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守昆 《群众》2013,(5):10-12
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未来发展最大潜力在城镇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推动城镇化要向质量提升转变,做到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市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两个轮子一起转”。李克强总理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省委省政府对积极稳妥推进我省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江苏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当务之急应该做些什么?围绕这些重点问题,本刊编发一组文稿,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邹军 《群众》2013,(5):12-14
党的十八大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2013年江苏省1号文件也提出了“协调推进城镇化、区域发展差别化、建设模式集约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多年来,我省在城镇化探索和实践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上,需要从五个转变着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要把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改善城乡结构的两个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政协天地》2013,(6):53-53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阶段,在未来10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仍然可期。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将和出口转好因素共同推动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增速达到10%左右。城镇化对中国经济来说并非“强心剂”,而是长达十年的长远规划。新型城镇化有两个政策要点,一是在硬件建设方面,即通过扩大投资,集中建设城市群;二是在软件建设上,通过扩大消费,解决3亿农民家庭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孟凡征方劲松报道]要正确认识当前高速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城市规划对城镇化的调控和引导,这是仇保兴副部长1月10日至11日在合肥考察时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的要求。在皖期间,仇保兴副部长考察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慰问了生产一线的建设职工,并为出席安徽省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作了题为《我国城镇化的特征、动力与规划调控》的报告。仇保兴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发展呈现持续的加速性、极度的不平衡性、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性、与市场化相伴随性及城镇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何金铭 《江西政报》2008,(17):47-48
前不久,本人有幸参加了江西省领导干部赴新加坡“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训班,进行了为期8天的培训考察。通过考察学习,对新加坡城镇化建设的理念、做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我县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鞍山市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高标准建设"五个鞍山",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4年已经掀起了全新的篇章,新型城镇化的征程已经起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鞍山市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城乡百姓谋福祉。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在新的世纪,为贯彻落实中央作出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战略决策,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江西城镇化问题作深入的研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加快我省城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江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1江西城镇化进程。江西城镇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大致分四个阶段:(1)1949-1957年,恢复起步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城镇建设迅速恢复,稳步发展,城镇人口由125万人增至265万人,城镇化水平由95%上升到1433%。(2)1958-1967年…  相似文献   

9.
田佳琪  金鑫 《求索》2013,(8):265-267
和谐社会与城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国内外城镇化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现状与特点并指出了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阐明了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城镇化的不和谐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和谐社会背景下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城镇化提出了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晓峰 《前进》2013,(6):30-31
城镇化是当前乃至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与热点,党的十八大对此提出明确的要求。各级政府都力图结合地方实际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对城镇化进行布局谋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城镇化的推进与建设提出各种论证与研讨,农民群众及进城务工人员更是满心欢喜满怀希望。城镇化充满了太多的诱惑,要政策、要资金、要工程、要项目;城镇化肩负了太多的挑战,要就业、要保障、要公平、要均衡;城镇化承载了太多的期许,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缩小城乡差别的新模板、让渡既得利益照顾弱势群体的新拷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蓝图……城镇化,注定将是一项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连串牵扯制衡的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1.
6月3日-9日,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一行35人,就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提高城镇化质量在福建进行为期7天的视察,先后深入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厦门5市,视察了10个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情况,召开了6场座谈会,听取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小城镇建设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等方面的情况汇报,与基层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全面深入了解我省小城镇建设的状况,并就视察情况与福建省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政协天地》2013,(7):47-47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副局长胡东升在参加城市发展论坛时表示,未来3年中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约为11.7万亿元,靠财政资金难以独立承担中国城镇化建设重任。据测算,2013年至203.5年,财政资金仅能支持当年城镇化新增投资的五分之一左右。地方政府债券融资也难以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建设资金来源。因而,银行资金仍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  相似文献   

13.
张颢瀚 《群众》2013,(5):20-22
江苏多种形式的城镇化之路,给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城镇化大战略带来了有益启示。无论何种形式的城镇化,都必须围绕城镇化的目标,统筹解决人口的集中形式问题、生产的集中形式及生产方式的变革问题、生活方式城镇化问题、社会管理的城镇化问题、城镇化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汤文华  段艳丰  吴芝花 《前沿》2014,(9):104-1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我国“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关键在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居民收人倍增的引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驱动作用,同时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优化制度政策环境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居民收入倍增。  相似文献   

15.
周叶中 《人权》2014,(1):24-2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解决目前经济困难的重要政策,更是我们党在提高人权发展水平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只有发展好了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提高人权保障的水平。重视新型城镇化的人权保障功能,发挥小城镇建设的人权发展价值,应是新型城镇化有效发展、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河南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实践新型城镇化道路,全省城镇化发展呈现可喜局面。为了加大推进城镇化力度,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共河南省委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开展调研,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为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重大决策部署中的监督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范、指导和保障作用,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的统一部署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方案》的安排,2013年5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张大卫、蒋笃运、储亚平、王保存、李文慧率领6个调研组,深入郑州、洛阳等12个省辖市50多个县(市、区),分别就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序流转、新型城镇化建设法治保障等6个方面开展了实地调研。通过集中调研、监督和检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基本掌握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全面了解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部分困难和问题,征集到意见、建议300余条。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调研组从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适时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等方面向省委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延华 《前沿》2014,(7):121-12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们当前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内需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任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农民真正完成“进城”的目标,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为此,必须寻找一条能够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李万进 《世纪行》2013,(5):23-23
本刊讯5月10日。省政协主席杨松会见荷隆美集团总裁德饶,双方就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亲切会谈。杨松说.湖北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力图走出有湖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城镇化过程中,为避免产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些城市病。湖北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理念,期待有造诣的单位和企业帮助优化城镇化规划。荷隆美集团在可持续发展规划和设计方面有独特优势,经验丰富,相信未来在推动湖北城镇化建设方面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沈军 《现代领导》2011,(8):30-30
加快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四川省兴文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欠发达山区县,虽然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城镇化水平仍然不高.2010年城镇化率只有28.7%,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与全市、全省相比差距较大。要实现跨越发展和富民强县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两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全县城乡面貌“一年变化新、三年大提升、五年换新颜”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晓 《传承》2013,(9):16-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战略路径。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潜力和最大的改革红利,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