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本着对文学理论发展的古今脉络进行分析和梳理的目的,首先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内容进行阐述,分别古代与现代文学理论的特征;接着分析了古代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之间的差异;最后对古代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同一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胡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发源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和别林斯基、卢卡契等人的文学批评观。以“主观战斗精神”的提出为核心,胡风阐释了一种以“五四”文学实践传统和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为理性依托,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指导的经验化(或实践性)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佛教对中国文人的影响由来已久,佛教文化所具有的文学性,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明清时代的女作家而言,宗教的皈依既是精神的需求,也是自我价值的补偿。同时,宗教的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女性的文学创作。佛教文化对吴藻创作的影响,既表现在语言表述层面,同时已内化为吴藻作品独特的文化品格与审美情韵,浓郁的宗教情怀也是吴藻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吕荧热心参与革命运动和文艺建设活动,既创办杂志、发表文章,也进行大量文学评论和翻译工作,他的文艺思想与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艺活动一脉相承,形成了一套丰富完整的理论话语体系。吕荧以“真”统领其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坚持以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根本原则,认为文学的本质即表现现实之真,现实主义文学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性和战斗性。吕荧的文艺与美学思想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也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新文学的发展。吕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研究路径对当下的文艺理论建构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新风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设的原创性努力,不可避免地以一系列文学理论基本概念、范畴、命题的反思为起点。“文学性”正是这样的基本概念之一。这不仅仅因为“文学性”是把握现代文学理论的核心线索,更在于“文学性”构成了近年来困扰文学研究界的一系列问题的汇聚之点,如文化研究的兴起对文学研究的挑战、文学批评的理论立场的模糊不清与时尚滑移等等。  相似文献   

6.
刘鸿武 《外交评论》2009,26(2):153-159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30年来,伴随着中国外交实践与经验的不断积累,伴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结构之重大变革,中国的学术理论界也在努力尝试理论创新与知识变革,从而为中国的外交实践、为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新发展,提供更具解释力和前瞻性的思想智慧与知识工具。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小说中大量的风景描写,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自然风景,事实上,貌似“客观”的环境描写只能存在于现实主义小说的一整套叙事话语中,“自然风景”的自然运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和世纪之交,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领域出现了文化学转向.在西方与在中国,发生这种转向的语境不完全相同.走出康德式的审美无利害和艺术自律,将分析美学与美学上的文化学转向结合,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特色.正确认识西方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误读,清醒认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资源,建立一种既有普世因素,也有个性特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这种新的研究会带来新的学术气象,代表着当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雷加作为一位从抗日战争年代起就笔耕不辍的跨世纪作家,他一生的文学创作约达250多万字,自延安时期,雷加的创作便彰显着现实主义的文学品格。关于雷加文学活动进行研究的文章,多以其独特的体裁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鉴于此,从作家现实主义创作观、典型环境的构建、典型人物的塑造以及雷加延安时期作品中蕴含的批判性和历史性角度来分析雷加的文学创作,以期对雷加及作品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权力理论是现实主义流派的核心学说,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影响最深远的理论.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修昔底德,其后多位现实主义大师极大丰富了该理论.按照对于权力的认识及研究方法的差异,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从诞生到今天大致可以分为以摩根索为代表的经典现实主义和以沃尔兹及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1956年到1957年,中国文坛上出现了"百花文学",对当时"风格一律"的一体化文学创作规范进行了挑战,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由于政治环境的不稳定,"百花文学"无论是在创作主题的拓展方面还是艺术形式的表现方面都存在着局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发展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推动.日本近代文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近代中日文化交流高峰的介绍,揭示出日本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科举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不仅影响社会政治领域,也深深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人生的期盼,带来至高的荣耀和显赫的社会地位,也带来白首场屋的遗憾,带来追求而不得的苦恼和焦虑,以至影响到文人心态和文学创作。才子佳人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着科举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异彩纷呈,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从文学发展的传统、作家的生活方式、创作态度、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南北文学进程、南北文风、文学创作技巧、文学题材选取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新时期文学为三个阶段 ,探究道德内涵这一主题的表现轨迹 ,可以揭示文学创作的又一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各种社会思潮也是异彩纷呈、相互激荡。这些社会思潮不仅相互关联,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实践证明,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关系,积极寻求二者的良性互动,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内在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巨大变迁,是西方经典国际关系理论难以解释的事实.它需要我们转换研究视角,将自上而下的结构性分析转换成自下而上的过程性分析,也就是转向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国参与国际体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参与实践过程,实践主体不断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借鉴、创新,形成新的身份,并反过来影响国际体系的发展.因此,中国参与国际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双向社会化过程,其中实践逻辑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化的方向和结果.当前中国参与国际体系仍然以学习和遵约实践为主要特征,它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与国际体系共有知识和共有身份的形成.同时,中国的参与实践也带有自身特性,表现出整体主义、协调主义和常识主义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奥斯卡.王尔德的短篇小说《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等方面,反映出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观的丰富内涵。王尔德的文学创作并非都是“为艺术而艺术”,其中有些作品既是唯美主义又具有现实主义社会批评性质,是两者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统战工作也功不可没.回顾30年的统战工作,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把握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是做好统战工作的主旋律和根本经验.以人为本是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和本质要求,也是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传承并创新实践以人为本,是统战工作保持活力、持续发展的基本命题和永恒篇章.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 ,这位历史伟人的个性 ,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神奇契合。这种神奇的契合 ,是世界进步思潮的影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的磨励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哺育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