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心为民的“草帽书记”黄成模,以自己多年来身体力行的“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为群众办事就要一竿子插到底”等朴素信念;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如今,一位和黄成模一样一心为民、绿叶无悔扑向大地的“草鞋书记”邓平寿硬是用脚踏平了办公室与田间地头之间那道坎。但这位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已经累倒在那道田坎上,永久地离开了他日夜牵肠挂肚的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2.
南山 《党史博览》2008,(3):4-10
以人民群众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他常说,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在周恩来的总理生涯中,他勤政爱民,倾注民生,老百姓没有洗澡的地方,他带头捐钱给群众建澡堂;修建密云水库,他批评水库指挥部“见物不见人”;延安人民生活穷困苦熬,他流下了难过的眼泪……这一切,使得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人民总理”。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文采撷周恩来总理生涯中倾注民生的几个片断,以纪念这位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中想得最多的是群众,他始终都在践履自己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他喜欢和群众谈心,了解民情民意;他看到群众有困难,比自己有困难还着急;他看到穷苦百姓流泪,自己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这样和群众心相连,情相牵——“你是咱们的人”1938年初夏的一天,延安桥儿沟,揽工出身的庄稼汉赵南西正在公路旁锄芝麻。“嘟!嘟!”突然从城里驶来一辆汽车。那时候,汽车在延安很稀罕,老赵停下锄,站在那里张望。汽车驶到他的地边时,忽然停住,车里下来几个首长模样的人,朝他走来。老赵只…  相似文献   

4.
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份;有的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不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有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在遭致群众反对时,认为是群众“胡搅蛮缠”、“不讲理”;有的领导干部遇到群众上访,不是主动接访.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而是用有事、外出、开会等借口搪塞群众。  相似文献   

5.
依靠党的惠民政策,他发家致富,成为拥有两家企业的“老板”;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带领群众同奔富裕路,他毅然丢下自己的企业,参加村“两委”竞选,被群众、党员公推直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6.
“没有群众就没有我们的工作;为群众办事就是为自己办事;群众脸色好看了;就证明我们的工作到位了。”这是井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建赞经常说的几句话,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不变追求。  相似文献   

7.
在他身上,多士气少官气;在他心里,多群众少自己;在他的工作日程中,多加班加点少节假日。他,就是淑浦县常务副县长、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实干公仆”的谭显聪。6年前,还是在任龙潭区党委书记、区长时,谭显聪就在一次党委会上慷慨激昂地说过:“我们党委一班人必须干实事,做到为宫一任,造福一方。”那时,他看准了:要致富,先修路。龙潭区至黄毛园乡的1808省道公路,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群众乘车路经这段公路,不是被溅着满身泥浆,就是因堵车不能通行。这段路不修好,将严重制约龙潭的经济发展。因此扩建这段公路,已成当务之…  相似文献   

8.
过去有句老话,叫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得到的溢美之词,不能算定评。待他离任之后,群众对他无所顾忌了,这时的评价才最真实、最公正,也大体可以作为这个官员在任期间品行好坏、政绩优劣的鉴定。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是人民的公仆。对于每个干部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人民群众心中自有评价。一家杂志曾刊登这样两条对比鲜明的新闻:一是某区委书记调动工作时群众含泪数政绩;二是某县委书记易地做官时,群众鸣鞭炮送瘟神。原因很简单:前者“心里没有自己”;后者“心里只有自己,唯独没有群众”。…  相似文献   

9.
“心系群众,服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党支部书记存多的人生座右铭。担任村支书以来,存多时时处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它的内涵.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咱们村里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0.
一、撑起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就要明白党员这一称号的含金量。切实履行好党员的责任 党员本身就是群众,但又不是普通群众,而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党员把自己当成群众,才能从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把自己视为非普通群众,才能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焦裕禄同志经常跟群众一起劳动,但没有把自己当作普通群众,他是群众中的先锋战士,“宁愿拼上一条老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焦裕禄精神使我们明白了党员的含金量在于怎样履行责任、怎样服务群众,在于是否能让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他是腐败分子的“肉中刺”、“眼中钉”,因为他重拳反腐,处理案件从不手软;他时刻牢记“民之难,即党之忧”,把百姓冷暖时刻挂在心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超哥”。  相似文献   

