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求职者眼光太高,大家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难。很多求职者比较盲从,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招聘求职旺季来临。如今,一方面,不少雇主感叹人才难求,不断调整招聘方式;另一方面,不少求职者感觉求职时会遇到各种条件限制,找到理想的雇主太难。为什么劳动力市场会出现"招聘难"与"就业难"的两难局面?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3062人参与),79.3%的受访者感觉当前雇主仍处于强势地位。如果求职时遇到偏见,62.2%的人会寻找其他工作机会。受访者中,71.8%的人换过工作。普通员工占52.8%,非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占16.9%,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占8.5%。在年龄结构上,"80后"占48.8%,"70后"占29.9%,"90后"占10.2%。  相似文献   

2.
眼下正是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各地招聘活动正如火如茶得地举行。然而如何求职,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却是求职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你正打算前往求职,不妨巧妙地做些准备。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求职者在求职面试时与招聘人员沟通情况、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求职者展示自己知识、智慧、能力和气质的一个主要渠道。恰当得体的求职语言无疑会增强你的竞争力,帮助你获得成功;反之,不得体的语言会损害你的形象,削弱你的竞争力,甚至导致求职面试的失败。那么,在求职面试中要注意哪些可能会影响自己成功的忌语呢?“你们要几个人?”问这个问题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对用人单位来讲,招一个人是招,招10个也是招,问题不在于招几个人,而是你有没有很强的实力和竞争力。“你们要不要女的?”这样询问的女性,首先给自己打了“折…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安》2001,(1):34-35
求职防骗,各媒体曾做过多次报道,再三提醒求职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惕,谨防在求职过程中上当受骗。这些报道对于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保障职介和人才交流工作健康发展,打击非法中介和私招乱雇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每年都有一大批新的求职者缺乏求职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被急于找到工作的焦躁情绪所冲动,容易接受种种许诺的迷惑,上当受骗。有的在街头、桥下或中介公司门外,陷入私招的陷阱,工作数月,加班加点却领不到工资。有的以试用期为幌子,欺骗暑期打工的学生和外地工白干数月,有的外地工不但没找到工作反而被非…  相似文献   

5.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部分农民工返乡谋职的新形势,永定县紧紧围绕服务农民工,服务企业这一主线,于正月初六至初八成功举办了2009年新春劳务供需见面会。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法,引导回流农民工参加转岗培训和有序流入县一园四区服务“334”产业。据统计,此次共有39家用工单位参加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280个,参会求职人员达6000余人,求职者已培训机构达成培训协议279人(其中回流农民工184人),用工单位与求职者双方达成用工意向1713人(其中返乡回流人员达789人)。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求职行为模式正日益受到网络的剧烈冲击。随着人才市场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个人入网人数的增加,在互联网(Internet)上通过计算机求职已经越来越成为人才聘求职的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国内计算机网络和人才信息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网上求职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却来能找到理想的就业机会,其实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网上求职的方法与技巧,一定会事半功倍。 笔者就自已在人才市场工作的经验和求职网友反馈的“教训”总结了网上求职的方法供您参考。 第一,明确目标。网上求职最忌盲目,首先应明确自已的求职目标,这一目…  相似文献   

7.
眼下,不少人在求职中,往往乐于“一步到位”。然而,实际情况常常与他们的美好愿望相悖,总是离他们的要求相距甚远。面对求职的无奈和尴尬,求职者是否作退后一步的选择,不妨“两步到位”,去寻找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残联,干着高兴,心里踏实." 记者:您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到市残联理事长的,在这一职位上一待就是10多年,您对残联工作有什么样的体会? 杨惠春:我以前在县里工作过,也在乡里工作过,我知道老百姓心里是怎么想的.特别是残疾人,他们是生活最困难最无助的一群人,所以对他们的工作不要说大话空话,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好处,你让他们得到康复,或者帮他们找到一份工作,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事儿了.在残联这么多年来,我有一个职业追求,那就是宁干过头事儿,不说过头话.残联的工作不用唱什么高调和赞歌,你就踏踏实实做,想方设法让残疾人得到实惠比什么都强.  相似文献   

