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12汶川地震之后,全国各界展开了对地震灾区的援助,除了直接赶赴灾区进行救灾援助之外,捐赠或者募捐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地震灾区主要的援助手段。基于我国现阶段对于捐赠与募捐的立法现状,其中有诸多的不规范之处,而募捐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一方面,会影响到灾区所可能接收到的外在援助,另一方面,也会由于募捐本身的不规范导致捐赠者的失望可能影响到全社会的利他主义与人道主义信念的下滑,这对于现阶段和谐社会的建构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就募捐的法律性质、募捐的现有规范及募捐现存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募捐法案的出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公益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不特定的社会成员而无偿向公益团体或其他法定组织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物的行为。但社会主体向临时机构所做的捐赠和社会主体向特定受益人所做的资助不属于公益捐赠。社会募捐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以救助、摆脱困难为特定目的,向特定范围或全社会不特定人发起捐赠款物,用于救助特定受益人或不特定受益群体的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慈善立法。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慈善立法最为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慈善捐赠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还缺乏完善的慈善法律制度来规范慈善募捐等行为,致使募集人信息公开透明度不高,捐赠人的权利经常受到侵害。这严重打击了捐赠人的积极性和对我国公益事业的信心。本文从捐赠人权利的相关基础理论出发,通过调研和案例分析具体探讨了我国捐赠人权利行使的障碍和慈善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以进一步推进捐赠人的权利保障和救济制度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和慈善捐赠法律规范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益募捐是指为慈善、教育、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公益目的而向社会公众募集捐赠款物的活动,它所具有的强烈的社会公益性和迅速大量汇集资金的能力,对于解决某些单靠个人或政府力量无法克服的紧迫性问题,对人们物质精神之进步,有着重  相似文献   

5.
岛外撷英     
湖南试水募捐立法填补空白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湖南省募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在国家尚未制定关于募捐活动的专门法律、行政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进行的试水,不仅填补了我国当前募捐领域立法的空白,而且为国家今后立法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6.
一笔资金给保障。采取财政投入、党费资助、社会募捐等多渠道募集资金20多万元.建立困难党员关爱资金。开展定期帮扶。一条热线保平安。开通“七一”关怀热线,倾听党员、干部、人才、困难群众的心声,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一支队伍促和谐。从全区聘请党代表担任和谐社会工作者,印发《和谐社会工作者日志》,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红十字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对红十字事业的某些特征进行了重新认识。着重围绕独立建制、组织建设、规范社会募捐工作三个方面,提出改革和促进我市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赏广告是以广告的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予报酬的意思表示。悬赏广告古已有之,现实中也不乏其例。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的讨论对于我国合同法相关条款的起草,起了相当作用。但是,我国合同法最后仍未对悬赏广告作出明确规定。因此,笔者不惴冒昧,对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法律适用等问题加以探讨,以期以我国悬赏广告的运用及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一 悬赏广告的性质 本文着重对悬赏广告的性质加以分析。对悬赏广告的性质,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主要有两种见解,即契约说和单独行为说。①英美法系因不采用民事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9.
《青海人大》2007,(4):55-58
在一个社会中,只有当人们的行为都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时。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即使有一定不和谐行为存在,也以和谐社会的最低可承受程度为底线。否则社会的和谐就会受到冲击,甚至被打破。变为不和谐。当今世界上出现的恐怖犯罪就是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所以世界各国都在打击这一行为。法律可以根据和谐社会的需求,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都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实施。这样。整个社会就有可能实现和谐。从古今历史看,规范人们行为的除了法律外。还有宗教、伦理和政策等,不过,比较下来,法律规范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它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法律专业人员,对某些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或者义务提供法律帮助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津助是法制观念发展的结果,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体现,是受国家法律保护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一种国家义务行为,是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外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发展、建立和健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性与可能性、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分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思路四个方面粗浅地论述了法律制度,以期早日实现我国法律援助的社会化和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