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霞 《党课》2013,(17):92-95
75岁的张大爷携带10多公斤物品搭公交车去儿子家,售票员见张大爷上车力不从心,且几次攀爬未果,不但未予搀扶,还不断催促其快点,甚至说:“实在上不了,就别凑热闹。”张大爷心急之下摔倒在地,造成头部轻微脑震荡,且右手骨折,共花去医疗费用2万余元。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居住的老式四合院里,杨老伯家最让左邻右舍羡慕。他们有个很争气的儿子,1993年留学到美国,第三年,儿媳又到美国陪读,与丈夫一块攻读博士学位。因为儿子儿媳的缘故,杨老伯家在别人的眼里地位很不一般,每当他儿子有信从大洋彼岸寄来,我们全院的人就会从杨...  相似文献   

3.
正案例一2004年8月,45岁的汪芸喜得孙女。为了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汪芸提前退休在家带孙女。一开始,小夫妻俩下班后还帮着带孩子,但时间一长他们嫌烦,下了班就钻进房间玩手机打游戏,孩子哭闹也不管。汪芸一个人带娃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还没有等她喘口气,2006年9月,小孙女敏敏出世,汪芸更是精疲力尽、焦头烂额。一天中午,儿子儿媳在家休息,汪芸实在太困了,便把孩子交到媳  相似文献   

4.
正我叫陈前荣,今年64岁,是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青杠坡村村民,2018年4月6日搬迁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社区居住。我原来在村里种着一亩三分地,儿子儿媳在外务工,每月给我寄些生活费,日子虽然清贫,但还算安稳。然而,2013年我得了肾结石,做了两次手术,花了不少钱,出院后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很难从事体力劳动,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儿子儿媳身  相似文献   

5.
李大爷不满意未来的儿媳,与女儿来京劝说儿子。因父子俩发生激烈的争执,李大爷患了脑溢血。生命垂危之际,他在两位医  相似文献   

6.
感悟清贫     
“研究历史,了解别人不幸的遭遇,能增强自己对生活的信心。”这是一部外国影片中主人公的一句台词。联系我走向社会的经历,深感这句话极富哲理,对我的人生的确是一个启迪。那是今年年初,省有关领导和集团公司领导来到矿上慰问特困户。在半山坡上的一座家属楼里,住着一户三口之家:80多岁的老太太、50来岁的儿媳和20多岁的孙子。老太太的丈夫、儿子相继在矿井下因工死亡,仅留下了儿媳和孙子。老太太和儿媳相依为命,共同抚养孙子,谁也没有改嫁。前不久,老太太因摔伤瘫痪在床,儿媳伺候备至。尽管清贫,居室简陋,日子很是艰难,但却温馨和谐。当儿…  相似文献   

7.
谭健 《当代党员》2012,(5):20-21
2009年底,谯如英很无聊。 退休后,她被儿子接到南岸区白鹤苑社区居住。“儿子、儿媳上班后,我一个人闲在家好无聊。”谯如英心里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8.
"连长,我在外打工的儿子和闲在家中的儿媳明年能否也在连队承包土地?""行,但因为他们不是连队的正式职工,只能竞标承  相似文献   

9.
<正>农四师七十一团三连职工宋军生,今年47岁,妻子付萍今年44岁,儿子宋佳23岁,大学毕业,已结婚生子。如今已经当爷爷的宋军生和妻子、儿子、儿媳、孙子一家5口人居住在一起,生活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10.
毛家媳妇     
毛泽东去世后,他生前曾多次指点的儿媳邵华成为家族新的守护者、她扶助丈夫、保护儿子,并为儿子挑选可靠的妻子。此后,两代“毛家媳妇”成为这个家庭最坚强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1.
<正>杨润元,家住农六师奇台农场八道滩社区一队二组,是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妻子、儿子、儿媳、孙子还有孙女,6个人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已先后4年获得连队"五好文明家庭"的荣誉。58岁的杨润元老有所为,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妻子热心地追赶着时代的潮流,勤俭持家;老俩口经营的120亩承包土地年年都能喜获丰收。儿子儿媳经营着两台链轨机车和一辆小面包车,收  相似文献   

12.
<正>"这位藏族老阿妈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因为思念儿子,脑子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彭措大爷今年已经80多岁了,有点耳聋,他儿子外出打工去了,一个孙子在青海交通职业学院上大学,一个孙女在读高中,家中只有儿媳侍奉……"驻村第一书记张继瑜一边说,一边带领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结对入村帮扶的党员们赶往贫困户家慰问帮扶。省委宣传部驻牙尕村、哇龙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已近两年。扶贫工作队在部领导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牢固树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11月的一天,北京市的杨大妈和张大爷突然接到儿子小张打来的电话,表示已经把房子卖了,过几天就会有人来收房子。原来,当年8月,小张欠了40余万元赌债,就动了歪念  相似文献   

14.
王瑜 《党建文汇》2011,(10):36-36
崔女士将自己所有的一套房屋借给儿子王某当做婚房,结果“啃老”儿子婚后却一直拒绝搬走,导致崔女士居无定所。无奈之下她将亲生儿子起诉到法院要求讨回房屋。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当庭判决儿子王某和儿媳腾退房屋。崔女士说,王某从初中毕业后就一直闲散在家,后来因为结婚无房,她和丈夫便将位于密云县鼓楼东区的一套楼房借给王某做新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同为共产党员的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两个儿子,儿媳都是学术界成果斐然的博士,大学教授。位于重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有一个“全国十佳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相似文献   

16.
李女士刚结婚那会儿,用自己的木料制作了一个酒柜,送给了公公刘老汉。李女士的丈夫经常和李女士吵架。李女士在丈夫那儿受了委屈,便向刘老汉诉苦,希望他管教儿子。可刘老汉不管教儿子,还总是向着儿子说话。一次,李女士被气急了,她抄起身边的铁锨,将她送给公公的那个酒柜砸坏了。刘老汉把儿媳告到法庭,要求李女士赔偿。  相似文献   

17.
替父行孝,告别海军回乡下 许光是许世友与结发妻子朱锡明所生的三个儿子中唯一存活的儿子. 1932年,鄂豫皖根据地失守,许世友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与家人失去联系.许世友的母亲果断逼迫儿媳改嫁,此后,不满三岁的许光跟着奶奶、姑姑,在深山老林中躲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瞧你妈91岁了还多精神啊!"听到这样的话,儿子田红兵总是感到格外开心,看着妈妈的眼睛也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农九师一六三团三连的张永银是一位幸福快乐的老奶奶,她的小儿子田红兵和儿媳陈古丽数十年如一日孝敬、照顾母亲令这个家庭格外地和谐幸福。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4口之家,婆婆、儿子、儿媳和孙女,一家人开开心心,互敬互爱,你帮我助,其乐融融。1998年,童满花老太太天天乐呵呵的,因为在外上学的儿子陈伟大专毕业了,带着未来的媳妇杨豫梅一起回家了。回来不久,两人都在农一师十二团三中当上了人民教师,同年11月,这对年轻人喜结连理,携手前行。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南开区欣苑公寓社区党总支书记侯成珍就收到了一张赈灾汇款单,署名是社区党员高平苗、朱琳。过了一会儿,社区高位截瘫的张大爷在儿子的护送下专门送来了100元,他说:“这20多年,多亏了党的照顾,如今,国家有难,我要尽一份心。”不到半天,社区就收到捐款3万多元,还有10来包衣物、棉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