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民本思想的历史意义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法律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儒家民本思想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是对西周初期政治法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儒家对于民本思想的倡导无疑是进步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神本”走向“人本”。夏商的政治法律思想主要体现为神权法思想,巫史文化居统率地位。尤其是商朝,“率民以事神”,①对于国家的政治法律活动,主要也是依据占卜来进行和决定。而商朝的灭亡则使人民发出“天命靡常”②的感慨。商朝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有两大高峰。第一高峰是在商朝晚期到西周早期,第二高峰是在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楚国的青铜铸造技术,是第二高峰中的高峰。本文认为楚国社会需要的剧增、审美意识的巨变、“兼容并蓄”的精神是楚国青铜铸造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德治"思想从西周开始,经春秋到西汉就已理论化.西周周公代表的春秋时期的德治思想以"仁政"为核心,是长期统治实践中德与刑价值选择的结果;汉代董仲舒继承了春秋德主刑辅思想,并进一步强调道德教化的治国工具作用,将儒家的德刑观进一步系统化,建立了"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使古代"德治"思想最终形成,从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云“以德为先”用人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他提出了“德才并重、以德为主”思想,强调考察干部时应该把对干部德的考察放在根本性、决定性、基础性的位置上。陈云主张考察干部的德必须在实际行动中看,并为此设定了明确具体的衡量标准和必须“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的干部政策。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军事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法的早期渊源。这一时期军事法有四种比较重要的表现形态:誓,礼,律,兵书。誓产生于夏朝,“甘誓”是夏朝的基本军事法,商朝有“汤誓”,西周有“牧誓”和“费誓”,它们大都是古代战争动员令的记录。“礼”起源于祭祀,它体现的宗法精神是夏、商、周三代军事法的核心。到西周时,礼成为军事法的主要形态,对军事行政法、军事组织法、兵役法律制度、军事后勤法律制度等都有规定。“律”在甲骨文中曾有记载,是关于军队的法律,作为一种军事法的形态,律一直在完善、发展,是我国军事刑法的雏形。兵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军事法的一种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6.
“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原心定罪”的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在西汉武帝时期形成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董仲舒对这一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该思想以先秦诸子百家的“仁、礼、德”的并重儒家学说为基础 ,通过“引经决狱”、“引经解律”的方式把儒家思想引入司法实践 ;在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孕含着“天罚天讨”的神权法思想、“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制度、“阳尊阴卑”的阴阳五行说及“专任刑罚”的法家思想等。文章分析了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中所包含的上述思想、学说 ,从而对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有一个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人为本、德为先”的管理思想之我见詹玉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理理论界在对以泰罗为代表的西方管理科学批判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为本、德为先”的管理思想。这一管理思想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起到...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围绕着党政机关干部如何保持廉洁这一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许多同志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不少新颖观点和具体设想。现将其中的十种主要理论观点综述如下。 一、以德养廉。这种观点认为,“德”是无产阶级政党最突出和最有力的政治优势,也是其保持廉洁的第一推动力。在执政的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应积极主动地、持久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德”育,并且主要地依靠“德”所产生的自律与互律作用来养廉,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以德养廉的实质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和改造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廉洁主体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筑起牢固的肃贪倡廉的思想堤坝。以德养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  相似文献   

9.
论以德治警     
以德治警,对于贯彻落实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对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以德治警的重要性,又着重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体现着死刑的残忍度和每个朝代的时代精神。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基本的有两类,即“斩”与“绞”,但每个朝代会有相应的变化。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经历了以下发展的历程:三皇五帝至商朝:起源与渐增;西周至汉朝:繁多与残酷;三国至唐朝:减少而适中;五代十国至清朝:反动与继承;清末法律变革时期:少而人道。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的态与发展体现着在中国古代具有浓厚的报复主义与威慑主义。  相似文献   

11.
比较楚简本与帛书本《老子》的“德”,可以清楚看出后者对前者的发挥、改造,且可以体会出帛书本在对“德”进行净化、纯化、恒常化的“处理”。同时还可以发现《老子》传抄到帛书本时,已经出现了重大讹误。如果进一步比较其他楚简儒家文献,还会发现帛书的“玄德”,极可能是孔子等早期儒家的“则天”、“天德”思想的淋漓尽致的发挥,其中也可能隐含着楚简本与帛今本类《老子》的作者是谁的答案,或者起码提供了一个重要侧证。  相似文献   

12.
唐渡 《理论前沿》2008,(5):41-42
“三立”是我国古代先哲们提出的“三不朽”思想,即立德、立功、立言,今天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在这三方面下点工夫。在立德方面.做到修身载德、为民树德、廉洁养德、法纪管德;在立功方面,做到为民立功、以苦创功、以勤积功、以善谋功;在立言方面,做到学习立言、调研立言、创新立言。  相似文献   

13.
西周初期,中国上古时代的预防犯罪思想承前启后,发生了若干重要的变化,较之夏商两代有了新的发展。为适应政治形势的需要,控制和预防民众的反抗,维护和加强王朝的统治,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集团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治政主张,强调“德政”,这既是早期政治理论和法律思想中独具特色的创举,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代预防犯罪思想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干部政德建设思想,大体上是沿着“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以德治党——以德治干部——干部政德建设”的逻辑规程展开的。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概念,随后作为对依法治国的重要补充,又提出了德治和以德治国的概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党、以德治党。又鉴于党的领导和执政实际上是由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代表党行使领导职能、担负执政职责,所以,以德治党首要和关键的是要以德治干部。以德治干部,就客观上推动形成了江泽民干部政德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方略的完善和发展。“法”与“德”在国家治理上具有双重作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认真执行,在学校管理中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28日,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在武昌召开。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和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为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关于“德与才”和选人用人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有益的启示:对德与才的审察是基本前提;对德与才“知所先后”至关重要;要坚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在德与才不能兼得之时,要注意抓住重点,以德为先,扬长避短,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即使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使有才干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西周礼乐相依的“德政”,是一位非常注重“礼”的思想家,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尖锐的冲突。本文从孔子与子路非同寻常的关系中探究了孔子晚年急于投身于现实政治的思想背景。孟子的“变置”理论是对孔子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学说因为有性善论、自由论和民本思想作为基础,因而,在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问题上孟子就必然要提出何以面对“独夫民贼”的问题。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在孟子的理论中明显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论以德治警     
认真实践“以德治国”重要思想 ,积极实施“以德治警”方略 ,是公安机关贯彻“以德治国”思想之必然 ,是一项事关公安队伍建设全局的战略性工作。实施“以德治警” ,重点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以德治吏 ;以德育警 ;以德修身 ;以德养廉。  相似文献   

20.
论朱熹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集前人思想之大成,把儒家经典哲理化,同时也完成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他的法律思想表现在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因事制宜”的变法理论、“相为始终”的德礼政刑理论以及“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司法主张等方面。朱熹的法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