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学良(1901—),字汉卿,辽宁海城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毕业。任第三方面军团总司令。其父张作霖死后,任奉天代理督办,兼奉天保安司令。授陆军上将衔。1936年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同年被蒋介石软禁。后被转至台湾新竹继续软禁。张学良精通明史,工楹联。有挽近代改良运动领袖梁启超联二副,其一日: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北洋时代,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始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终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宣布服从国民政府,共计16年9月有余。此间,尽管国号"中华民国",宪法规定国家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其实质则与民众无关,而由北洋军阀一手操纵。具体说来,国家从未统一,政权屡遭更迭,袁世凯、皖系(段祺瑞)、直系(曹锟、吴佩孚)、奉系(张作霖)军阀先后执政。夺取政权的手段,往往不是通过选举,而是凭借战争,算起来,大战至  相似文献   

3.
正1924年直奉战争胜利后,张学良随父亲张作霖统兵驻军北京时,乘军务空闲,喜爱上收藏古玩文物。他去北京琉璃厂古文物商店,不惜花大钱买下中国古今名家画作、法帖、条幅、扇面及古董,留作欣赏把玩。随着收藏物品的增多,张学良在收藏界逐渐名声日起,当代书画名家为迎合他的雅趣,纷纷将其画作、法帖敬送给张学良留存、品鉴。张学良更不惜花  相似文献   

4.
张作霖一生遭遇过多次暗杀,其中有3次鲜为人知.历史记载,影影绰绰,模模糊糊,几乎被人遗忘.有"杀人魔王"之称的徐树铮.是这3次暗杀张作霖的主谋.那么,徐树铮为什么要暗杀张作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实施的暗杀?暗杀又为什么没有得逞?几年后,徐树铮又是怎样被别人枪杀的?现在,我们就来解开这个沉埋已久、并逐渐被人遗忘了的历史谜案.  相似文献   

5.
马湘 《瞭望》1986,(45)
一九二四年十月,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张作霖、段祺瑞亦派出代表,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孙中山先生为了谋求中国的和平统一,毅然北上,希冀达成召开国民会议,与各方爱国人士共谋国家之统一与建设。 中山先生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这时某军阀派凶徒多人,准备在码头上行刺中山先生,被民智书局职工所获悉,向我密报。我遂与黄惠龙等多人,在中山先生步  相似文献   

6.
小雨 《各界》2008,(10):68-70
杨宇霆、常荫槐是张作霖的老部下.张作霖被炸死后,二人不把少帅张学良放在眼中,并阻挠奉天易帜.是否杀掉杨、常,张学良占卦问天,于是有了这篇传奇.……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6,(34)
战前曾在侵华日军陆军特务机关“晋中公馆”任翻译的佐久间德一郎,保管有一套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日本关东军于沈阳皇姑屯附近的三洞桥炸毁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的现场照片。这组照片共六十一张,完整地纪录了从爆炸前的现场到张作霖的葬礼。佐久间德一郎最近将这组照片公诸于世,本刊现选登四幅。  相似文献   

8.
清朝末年为抵制外国银行纸币的在华流通和维护民族利权,各省纷纷建立官银号并以当时当地通行的硬币为本位发行纸币,奉天省政府建立东三省官银号发行奉票作为官方流通货币。作为当时东北地区流通最广泛的纸币,奉票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奉票产生的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促使奉票产生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 俄罗斯联邦军队(以下简称 俄军)低估了车臣非法武装的实力,采取错误的战略战术,结果非但没有彻底消灭非法武装,反而使自己蒙受了巨大损失。1999年9月,俄军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领土完整,奉命对车臣恐怖分子进行坚决彻底的围剿,拉开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序幕。俄军此次的军事行动,明显表现出与第一次车臣战争不同的特点。当机立断重兵出去 俄正规军、内务部队和其他强力部门接到命令后,紧急动员,以北高加索军区为基础,迅速组建了驻达吉斯坦共和国临时联合战役集团。这个战役集团以擅长于特种作…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回顾4万多中国人被抓往日本做苦工的悲惨遭遇,无疑是必要的.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武汉、广州后,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1939年秋至1940年春,日本国内的形势急剧恶化:物资缺乏,人民反战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兵力不足,使日本统治集团感到焦虑.为了应付旷日持久的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将更多的青壮年投入战争,致使农村中的劳动  相似文献   

