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仅中印双方很容易受制于竞争思维框架,区域外大国和区域内的小国也在一定程度上趋向强化两国间的竞争态势。比如,东南亚国家特别希望新德里发挥更大作用以抵消中国影响,而南亚诸国则期待与中国更多合作以制衡印度霸权,华盛顿更是竭力在中美印间维持等距离三角外交以保持独大、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袁鹏 《台湾研究》2015,(1):37-38
继中美两国元首2013年"庄园会晤"和2014年"瀛台夜话"之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构建进人新的阶段。尽管美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不完全认同,高层甚至有意避谈此一概念,但对新型大国关系之"规避冲突、发展合作"的核心内涵,美国各界总体是认可的;对于如何争取实现中美长期战略稳定,中美之间也有相当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正走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有意思的是,中美在探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所谓"修昔底德陷阱"这样宏大的战略性问题,而长期牵扯中美关系的台湾问题只是其中一环,不像过去30年那样构成中  相似文献   

3.
亚太贸易机制建设是当代世界贸易体系的热点问题。作为亚太大国和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商务外交合作程度决定着亚太贸易机制的最终建立。本文首先回顾中美在双边外交关系定位上的认知,解释美国为何关注亚太贸易机制,分析中美两国分别在亚太已有的贸易机制,最后阐述中美间的"竞合"决定亚太贸易机制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在经历一场具有世纪性意义的经济权势转移的同时,各自都通过在亚洲建立各种联盟和加入贸易集团而实施着自身的再平衡战略。但不同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轨迹和战略目标使得中美这两个大国在亚洲的再平衡方式截然不同:美国加强了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合作,而中国继续深化国内改革并在东南亚和南亚实施再平衡战略。需要指出的是,对新型"欧亚挑战者"的担忧已经过时。尽管中美都试图在亚洲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贸易和投资集团,但建构新型大国关系在中国和美国都既有其国内动力,也有其国际动力。中美两国的政策方法表面上看是相互排斥的,美国政策大致是归纳式的,而中国的政策则总体是演绎式的,但两者在某些领域的确存在交集。为了务实地发展两国关系,中美必须学会在某些领域携手合作,虽然在另外一些领域可能是竞争对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需要创新、务实、有力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型大国关系是冷战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大国关系新的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的新模式,是在2012年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由中美两国共同提出的,是加强双方的信任与合作,开辟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直接理论基础是相互依存理论。新的全球安全理论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理论来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现路径在于推动共同应对公共安全威胁,持续拓展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建立中美两国领域广泛的安全互信。  相似文献   

6.
欧亚区域秩序、中美俄博弈和全球转型三者紧密纠缠在一起,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进程.全球转型指的是在经济科技推动下,以制度、观念和力量对比变化为基础,国际秩序、关键国家的体制与发展态势以及国家间关系在相互紧密关联中所发生的总体性变化.中美俄博弈,是世纪之交全球转型进入新阶段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大国间互动.欧亚区域秩序构建虽远未成形,却聚合着全球转型与大国博弈之间的张力,透露着未来全球转型的若干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东盟与大国关系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后,尤其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和“9·11”事件之后,中美日等大国在东南亚的存在与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东盟各国认为,单纯依靠东盟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保障本地区安全的,而大国出于利益的驱动和对权力的追求,一定会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和竞争,利用这些大国之间的相互竞争,可以达到某种均衡的态势,从而保证本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在东盟各国看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正处于上升的态势,是一个个雄心勃勃的地区强国,而美国则是一个“温和的超级大国”,因此,有必要扩大美国和日本在该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以制衡中国。  相似文献   

8.
吴心伯 《国际展望》2014,(1):I0001-I0001
正2013年,中美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目标上达成基本共识,接下来双方要做的就是具体推进这一进程,充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作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的首倡者,中国应该通过以下举措积极引领和推动这一进程。首先,中美在亚太互动要提倡创新思维与行动。中美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首先都要谋求成为新型大国,包括要持有开朗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是由中国首先提出的,并不断在与美国的战略谈判和对话中得到践行,进而引发了美方的回应,双方在新型大国关系的部分内容上达成了一定共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中美双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具有创见性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梳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创新新型大国国际关系理论、指导中美乃至其他大国关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及  相似文献   