12.
赵学 《奋斗》2003,(9):12-12,21
“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于民的事”,这是郑培民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在20多年的领导工作中,郑培民始终坚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他尽心尽力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他身体力行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民增收不遗余力;他推动当  相似文献   

13.
宜文 《支部生活》2009,(11):44-4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个好书记兴一村百姓。马明方,就是群众眼里的好书记。1944年出生的他,在农村一干就是45年。作为宜良县匡远镇金星村的“当家人”,他始终把勤政为民放在心上,矢志不渝地追求着强村富民,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赢得了全村党员、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老百姓因此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养个好儿子不如选个好书记”。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月26日,县纪委书记黄广谋受到中纪委嘉奖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传遍了麟游县的千家万户,老百姓争相庆贺,都说黄书记受之无愧。“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997年,黄广谋被任命为麟游县纪委书记。他一上任就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坚决不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他说:“反腐败首先要杜绝嘴上的腐败。”在基层工作时,他下乡在群众家里吃饭,最喜欢的就是吃一顿搅团。任县纪委书记后,下乡坚持在机关灶就餐。1…  相似文献   

15.
他全心投入修路治水,任村党支部书记5年间,改变了全村旧貌.是群众眼中的“创业书记”;他坚守抗洪抢险阵地,废寝忘食为灾民,是群众铭记的“抗洪勇士”;他舍小家为大家,全心全意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某日,一位喜欢猎奇的朋友向我公布了他的一项新近“研究成果”:发现凡近年落马的贪官们大多都在民间有绰号。如:广东湛江前市委书记陈同庆因爱喝“蓝带啤酒”被叫做“蓝带书记”,结果他因受贿,充当走私、黑帮保护伞而被判死缓;原沈阳市财政局长李经芳,穿着考究,经常喷着高级法国香水招摇过市,群众戏称他为“花花公子”。这位“花花公子”也于不久前因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原江苏省宝应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克明,群众送给他一个“刘大胆”的绰号。“刘大胆”大胆到自己公然嫖妓,还支持协助娱…  相似文献   

17.
卓伊 《先锋队》2011,(5):16-16
有人说,纪检监察工作是一件既辛苦又惹人的差事,可杜新春对纪检监察工作却有着独到的认识。他深刻地认识到.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谁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正义的利剑就要惩治谁。作为一名工作在反腐一线的干部,他时刻不忘党的教诲,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言行上始终同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在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五新静乐”建设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员干部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群众路线中,核心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它是立党为公的一种根本理念。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它就是党员干部指导、支配自己的一切社会行为的根本思想依据。因为,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观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自觉地努力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一切为了群众”六个字言简意赅,包含着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自己和正确看待群众,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意识和价值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党员干部若要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理念,其一是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意识:自己在社会中乃是亦“官”亦民;其二是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意识: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工具,必须勤奋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闫华 《党课》2014,(9):37-37
风雪之夜,一连走访9个村子,担心的是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危;肝病发作就用硬物顶着,不肯花钱买药,考虑的是灾区群众生活困难;重病住院操心最多的是防风治沙除盐碱,目的是让群众不再受“三害”之苦……焦裕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的那样:心里装着的只有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相似文献   

20.
在北国“金城”桦甸市,有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公仆,他就是被当地群众誉为“贴心人”的中共桦甸市委书记杨顺东。他担任市长、市委书记5年来,始终把人民来信来访当作大事来抓,把解决百姓的疾苦上升到讲政治、顾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尽心竭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以自己的行动,树立了新时期人民公仆的应有形象。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中杨顺东调任烨甸市市长时,正是1995年8月桦甸城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之后。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城市,杨顺东心急如焚,夜以继日地工作。洪水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全市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