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要不要保护公民的迁徙自由 ?我国 195 4年宪法中曾规定有“迁徙自由” ,后来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逐渐确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 ,致使“迁徙自由”没有被以后的几部宪法所确认。目前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折。这样的转折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与法律滞后性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 ,我们的劳动力流动越来越获得了政策的肯定 ,另一方面我们的法律体系却没有给予相应的保护 ,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你可以来 ,但是来了以后随时可能赶你走。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 ,如果城市中充斥着大量的流动人口会引…  相似文献   

2.
迁徙自由及其在中国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徙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是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必不可少的权利之一.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宪法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尽管没有明文确立迁徙自由,但从修改的内容和立法的趋势分析,迁徙自由重归宪法为期不远.迁徙自由并不是天赋之权,其产生与市场经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渊源,我国改革开放至今,重新确立迁徙自由的社会政治条件已经成熟.本文从迁徙自由的经济、法律渊源入手,结合迁徙自由在中国存在、发展的历史,探讨了在中国确立迁徙自由的思路,以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主体活动的制度环境和完整的社会主义人权体系.  相似文献   

3.
彭治安  陈珂珂 《唯实》2008,(2):70-73
迁徙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很多国家得到了保护,在我国,伴随着人权入宪,作为一项公民基本人权,迁徙自由成为近几年学界讨论比较多的问题之一。考察其他一些国家关于迁徙权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再回看我国宪法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到现在未有而有,其间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的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过程中,有人借口“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党和政府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这里有必要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性质、含义以及与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的关系再作探讨。以便更好地贯彻这一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所谓自由从其一般分类上有思想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思想自由是思想意识领域的自由、言论的自由等;社会自由是社会领域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自由;道德自由是一种选择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或“选择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所讲的“自由”首先指一种思想自由,即思想…  相似文献   

5.
制度障碍影响着公民实现自由迁徙。铜仁地区“户籍新政”,虽不至于敲破“坚冰”,起码搬除了路上的第一根“栅栏”。备受关注、在贵州省率先实施的铜仁地区户籍制度改革,不知不觉已走过了—个多年头。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校长时期,是北大永远值得骄傲的记忆,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马克思主义在北大可以作为一种学术而进行自由讨论,从而聚首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启蒙者,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便是由这些人担当的。后来,他虽然和中国共产党有过不愉快的“过节”,但是,他在晚年主事民权同盟、投身全民抗日救亡运动时,又与中国共产党声应气求、殊途同归了。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24):33-33
成都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民众可自由迁徙。为了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不因居住地的迁徙、职业的改变而受到侵害,明确规定农民可带产权进城,就业、参加社保不以丧失承包地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从韦应物诗句“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到培根说“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从“健康是一种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的名言,到“疾病有成千上万种,但是健康只有一种”的警句,诸般感悟可以说都道出了健康之于人的本质要义。  相似文献   

9.
自由作为一个中性概念,是被广泛使用的,不管是哪一种意识形态,都不排斥自由概念,但对它又确实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截然相反。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以及这一范围作一番探索,以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有一个全面地认识。 自由是什么?从汉字的本意而言,“自”是自己,“由”是走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自由走”,就是自主,不受干扰,不受限制。顾名思义,自己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10.
论"迁徙自由权"应当重新入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但这项权利在我国因经济、政治原因从1975年宪法被取消后,一直没有恢复其合法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公民迁徙自由进行限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公民对迁徙自由的要求日益迫切.我们应当以修宪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为保障每个公民的迁徙自由权提供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自由”的演说中,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又是批评中国的网络管理,又是以“远离下世纪进步”相警告,似乎没有她所说的“网络自由”,别的国家就无从进步了。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自由”的演说中,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又是批评中国的网络管理,又是以“远离下世纪进步”相警告,似乎没有她所说的“网络自由”,别的国家就无从进步了。  相似文献   

13.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的传统制度。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就可以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如果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我们必须“坚持这个传统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①建国以来,我们对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情况作一回顾与思考,很有必要。一、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含义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始终贯穿着“法治”的理念与精神。“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等,在报告中旗帜鲜明地予以提出。“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理,念也正式地写入了报告。这些是我国十年法治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十年法治历程艰辛求索的结果,标志着中国的法治正在走向复兴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5.
尚东涛 《探索》2002,(5):113-115
自由个性是关系。自由个性实现于展示自由关系的复杂张力域。如果以主体、结构、过程为尺度,相互缠绕的张力,可作“自由个性”与“自由群性”的张力、“自由”与“不自由”的张力、“自由异化”与“扬弃自由异化”的张力等三重理解。……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西方政抬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古希腊、古罗马肇始以来便对西方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无数的争论。这些争论源于自由本身所固有的限度,由于这些限度,自由先天地具有两种面相。要准确理解自由以及自由主义,我们就必须把握好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单一”自由与“多元”自由这些概念及其关系。基于这些认识,才能使得自由主义在新的时期更加健康、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在国际人权公约中有规定。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有历史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宪法中恢复公民的这一权利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农民而言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追求个性独立、自由和解放、真正意义上社会平等和谐的价值诉求和目标,也是个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向,表现为不断实现着又不断向更高水准发展的生动鲜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货币由于其流通手段的媒介作用和贮藏手段具有社会权力,对“自由个性”的实现起着消极作用,导致个性的消弭和社会关系的异化.然而也正是由于其媒介作用对“自由个性”起积极作用,确立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平等和自由.而且以货币为媒介的资产阶级社会内部本身就孕育着货币权力消失和“自由个性”生成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独特生机活力的特殊群体,对“自由”有着更执著的追求与向往。但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许多青少年个性追求中的“自由”存在“非道德化”的倾向,即其乐此不疲、孜孜索求的“自由”缺乏道德内涵。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观念混乱、道德信念丧失的“自由”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自由”反而使其渐渐失去了自由。1、目中无“人”:个性自私化,缺乏对他人自由权利和人格的尊重。青少年个性中的目中无“人”包含两种倾向,一是性格个性张扬中的桀骜不驯,二是专注于个人自由的“解放”和追求,对他人的自由权利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20.
王兴骥 《当代贵州》2012,(23):42-43
在贵州省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中,苗、侗、布依等少数民族,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只有仡佬族没有迁徙的历史,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贵州,“仡佬、仡佬,开荒辟草”是对仡佬族最早开拓贵州的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