9.
李海洋 《今日广西》2007,(24):62-62
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迅速崛起的网络求职、如火如荼的现场招聘会……越来越多的求职媒介,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找工作。客观上也为不法分子、无良企业以“假招聘”侵害求职者利益提供了空间。求职者找工作时更须多留些心眼提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0.
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这是外企常问的问题。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其实.外企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这些都可以和学习无关,也可以和学习有关,但要突出积极的个性和做事的能力,说得合情合理外企才会相信。外企很重视一个人的礼貌,求职者要尊重考官,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都说一句“谢谢”。外企喜欢有礼貌的求职者.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障世界》2006,(8):23-23
在我们的职场中,简历就好比是一个企业和个人牵线搭桥的红娘,能否顺利的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那就得看这个红娘的能力有几分了。在我自己长期从事人力资源招聘工作过程中总结了一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在职场中求职屡遭败阵的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12.
陈红 《中国保安》2010,(10):72-72
招聘的最终目的是选择到合适的人选,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内部招聘,还是外部招聘,都要经历选拔过程。人员选拔的程序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审查简历材料,评价求职申请表。求职者通常需填写求职申请表,提交个人材料。求职申请表中应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重要信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根据简历和求职申请表提供的资料,对求职者进行初选,筛选出比较合适的人选,再进行笔试、面试等甄选。2、笔试。笔试是让求职者在试卷上答事先拟好的试题,然后由主考人  相似文献   

13.
我长期在高校从事学生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每到毕业前夕,不时有大学生为求职择业找我咨询、求教,让我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每当此时,我总是把自己多年深思熟虑的求职的四句忠告,当作秘诀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第一句忠告:求职要靠实力,不要指望关系。时下,有些大学生求职往往喜欢走捷径、投机取巧,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寻找、疏通各种关系,托人情,找门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希望靠关系和职权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由于把求职的愿望完全寄托在人情关系上,有的大学生在校三日打鱼、两日晒网,不安心读书,不注意练内功,忽视增强就业竞争的实力,…  相似文献   

14.
许多求职者都知道面试官在一场求职中至关重要。她既可能是你求职的终点,也可能是起点。作为对职业孜孜以求和进行自我推销的这个奇怪群体中的一员,我已经遭遇了无数没有做好准备和不具备资格的面试官。怪物型怪物型面试官总是脾气较坏,而且不善言辞。我说的不善言辞并不是说他们蠢,而是说他们没有经验、对面试一无所知,因此表现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怪物型面试官永远不对面试进行事先准备,他们总是在你走进房间的时候大力地同你握手,并且在你入座后才第一次拿起你的简历瞄上一眼。他们不会对你应聘的职位或公司作些说明,而是立即进入…  相似文献   

15.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大学毕业生如何使自己在强手如林的人才市场脱颖而出?如何在求职面试中进行有效、顺利的求职沟通成了所有求职者关注的重点。文章就如何做好面试自我介绍和应答策略技巧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表述,使求职者能够在求职过程中运用得体有效的语言表达,谋求到自己如意的职业。  相似文献   

16.
王建一 《今日广西》2008,(23):11-11
有一天,某大出版集团的老板收到一封信,该信是一位求职者写给他的,信上写着“不请我是你的损失”。于是,老板决定要见一见他。且不说这位求职勇士的面试结果如何,就目前而言他已胜过其他数百位循规蹈矩的求职者,获得一个难得的面试机会。不管这个案例真假如何,但它告诉了我们找工作怎样出奇制胜,怎样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研究》2003,(10):33-42
●专业技能和性格特点影响职业选择●履历表:通往职场的护照●黄金一瞬间:做出最后的选择要入职大公司,需要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招聘人员。有很多年轻朋友去求职时,只知道准备一份简历,穿一套正装就去应聘了,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需要先静下心来,在别人审视自己之前,先自己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以便对自己作一个深入的了解,从“硬件”到“软件”,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为你越是了解自己,就越接近成功。专业技能和性格特点影响职业选择1、什么是你的“硬件”和“软件”?那么,我们这里所说的“硬件”是指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在本职面试中,用人单位通常向求职者问一系列问题。面试谈话主要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所以,预先了解这些问题以及对方希望得到的答案,求职者就可以把握面谈的主动权。下面就求职面试中常被问到的问题加以分析介绍。1.“谈谈你自己的情况”类似于这种问题常常在面试开始时问及。回答此类问题,要把握几个要点:1)清晰地介绍自己的姓名;2)只讲正面的事;3)使用具体事例;4)简明扼要,不超过三分钟;5)自我介绍完毕,要问问主试人是否还需要了解其它情况。2.“你的应聘动机是什么?”此类问题主要用来考查求职者的职业价值观。因…  相似文献   

19.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些人以"带车求职"的方式,寻找属于自己的就业岗位。一人加一车,尽管能增添就业的砝码,但有时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有的用人单位并不承认"带车求职"者为自己公司的员工,因此不愿为求职者缴纳社保费用,由此引发的争议日渐增多。今年40出头的上海市民王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  相似文献   

20.
新学期开始后,许多四处求职的毕业生找到了单位,可是他们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找到了如意的工作,如何面对即将开始的第一份工作呢?如何解决兴趣、专业和现实工作也许风马牛不相及的困惑呢?看看今日的成功人士的第一份工作与他们成长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信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