11.
王泉云  文木 《各界》2008,(4):78-80
2002年国庆大假,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老红军王泉云所在的四川省的北监狱采访.老人每每提起抗战初期奉刘伯承之命,前往看望徐向前父亲之事,激动不已,沉浸在战争年代的回忆中…………  相似文献   

12.
王华 《侨园》2012,(2):64
奉系军阀的东北空军,是张氏父子倾注心血、苦心营建的.1921年秋,张学良应邀赴日本参观,当他看到日本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高超的训练后,痛下决心一定要建起自己的空军.于是,回到奉天后,他就对父亲张作霖说:"此行感想有二:一是气愤,二是发奋.日本当局有意炫耀日军威仪,蔑视我们中国人.不过,他们有些方面,如武器、军纪确实比我们好,文化也比我们高些.我们东北军在这些方面要赶上去,而且要力争超过他们."张作霖当然也早就认识到,要巩固东北非建立强大的空军不可.  相似文献   

13.
杨柳平 《学理论》2012,(2):116-118
冯国璋是北洋直系军阀首领,曾任"中华民国"代总统。其任代总统期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他极力倡言和平统一全国政权。虽然他壮志未酬,但他推行"和平统一"政策之举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广艳辉 《各界》2010,(3):79-82
王玉瓒先生早年从戎,是张学良将军的得力部下,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副官、中校副官、上校参事、上校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在其任东北军警卫队第一营营长期间,曾两次担负蒋介石在西安华清池行辕的警卫任务。1936年12月12日,他奉张学良之命率部捉蒋,打响了西安事变的第一枪,活捉了蒋介石,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09,(7)
杨绍平(杨少年),巴川巴中市凌云乡人,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58、81875部队任政治指导员,政委办公窒政治干事,沈阳军区组织部青年处、沈后司令部直政处干等;先后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受各种奖励28次;  相似文献   

16.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相似文献   

17.
许耀桐教授 1952年10月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现任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底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1985年、198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获法学硕士与博士学位,1988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被特批为教授,1988-1989年任湖北省中青年政治学研究会副会长,1997年起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8年起任北京市政治学与行政学学会常务理事,1991-1992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政府系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1996年任《社会主义研究》杂志副主编、主编。迄今为止,先后三次承担国家社…  相似文献   

18.
王丰 《各界》2009,(12)
蒋眼中的"股肱之才,战场死士" 陈诚,浙江青田人.1918年,21岁的陈诚考进保定军官学校.两年后该校因直皖战争爆发而停办.1923年,陈诚任建国粤军中尉副官,于肇庆讨伐冯宝初战役中,胸部中弹负重伤.蒋介石以大本营参谋长身份至医院探视,知其英勇,又因同为浙江子弟,印象深刻.出院后,陈诚受蒋介石拔擢,出任师部独立连少校连长.  相似文献   

19.
聂绀弩平生际会风云,是个传奇人物.他是黄埔二期学员,曾任北伐军东路讨贼前敌总指挥部秘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张闻天、邓小平、伍修权、蒋经国、谷正纲是同学.在新四军军部当过陈毅与张茜的介绍人.新中国成立后,任香港《文汇报》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1955年胡风事件中,他被隔离审查,在给予留党察看和撤职处分后,1957年上半年又回到出版社.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送北大荒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中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无期徒刑.1976年特赦出狱.  相似文献   

20.
1926年杨虎城率领陕军1万余人,坚守西安孤城8个月,抗击北洋军阀刘镇华所部镇嵩军约10万人马的围攻,保卫了国民军西北革命的根据地。这是西北人民在北伐战争中演出的可歌可泣的一幕,是杨虎城和陕西军民对国民革命的巨大贡献。一杨虎城领导的西安反围城斗争,是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日益高涨、革命与反革命激烈较量的形势下发生的。1926年初,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后,盘踞中原的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在日本和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讨赤”为幌子勾结奉系军阀张作霖进攻倾向革命的国民军,以解“南伐”广东的后顾之忧。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