家属解决住房的需要,由此产生了国家为官员在任期内提供住房的官邸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环球/时政     
《创造》2012,(8):6-6
俄罗斯官员子女或被禁止到国外留学 最近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提交一份新法案草案,建议禁止本国官员和议员拥有境外不动产、海外存款和外国公司股票后,8月7日,统一俄罗斯党团议员又向国家杜马提交一份“公务员法”修正案,提议禁止国家官员子女到国外留学,目的是为了增强俄官员的爱国心。  相似文献   

13.
南庄 《今日广西》2007,(8):62-63
名目繁多迎来送往,成为中国古代官场中的一大痼疾,这是诸多官员的无奈之举,更是众多官员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12,(22):59-59
古代中国,不但有房屋限购令,更有官员购房禁止令。至明清,官员禁止在任职所在地购房。  相似文献   

15.
沈泉涌 《当代广西》2005,(11):47-48
近一个时期以来,官员因在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中“负有责任”而受到追究的同时,问责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出现了从追究“有过”官员向追究“无为”官员深化的“庸官问责”新趋势,“出问题”的官员要受到追究,那些四平八稳、无所作为的“庸官”也将面临被罢官去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从古代官员的品秩上看,太守一般为四品或五品的官员。多数是这样的情况:重要州郡,如都城或战略要地的郡守,可能会再带上一个什么官衔,官列正四品以上;偏远的郡,也就一个五品官员顶着。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日本一家非政府委员会的统计资料介绍,全国地方官员每年用公款招待宴请中央各省(部)官员的费用已达天文数字,1995年一年就超过30亿日元,按目前汇率计,有3亿美元的资金被这些官员吃喝玩乐掉了。广岛县政府官员为东京来的有权有势的官员朋友举办一个晚会,光饮料费就达13万芙元。全县去年一年为了笼给中央官员举办了474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一,平均每天要办一次半!目前,日本政府已开始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内阁的地方自治省专门颁布了一项法令,指示各都道府县政府官员必须“节约”政府资金,并应采取与该省相同的措施约束下…  相似文献   

18.
近日,所谓“公布财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沸沸扬扬。事情起因是记者在采访时间:“某主席,你怎样看待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不料这位具有官员身份的政协委员反问道:“为什么老百姓不公布财产?”此消息披露后,立即有网友积极“响应”此官员的反问,在论坛晒出自己的财产明细,以此“倒逼”官员公布财产。(据3月15日《现代快报》)。紧接着,一些媒体呼吁网友先行公布自己的财产,官员也应跟上,甚至引经据典说:“官员公示自身及直系亲属财产,已经形成全球政治文明中的一条重要常识。”这种把财产申报弄成财产公布的玩笑,是新闻记者缺少法律常识闹出的法律笑话。  相似文献   

19.
官员贪腐,原因相当复杂,容易被忽视的,往往来自配偶和子女。所以,自古以来,官员家事,应在详审之列,亦必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官员问责制亟须法制化与程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人大研究》2009,(1):42-46
2008年的9月真可谓是一个黑色的9月,继“三鹿毒奶粉”事件后,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一系列的特大事故,随后,在政府高层领导中刮起了一阵强烈的行政官员问责风暴。一时间,官员问责制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为加强政府官员的责任心、整肃吏治,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的安全,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正视中国官员问责制的不足,加强对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