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柳青在《创业史》中对三位主要女性人物徐改霞、梁秀兰和赵素芳的塑造,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日常生活经验与时代书写要求之间的矛盾,并由此显现出诸多叙事悖论。徐改霞的“美貌”在小说构设的意义世界中不被看重,却在小说叙事意图的呈现上扮演重要功能;梁秀兰的包办婚姻在小说中被塑造为一种正向的模范爱情,却与反封建及妇女解放的时代要求构成潜在冲突;赵素芳对富农姚士杰的屈从及相关文本的修改,暗含小说人物发展的自主性与时代要求的叙事规定性之间的悖离。细察这些文本内容的断裂之处,不仅能够透视作家创作意图与生活经验的矛盾,并对小说试图弥合这些矛盾的艺术处理加以把握,以探讨柳青“为何写”以及“怎样写”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从这些叙事缝隙所呈露的形式政治中,窥见彼时彼刻的时代情感与妇女解放难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民族史叙事结构中包含区域史、族别史和中华民族史等几个部分。从叙事演变脉络来看,随着中华民族由“自在”“自觉”走向“自信”,中国民族史叙事也在发生转向。目前的中国民族史叙事以20世纪的“区域—族别”、关系论与整体论叙事为基础,三者在方法论上验证了“小历史”与“大历史”的相互补充、弥合和一体化进程。中华民族社会史是当代中华民族史叙事的新方向。可以通过“地理—人文”“话语—制度”“语言—符号”与“生活—实践”叙事等几种内容得以呈现,成为“小历史”与“大历史”双向联动、多线转化、相互弥合的实践机制和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词本是一种纯粹抒情性的文体 ,擅长言情写景 ,拙于叙事 ,但咏史词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基本上能达到叙事、言情、议论、说理相结合的标准。咏史词主要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描写对象 ,但作者的用意往往不在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本身 ,而是生发开来 ,或发表议论 ,或抒发情怀 ,或借古喻今 ,或借古讽今 ,以图“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历史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裂变与生长,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女作家们追随新时期“人的自觉”的文学潮流,用她们柔韧的笔触,剖析和抚慰着一代女性所遭受的灵魂伤痛,塑造了大批多姿多彩、血肉丰满的青年女性形象。这些年轻女性以一种超越观察、超越困境与假恶丑的理想活跃在人生舞台上。灵与肉、情与爱、事业与家庭、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与失望,构成了她们漂泊、流浪的心态,由此她们踏上了一条找寻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历史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裂变与生长.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女作家们追随新时期“人的自觉”的文学潮流,用她们柔韧的笔触。剖析和抚慰着一代女性所遭受的灵魂伤痛.塑造了大批多姿多彩、血肉丰满的青年女性形象。这些年轻女性以一种超越观察、超越困境与假恶丑的理想活跃在人生舞台上。灵与肉、情与爱、事业与家庭、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与失望.构成了她们漂泊、流浪的心态,由此她们踏上了一条找寻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郭薇薇 《工会论坛》2010,(6):140-141
电视历史剧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电视剧,现实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其关注的焦点。电视历史剧的创作是特定时代的创作者与历史的对话,电视历史剧的接受则是特定时代的观众与呈现于屏幕上的"历史"所进行的二次对话。在电视历史剧中,现实与历史对话的结果体现为: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对历史人物进行人性化阐释;借历史时空表达现实理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林黛玉一生与泪相伴,本文着重从林黛玉清高孤傲及叛逆的性格中阐述其对所生活环境的清醒认识和对抗,以及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而无望的追求,从而分析了黛玉之泪在“还泪”这一源说的背后还应当蕴藏着更深的内涵,预示着她的先知先觉和爱情的失落、人生的毁灭,是黛玉心灵之哭泣,也是曹雪芹心灵之哭泣。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女性性别主体结构的缺失在获取或付出“母爱”的感知经验方面变得明显。“母爱经验”主题的书写与接受在进入戏剧和电影的场域后需要被进一步关注其迭代和异化的过程,小说《空谷兰》从英国奇情小说脱胎而来,后被改编成文明戏和情节电影,以不同的媒介形式不断更新“母爱经验”的表达方式。《空谷兰》及其周边作品利用“奇观”的文化趣味来反映父权体制的压迫,重复着试图反抗却无法成功,最终将女性推向脆弱的“母爱庇护所”的“母爱模型”。而无声电影《神女》对于“母爱经验”的重现则体现于将“母爱庇护所”重建后再彻底打破,褪去了奇观趣味,《神女》的主演阮玲玉则试图将现实生活中的身体经验与电影中看似可被反转的“母爱经验”结合,她在电影叙事中已经体验过相似的悲剧人生,却仍然不能依靠习得的“母爱”感知技能去应对现实生活中女性主体结构缺失所造成的困境,最终揭示出“母爱经验”发生异变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一方面承认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市场进而形成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条件下人受制于物的抽象统治,进而丧失自身主体性展开了激烈批判。由此,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下的“资本逻辑”与“虚幻的共同体”,进一步指出只有人成为“世界历史性”个人时才能恢复主体意识,实现真正的解放,届时世界历史也将转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逻辑为核心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真正共同体阶段。世界历史在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叙事主题基础上,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具有阶段性的叙事主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叙事,它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背景下重构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话语体系和出场方式,是世界历史理论叙事逻辑的当代展开。  相似文献   

10.
