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1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整体形象、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的体现,其内涵具有多维视角。针对目前不少高校大学精神衰退和缺失的困境,吴地高校要设定具有吴文化特色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凝练赋予吴文化特色的校风校训和人文精神、引进富有吴文化特色的文化载体和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找到大学精神培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9)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办学理念、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它包含自由精神、独立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和启蒙精神等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具有独特性、创新性、批判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深刻把握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对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民国时期大学精神形成及其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辛亥革命等事件的推动和影响;民国政府对大学的控制时松时紧;大学校长治校理念的影响;大学校长、教师的留学背景;校训潜移默化的影响等。考察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对当前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发扬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面临困境是目前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大学精神在根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大学人的精神,大学精神困境的实质是大学人的价值观危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一所大学在形成、塑造它的大学精神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校园媒介在大学文化每一层次的建设与传播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促进大学精神的确立与传播;它通过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创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它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提升大学主体的文化修养;它传承精神,记录历史,凝练积淀大学文化;校园媒介自身也是大学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在教学科研的发展过程中和社会实践中由师生创造活动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的整体。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属于先进文化,催生先进文化,引领创新先进文化。通过培育人才,科学研究,传承弘扬先进文化,支撑先进文化,以民主科学精神等文化理念对社会文化起示范作用,批判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推动先进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与大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与大学文化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五四”时期的大学文化精神孕育了中国新文化发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思想、组织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新型大学,赋予了大学文化以抗战精神和革命精神;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下,中国大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大学文化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中国共产党抚育下的大学文化,表现出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打造大学文化特色,是建构大学文化的重要环节。特色,是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标志,是其特有的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也是一所大学存在的重要原因。打造大学文化特色的主要途径是:在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与目标定位中确立大学文化特色;在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中提炼大学文化特色;在个性化中追求大学文化特色;在当地的人文底蕴中发掘大学文化特色;在发展创新中创造大学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8)
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不仅在于它的实体的客观存在,也在于它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存在。大学主要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本文以现代大学职能为分析视角,认为大学诚信精神培育,要从大学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功能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0)
校训是对学校办学历史与传统的深度凝练,是对办学理念与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办学特色作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促进长远发展的重要推手,其形成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彰显着校训精神。综观国内部分外语类院校,其"传承历史、‘外’字突显、育人重德"的校训内涵,指导、丰富、拓展学校特色办学的实践,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学科科研、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各项事业在"十三五"时期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3)
文化启蒙的主旨在于破除传统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对人生存方式的束缚,其本质是倡导人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大学文化承载着追求自由生存方式的育人导向的使命,是启蒙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本文从文化启蒙和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从大学启蒙文化教育与育人理念等方面,深入阐释大学文化与文化启蒙之间的关系,指出大学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文化启蒙,是文化启蒙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和谐大学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推进和谐大学文化建设将直接为大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和谐的大学文化,对于提高大学教育的绩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生命力强的和谐大学文化,需要在精神理念、制度体系、校园环境、发展目标等各个层面力求突破.  相似文献   

13.
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之地"。它首先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及某种对绝对精神的追求,并为社会精神文化的完善和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大学在科学研究、培养人才之外,最重要的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吴蕴慧 《学理论》2015,(7):206-208
吴文化底蕴深邃、内涵丰富,是吴地人文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水乡的特色、融合的结晶、进取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尚德的传统、崇文的风尚等方面的文化特质。吴地高校在大学精神文化构建过程中,要以水乡特质、睿智灵秀为基础,培育儒雅精致的文化气质;以兼容并蓄、融合包孕为依托,构建和谐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开拓创新、后来居上为激励,打造锐意进取的文化品质;以尚德务实、经世致用为纲领,凝练至德济世的文化内涵;以崇文重教、刚柔并济为核心,塑造尚礼崇文的文化精神,最终培育具有吴文化精神特质的"大学人"。  相似文献   

15.
和谐理念视阈下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是大学制度文化的精神与灵魂,也是大学制度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价值取向和相对独立的自主运行的环境.大学制度文化坚持以"和谐"为核心,塑造大学人的灵魂,增强大学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并传播先进的外来文化、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教师文化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功利化、教书育人精神颓化、个人主义文化盛行、缺乏进取观念等不良化现象。这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不科学、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教师工作的"无边界性"等原因综合而形成的。应该通过建立科学的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合理的大学教师薪酬分配体系、倡导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优化教师群体素质和崇尚大师精神来重塑大学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7.
李亮  杨军奇 《学理论》2012,(35):342-344
大学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的双向互动关系。大学校训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思想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校训功能的发挥指导方向,为大学校训理念的内化提供动力。探讨二者间的内在关系能够更好地挖掘大学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提供更好地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洁  贾燕 《学理论》2015,(5):206-207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大学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每所大学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氛围,通过深层次构建大学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做到:以校训为基调的大学基本文化;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9.
张丽娟 《学理论》2014,(9):139-141
政治辅导员职业角色冲突成为其人的生命价值获得中的"瓶颈",揭示政治辅导员内在价值的困境,成为大学文化精神自觉的政治定向的根本。从大学文化自觉和人的价值实现维度寻求冲突的化解方式是真正走向人之进步的通途,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实践方式就是找寻大学精神的文化自觉与政治辅导员人生职业的价值递增逻辑。  相似文献   

20.
王陶 《学理论》2013,(24):234-235
大学文化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定义,本文认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凝聚力、生命力、感召力的根本所在。抓好大学文化建设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推进大学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大学文化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的特征,并对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