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是一个民族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它所承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无论是为自身发展,还是为了全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必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产业化运作,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成为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而言,现代产业化运作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是否原生态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终极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产业化运作并非洪水猛兽,只要运用得当,相信一定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符号价值探讨其进行产业化运作, 以开发促保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如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对于形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提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  相似文献   

3.
郝建平 《前沿》2009,(12):98-101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要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尽快出台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等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4.
董国皇 《前沿》2011,(3):161-163
海南黎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的消亡,因此,抢救和保护黎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紧迫。本文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提出了推进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这次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议十分重要,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现在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造出的精神产品。保护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  相似文献   

6.
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现代化、城镇化等进程不断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传承人保护问题是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的探讨,阻止民族文化传承断线,实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延续,把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  相似文献   

7.
民间文学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及《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为主的公权保护方式侧重保护其文化价值,以《著作权法》为主的私权保护方式侧重保护其经济价值,只有二者形成合力,才能促进贵州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贵州省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积极利用著作权法的制度优势保障本民族地区民间文学艺术的科学传承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濮飞飞  樊嘉禄 《传承》2011,(15):60-6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人类滋润心灵世界、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运用计量学研究方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统计出一般性规律,能更好地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并以此提出相关性建议,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基诺族创造出了许多至今还惠泽后世的,主要涉及语言、民间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人类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文化、科学、经济等价值和作用。随着基诺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相关联的现代生活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基诺族的一些古老的传统技艺、  相似文献   

11.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7项),现予公布。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我省各族人民的创造力、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和谐山东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的DNA,就是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当前全国一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中,本文以南充市为例,就地方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进行思考,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马春香 《前沿》2013,(6):127-128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源泉。它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体现出了中国音乐的的悠久性、独创性及丰富性,以不可替代的音乐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世界音乐的组成部分。当前,认识和理解"原生态"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不容回避,且具有现实意义。抢救保护"原生态"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的、多姿多彩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地域性及民族文化特征,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际文化交流的“艺术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典型的文化特质是它的存在依托于鲜活具体的传承人,寓意于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贯穿在独特生动的技巧技艺中,但这也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逐渐断裂、消亡、沉溺的现实危险。  相似文献   

17.
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当涂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堪称皖江地区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文章介绍了当涂民歌发展概况,对其内容、形式作了梳理分类,并就如何保护好当涂民歌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是民族记忆的"活化石",具有一定价值,但随着社会转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走向边缘化,采取正确的必要的保护措施可留下标本,避免其消亡,却很难再现其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18.
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民族 ,有着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彝族文学和艺术两大方面着手 ,论述了抢救和保护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和抢救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魁立 《中国人大》2012,(11):27-33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温家宝总理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潘稔 《当代广西》2010,(15):54-54
壮族古代文化遗产中,布洛陀神话是一个具有创世史诗价值的珍宝,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洛陀是壮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壮族历史上为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作出重大贡献的最早祖先。据专家考证,布洛陀神话在广西红水河、右江、左江、邕江流域广为流传,各地壮族民众都把布洛陀当做始祖神、创世神和宗教神加以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