10.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既是历史的可能,也是两国现实利益的需要。但是,由于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冲突的概率较高,中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仍存在较大变数。因此,中美两国应不失时机,主动采取必要措施,力图使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变为现实。具体而言,两国应优先在下列五个方面积极推动合作:经贸关系、军事交流、网络安全、朝核问题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1.
胡勇 《国际展望》2015,(2):34-49,147
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定位一波三折,甚至大起大落。双方既达成过"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也险些从"战略伙伴"蜕变为"战略竞争者"。中美关系定位之所以不够稳定,与双方在认知和战略上的差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两国关系中其他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尝试虽然没有成功,但对如今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仍具有启示作用。首先,不能对复杂的中美关系作简单的"标签化"定位。其次,要重视两国在相互认知上的差异,做到知己知彼。再次,要运用底线思维,力争中美关系的主导权,做到有备无患。总之,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从冷战后中美关系定位演变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上世纪末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覆辙,力争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大国关系续有发展,各国积极调整了 对外政策,提出了新的战略思路。围绕反恐及安全问题,主要大国间的合作、互动进一步加强。美更加重视与大国的合作,俄大幅调整了自身的战略定位,中美、中俄、中日关系更趋成熟。大国关系的缓和与改善,有利于国际格局保持稳定,也有利于维护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共生论在中国学界兴起,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一个新的生长点。运用国际共生论探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国际体系共生性日益增强的全球化时代,以结盟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大国关系已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走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大国之间的必然选择。目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中美在经贸、全球治理等领域具有共生性。但双方在政治安全领域仍处于非共生状态,存在较多矛盾和冲突。双方尚未形成全面和足够紧密的共生关系。当前的国际体系中传统大国关系的现实主义逻辑仍占据主导地位,一个成熟的共生型国际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因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国际体系进化过程。在这一进化过程中,中国不能做一个消极的等待者,而要做一个积极的"施动者",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正>中美致力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战略性、开创性的命题,这个命题需要认真加以论证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美双方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互动的频度日益提高,双边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13年6月,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何谓"新型大国关系"?对它的内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概括:"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说得更集中一点,就是在守成的世界大国美国和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之间,发展起一种不是相互挑战、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亚洲各国的多元性与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对亚洲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协调各种安全机制间的关系,而不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全地区性的安全架构。当前亚洲安全架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抗型的同盟机制较多,而防御型的集体安全机制缺乏;安全机制与安全问题不够匹配,使得安全机制"冗余"与"赤字"同时存在;主要安全机制及大国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导致不能有效解决中美这一对新老大国的结构性矛盾。因此要应对上述问题,根本之道在于从中美互动入手,根据亚洲安全问题的特点,建立如下三个层次的安全机制:第一,以亚洲国家为主导,中美参与的、致力于对话与建立互信的论坛性机制;第二,由邻近国家或具有共同利益关切国家组成的、以促进次区域稳定与和平为目的的协调性机制甚至是集体性安全机制;第三,中美共同主导、相关国家参与的、以解决特定问题为目的的强制性机制。由此,可形成由不同层次、领域和议题等安全机制相互配合、协调的安全架构。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强调,要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的利益交融格局。作为在地区及全球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两个大国,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益交汇点,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如何进一步夯实和扩大中美利益的交汇点,把合作的蛋糕做大,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新书讯     
正大国关系:中美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王缉思编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版定价:59.00元本书是王缉思教授领衔撰写的长篇政论,论述的主题是中美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本书指出,决定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不在于两国的外交和相互认知,而在于中美  相似文献   

18.
高琪 《当代世界》2014,(4):30-33
<正>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创造性构想,如能付诸实现,将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也将对未来国际关系走向提供不同于既往的典范。同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从中美两国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和自身国力出发,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作出正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尽管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一个概念,但中美自建交以来就一直在摸索构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学术界围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讨论多从"求同"视角出发,力图通过发掘两国关系中的共同因素和交集所在,推动合作潜力和空间的扩大。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思考途径。然而另一方面,中美两国的差异性却不可低估,有些差异甚至是根本性的。突出差异并非否定两国合作的可能性,而是强调在正视和摆正差异前提下如何深化合作。因此,中美之间既要求同,也要比"异"。求同是为了寻找共同合作的基础,比"异"是为了使各自更冷静地思考自己和对方。实际上,在比"异"的基础上求"同",也正是40多年前《中美上海公报》得以签署的智慧所在。恰当的"比异",正好可以看出两国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尊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特朗普上任以来,中美战略竞争有所加剧,两国战略关系面临着再塑造的问题,这也就使得对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历程与经验进行反思很有必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近年来中国对中美关系主动进行战略塑造的重要尝试。美国官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经历了观望期、试探期和冷淡期三个阶段,由"谨慎乐观"转变为"冷淡处理",最后变为"置之不理"。中美战略关系的塑造经验在于要注重凝聚战略共识、承认战略能力、增进战略互信、协调战略利益和管控战略分歧。这对于特朗普执政后中美战略关系的再塑造具有重要启示,也有助于中美战略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