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评价是了解犯罪嫌疑人讯问心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445名在押犯罪嫌疑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有24.9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较低;有42.3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一般;有32.8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较高的主要依据有"讯问中言语态度恶劣"、"引供、诱供"、"刑讯逼供"等13个方面的原因;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较低的主要依据有"具有较高的讯问技巧"、"具有较好的讯问态度"、"能通过讯问全面查明案情"等12个方面的原因。期望上述研究结果能对侦查机关和讯问人员了解情况、总结经验、认识问题、更新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和讯问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是反映他们对讯问工作认知态度和心理指向的重要方面,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是成功开展讯问的重要方面。以445名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为考察对象,分析他们对讯问人员期望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共有16种,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期望讯问人员杜绝非法的讯问方法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两大方面。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期望的实证研究结果对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认识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会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是反映他们对讯问工作认知态度和心理指向的重要方面,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是成功开展讯问的重要方面。以445名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为考察对象,分析他们对讯问人员期望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共有16种,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期望讯问人员杜绝非法的讯问方法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两大方面。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期望的实证研究结果对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认识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会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讯问人员一旦在犯罪嫌疑人心目中树立公正、诚信的形象,能使讯问顺利开展;主要使用政策、法律教育、情感、逻辑、公正、品德、善意和素质使犯罪嫌疑人佩服讯问人员,口服而且心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45名犯罪嫌疑人讯问中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发现有83.80%被调查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对非法讯问方法、对犯罪事实暴露、对自己与亲友受到迫害和对法律惩罚后果等四大方面(18个具体条目)的担心,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压力源的实证研究结果,将对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认识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讯问工作是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进行的侦查活动,具有直接对抗性。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通常会使用反讯问手法阻碍讯问工作,妨碍查明案件事实,甚至导致讯问工作陷入僵局。反讯问手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切断言语信息交流渠道、传递虚假信息、传递部分信息和公然采取暴力动作进行抵抗。讯问人员要熟悉各种反讯问手法,以掌握的案件事实和有力证据为基础,利用犯罪嫌疑人反讯问供述中的矛盾和弱点,采取适当的对策,迫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其罪行。  相似文献   

7.
贿赂犯罪的特点决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在侦查证据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必须使用谋略,以智取胜。贿赂犯罪侦查讯问谋略可分为攻心,造势,虚实,迂回四个方面。攻心策略要注意时机、针对性以及信任感的建立等几个要素;造势策略则要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威慑、控制和影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的"势";虚实谋略有避实击虚和以虚示实两个方面的应用;迂回谋略有循序渐进,投石问路,断其后路和迂回围歼等几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是其自身的需求,讯问人员应当在需求和压力这两个维度上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通过分析犯罪嫌疑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减其心理压力,从而将犯罪嫌疑人的需求结构调整到适合进行社会交换的状态,以获取其真实口供。  相似文献   

9.
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理每一起刑事案件都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侦查人员了解案情、收集证据、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因此,犯罪嫌疑人讯问过程中,若能实事求是地向讯问人员反映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侦查讯问模式依然是纠问式模式,侦查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基于人的趋利避害本性、社会交换理论以及"双赢"理论,可以在侦查讯问人员和被讯问的犯罪嫌疑人之间构建即对抗又合作的侦查讯问模式。此外还应有正当性侦查讯问的动力机制以及鼓励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的交易机制等保障机制,以侦查讯问双方的"双赢"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讯问说服力是指讯问人员使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和辩解的一种能力。讯问说服力具有对抗性、非暴力性、直接性、互动性、感染性特征,由依据、人格、方法、环境等要件构成,主要方式有说教式、化解式、调整式、纠偏式、开导式、激发式。增强讯问说服力要讲究倾在说服中倾听、发问、回答的技巧,同时要注意身体语言在说服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非法侦查讯问行为与冤假错案的发生关系密切。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的非法侦查讯问行为主要表现为:讯问场所、时间、人员违反法律规定;讯问时,未依法履行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告知义务;讯问方式不合法,刑讯逼供行为时有发生;讯问录音录像制作不规范等方面。确保侦查讯问行为的合法化的主要措施有:公安机关应当规范侦查讯问行为;发挥辩护律师在防范冤假错案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树立科学的司法理念等。  相似文献   

13.
论侦查讯问僵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现侦查讯问僵局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仓促破案,证据材料不全;其次是侦查讯问人员素质低,能力差,心理压力过大和不恰当的侦查讯问方式;最后是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和反侦查伎俩,使侦查讯问陷入僵局。破解讯问僵局的关键是在准确分析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罪行真实原因的基础上,做好犯罪嫌疑人的思想转化工作,讲究侦查讯问艺术和策略,打消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  相似文献   

14.
侦查讯问过程中,讯问气氛直接作用于犯罪嫌疑人心理,决定着讯问的成败。影响讯问气氛的主要因素有讯问人员、讯问环境和讯问时间,它们既能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合力,有效的刺激和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达到讯问目的,提高侦查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讯问程序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之下,讯问程序主要是为侦查过程提供主观证据,却忽略了其独立的价值。讯问程序可以提高诉讼效率、深挖犯罪事实、帮助认罪伏法,同时侦查人员可以在讯问中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从而为定罪量刑以及研究犯罪规律提供依据。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看,讯问程序更可以保障其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6.
讯问笔录要反映讯问活动的全过程,全面、完整、准确地记载侦查人员的提问和所采用的讯问方法,从笔录中要全面了解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供述和无罪、罪轻的辩解,以及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但在实际办案中,许多办案人员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讯问不仔细、记录马虎了事,特别不注意笔录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致使讯问笔录质量不高,甚至严重失误,严重影响案件证据的固定,危害极大,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7.
孙越 《公安理论与实践》2010,20(3):29-31,37
侦查讯问过程中,狡猾的犯罪嫌疑人总是用尽手段与审讯人员周旋,拒绝交代犯罪事实。为实现讯问目的,审讯人员必须灵活运用各种讯问策略,动摇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使其老实交代犯罪事实。除传统语言上的讯问策略外,非语言策略的灵活运用也非常重要。非语言讯问策略即通过面部表情、体态、眼神、语调等非语言手段的运用来达到摧毁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目的,主要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设计布景"、证据以非语言的方式使用、测谎仪的应用等方式,另外尤其要注意在运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务侦查讯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犯罪嫌疑人反讯问的伎俩,认为有八种:拒供、少供、翻供、狡辩、伪装、诬诲、其它,并逐一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采取的讯问对策。  相似文献   

19.
侦查讯问中,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对立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讯问中会时而出现僵局.讯问僵局的产生既由犯罪嫌疑人思想意识、心理、个性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也因讯问人员讯问准备不够、经验不足、讯问失误、使用证据不当等多种问题所致.要化解僵局,就要转变犯罪嫌疑人对讯问的态度,一般可采用以情动之、以诚感之、以语激之、以理服之、以据攻之、以法追之、逻辑推之等方法,总之要因人而异,充分运用说服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警察讯问未成年违法犯罪嫌疑人时应坚持特殊保护、公秘结合与专业讯问原则,具体做到慎用讯问、羁押和戒具,严格分别羁押,迅速简约和优先保护;讯问不公开与明确告知权利、适当成年人参加讯问相结合;并应确定专业讯问人员,对特殊未成年涉案人进行"心理测试",进行维权式讯问等,从而切实维护未成年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