新型政党制度是基于中国政治实践的伟大政治创造,蕴含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讲好政党制度的中国故事,增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阐释能力,其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制度发展、实现有效传播,增强软实力和话语权。对此而言,目前的短板可能不在“故事”而在“叙事”。本文拟从历史叙事、现实叙事、理论叙事、交流叙事等多维叙事视角,探讨推动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建构与传播力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历史人物传记由于其与现代人的距离感、历史性、文化性、广泛性、对人物的深入分析等特点,因而对大学生发挥着多方面的德育功能,如“涵养心理”、“培植道德”、“谙熟世事”、“增长爱国心”、“承受痛苦、加强修养”等。所以,要高度重视并自觉运用人物使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士人性格根源的儒道两家,以互补的形式始终并存于士人的理想之中,共同完善着士人的思想性格。“儒道互补”对于士人的人生理想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揭示了儒道两家何以形成互补的思想根源,并论述了“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对已广为流传的事件进行重写,取材大都来源于历史记栽、小说事件或诗词意象等。其创作具有文采性和可读性,但缺乏可信性,有的作品甚至是“恶搞”历史以增强其欣赏性。就“苏轼遭贬黄州”一事,元杂剧中的叙写便是万般千态、琳琅满目。与历史真实千丝万缕又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研究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理想,对于我们正确看待人生的价值,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的人生观经历了一个形成的过程,这个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罪感意识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观念。在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罪感”是宗教意识,又是人作为生命主体的道德要求;莎士比亚把“罪感”的描述作为揭示人物深层心理的重要手段。在他的笔下,教士是不知悔罪的犯罪者,反映了作者对教会人员的彻底失望;国王形象则复杂得多,他们大多怀有罪感,精神沉重,走着艰难的“完善之路”。对教士和国王形象的刻画,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教会、王权及理想人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生理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树立理想、选定目标、培养兴趣、发展爱好,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时期。我党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七十多年来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和社会效益。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对青少年更好地进行理想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文仅就当前理想教育中存在的某些误区做些肤浅的分析。 误区之一:用“主观图画”代替“客观过程” 在进行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或者用想象的物质生活标准把理想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或者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把理想拼接成一种可以任意解释的超越现实的作品。其原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方式的爆炸式、无序化发展给青年思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世纪80、9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苏东巨变”潜入我国,它主要以青年、知识分子等群体为传播对象,有着深刻而明确的政治目的.在网络时代,它借助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借尸还魂”,一些“新历史故事”披着“理性思考”、“重写历史”外衣,在网络空间大肆流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以否定中华文明的优越性和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为论调,大肆宣扬民族失败、革命失败的言论,主要目的是动摇青年的共产主义信仰,以民族虚无主义弱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我们必须在网络内外都建立起牢固的思想工作阵地,在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错误思潮给予坚决的回击,从源头上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对青年思想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说叙事话语中,借助他人话语进行叙事,既保持着先前语境中的对话关系,同时也与故事中人物、听故事的人、文本接受者乃至读者进行着对话。文章通过法布拉和苏热特两种形式主义叙事模式的复仇小说对比,分析了两种叙事模式的特点及他人话语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学不仅产生了像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斯文化的世纪伟人,形成了以“启蒙”和“救亡”为中心的宏大话语环境;也脱颖出像林徽因这样“现代性”的“个人”语境.叙事角度和角色的转变,是“新文学”话语追求民族崛起“强国”梦的另外一种文化表述.多元的叙事话语共同构筑了整个“新文学”世界,让我们见识到那一代人有别于传统、激荡着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瑰丽人生.她的作品是以超越性价值为表征的,带有反思性和现代精神,闪耀着知识女性的坚韧锋芒.林徽因以一种优雅、犀利、知性告诉我们“五四”时期斯女性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解放思想已成为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其重要性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为此,对解放思想做些哲学思考,探求其本质、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方法论原则等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解放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的反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一特定历史时期,都有其思想主题。这一思想主题影响着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历史上每一次深刻的革命变革都伴随着头脑中思想观念的变革,都以解放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